静态下的多彩生活(一)|云“悦”读来了-郑州大学书法学院
CHi
Eng
Ja
Kor
新闻中心
学院资讯
通知公告
学院资讯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学院资讯 - 正文

静态下的多彩生活(一)|云“悦”读来了

作者:| 发布时间:2022-11-10

“云时代”是一个时间碎片化的时代。捧读一本书几乎成了“古典式”的阅读。但从“一卷在手”到“一屏万卷”、从“读书”到“听书”的改变,“云时代”带来的方便快捷,也让我们随时随地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正因如此,疫情之下阅读,如同一股暖流,慰藉了无数疲惫、紧张的心灵,带来了温暖、振奋和感动。疫情难阻书香,阅读润泽心田。民族的文化血脉,正是在这缕书香中得以传承。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的专注力,加深了我们与纸墨书香的亲近感,氤氲于纸墨之间的书香、弥漫在字里行间的文气、摩擦于掌心指间的书页,共同打造出一方带着暖光的精神角落。

在这段因新冠疫情而选择“云生活”的日子里,越来越多的人重拾书本,汲取知识的力量,点亮“精神灯塔”,书本化作船只,带领我们驶向知识的无限汪洋……

本次线上读书会圆满结束,非常感谢同学们的积极参与,以下为其中几位同学们的参赛作品,让我们来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一、推荐书物

在阅读时走近书中,与名人对话,或与故事相依,思想在字里行间漫游,浸润书香,以下五位同学通过阅读书籍后有所感悟,向我们娓娓道来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以及推荐的理由,内容丰富、生动,令人心怡神弛……

推荐人:20级2班 慈吉贝

书籍名称:《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

书籍介绍:《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是季羡林先生的随笔集,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分5部分,40篇文章,分别从对时间流逝的坦然、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对真实自我的表达,对人间真情的热爱,传递出季羡林先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文章涉及季老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他一生经历的缩影,经过岁月的沉淀和发酵,诠释出大师的百年智慧。

推荐理由:我从一名书法专业生的角度,对本书进行了概括即生命的墨色。书法中浓墨以利厚重,淡墨以利灵动,枯墨以利苍劲,湿墨以利温润。正如季老先生的为人—不争不辩、不怨不艾、大智若愚、坚持本真、热爱生活。季老先生的人生高度和生命长度都是绝大多数人望尘莫及的,给人一种内心平稳的力量。这种平稳来自与他内心的热爱,他热爱祖国,热爱人类,热爱自然,热爱生命,因为对祖国有深挚的爱,所以他有归属感,有心灵的栖息地。

读后感悟:

草木皆为友,万物都传情,季羡林先生的笔下让我们感知了一个有温度的、有情趣的、丰盈的世界。一棵来自南极的六千岁的植物,以它六千岁的高龄,使它成为人类历史的陪伴者,让作者无限感怀和惊诧,感叹造物之神奇,生命之神奇。季羡林先生的语言多数是冷静而睿智的,写到祖国统一那一篇,是少有的几次动容中的一次。“都是炎黄子孙,为什么竟不能统一起来!台湾富,大陆强,合起来就是一个既富且强的大国,岿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谁也不敢小看,谁也不敢欺负。这是中华民族绝大的好事,为什么竟不能实现!”说到这里,他感情激动得说不下去了又颤巍巍地回到座位上。全体北大校友,在鼓掌之余,看上去都为之动容,在欢悦中加上了一点凄凉;在凄凉中又搀上了一片希望。此时,我无法猜度每一位校友内心的活动,我想,我们大家想的都会是四个大字,祖国统一!这血浓于水的低吟,如沉钟一般也一声声撞击我们每个人的心灵。

守中,即是守住初心,守住清净之心,守住本真的自己。印象比较深的一个情节,是先生在哥廷根大学选修梵文时,全校只他一个学生选修。他没有因为一个人选修而犹豫、改变或者放弃,一个人学,一个人教。一个尽心地学,一个尽心地教。现在想来,这还是一副无比纯碎和静美的图画。因为他知道,他想要什么,不会因为外界环境的改变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初心。始终与国家同在,同频共振。他努力修养身心,不断成长,这份毅力与决心正是我们新时代青年需要学习的。

我跟随这本书,走过一位百岁老人的人生,跟随他去了悟时间的真谛,慢慢地去与时间和解。慢慢地明白时间不是敌人,时间是我们的朋友,它赠予我们人间至美;同时也让我们懂得,无常为世间之常,流逝是时间的永恒。它教会我们在时间的长河里,始终能怀揣一份美好,与时间共舞,相伴,无论顺境逆境、无论阳光风雨。

 推荐人:20级4班 李璐希

书籍名称:《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

书籍介绍:《与古为徒和娟娟发屋》是白谦慎先生基于“有意趣书写与书家刻意安排所呈现艺术风格”这一书法经典论题所作的一本关于艺术理论与评论的著作。为有意了解与学习艺术理论尤其是书法理论之人的必读书目。

推荐理由:白谦慎先生以著名书家吴昌硕所书“与古为徒”匾额为引,用街边理发店招牌“娟娟发屋”存于人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日常书写为切入点来引出“有意趣的书写以及书家有意识的安排所呈现出相似或者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这一经典的书法问题。先生旁征博引,结合经典法帖与在波士顿大学教书的经历一起来阐述对于这一经典问题的思考。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汉字书写方面入手,以严谨的论述逻辑以及通俗易懂的言语拉进了读者与书法美学鉴赏的距离,使得热爱书法艺术的读者可以跟随笔者的脚步来一场“美学散步”。

读后感悟

白谦慎先生将书法名作与我们日常生活随处可见的招牌联系到一起,为我观察生活中的书法艺术之美提供了一种特殊的角度。在我之前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过分的将眼光聚焦在古代经典法帖当中,而忽略了日常书写中的审美意趣,经过阅读,我开始站在一个更加宏观的角度去看待古往今来人们下意识根据习惯体现出的日常书写的趣味。我曾在旅行的过程中,见到悬泉置汉简中的有些字对于造型的处理与汉代著名石刻《张迁碑》中文字有及其相似之处。体会到了在大量书写任务之下,书写者于下意识书写的过程中所表露出的造型趣味。当今社会中的地铁站站名字体的选用也正是在利用公共传播的渠道为人们提供一个富含书法艺术的文化环境。

这使我逐渐意识到书法艺术并不仅仅局限于古籍与展厅之中,也应存在于我们日常汉字书写的过程中。至于书写过程中所产生的的天然趣味也是一直萦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的,与“娟娟发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朴拙天真的书写风格不仅是出于书法家的刻意安排与营造,也会存在于普通人的日常书写。这样谈论书法美学的观点对我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到了我对于生活中其他问题的解决方式,改变了原本有些固化的思维方式,从而使我得以窥见更加多元多彩的世界。

推荐人:21级2班 郑艺林

书籍名称:《云边有个小卖部》

书籍介绍:《云边有个小卖部》由张嘉佳先生所编写,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这本书讲述的云边镇少年刘十三的成长故事。刘十三自幼与开小卖部的外婆相依为命。刘十三的青春,是关于亲情、爱情、友情的,集酸甜苦辣于一身的青春。

在城市里碰壁受挫后回到了小镇,与少时玩伴程霜重逢。小镇生活看似平静却暗潮汹涌,一个孤儿,一场婚礼,一场意外,几乎打破了所有人的生活。为了完成一个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刘十三拼尽全力,却不知道,生命中更重要的正在离自己而去。

推荐理由:“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云边有个小卖部》是一本能够把人带回故乡,回味亲情的书。它表达了作者对故乡、对亲情的衷心倾诉。外婆王莺莺的乐观坚韧和无限包容,程霜像一道光一样短暂又永恒的美好,刘十三的奋斗与卑微,云边镇迷人的自然风景、悠然的生活节奏,共同构成了云边故乡的美好故事。

读后感悟

山这边是我的童年,山那边是繁花似锦的世界。

年少时,家乡对我来说是平凡的日常,透过电视机望见的是远方的灿烂风景,急切的想要长大,追逐一个永远无法想象的梦,觉得那才是我的万里云。长大后,才发现曾经想要逃离的半亩方塘,早已变成了我心底的星辰彼岸。有人说,“或许只有长大后才会拥有故乡,小时候是没有故乡的。它像一幅画,先是定格,然后是修补,修补,再修补,或许一生,我们都在用记忆来完善故乡的音容笑貌”。

我们总是去追寻着自己想要的东西,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忽略了自己身边的人,身边的事。直到现在,我仍然不知道最好的一切应该是什么样,但我觉得我现在所拥有的,快乐也好,悲伤也罢,都是独一无二的,也一定是最好的。当今世界给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大,我们追求的越来越多,所以我们与父母、长辈的关系渐渐变成了,我追世界,你追逐我背影。我似乎从未想过我生命中的光是什么,然而答案在这几天愈发的清晰,是每次开学临走时外婆从所剩不多的钱包里掏出的零碎钱,和那句永远不变的“拿着,买零食吃,别跟你妈妈说”;是爷爷得知我们要走所做的丰盛佳肴;是我不能为父母分忧的愧疚感;是出发时妹妹充满眼泪的双眸;是疫情在小县城横冲直撞时,身在他乡的我对家人安危的无力感。

我们总想着离开家乡,却不曾回头看看,看看那些在背后一直守候着我们,最爱我们的亲人。我们在慢慢长大,他们在慢慢变老。就像这本书最开始说的:“写给离开我们的人,写给陪伴我们的人,写给每个人心中的山和海,希望和悲伤,都是一缕光。总有一天,我们会再相遇。”所以,我也相信那些离开我们的人,陪伴过我们人生一段旅途的人,都不会永远的消失,或存在于你的心底,或换个方式陪着你。

生命中的光,无论它长与不长,都没有关系,就是一瞬的光,也有许多的爱与温暖。我想,真正能够让爱消散的,从来都不是分离,而是遗忘。人生的悲欢离合是无法避免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珍惜眼前人。

推荐人:20级3班 王启月

书籍名称:《书法有法》

书籍介绍:本书从古代生活方式、人的生理机能与纸笔器具的合理运用出发,重构了古人的书写方法,在笔法与结构、章法之间建立一种必然联系。同时,对古代重要的书法理论与批评术语进行了一一阐释,获得了相应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同时,作者还以此为轴心,为我们描述了书法史的纵向演变,以及书法之“法”对古代文人画传统的巨大影响。

推荐理由:孙晓云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她的专著《书法有法》20年来供不应求,再版了30多次,并被翻译成不同的外文出版发行。这本书以最朴素的语言解读了书法的笔法,传递了孙晓云对书法的思考和研究。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看到孙晓云始终将自己定位为一名“书法实践者”,努力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和当代书法以及全民阅读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传递书写感受与经验,让更多人进入书写学习,进入中国传统书法的审美世界。

读后感悟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中,中国书法,精神气韵,独特传世; 中国书法,记载历史, 传播文化,沉淀着中华文化的基因。

近年来,随着整个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日益增强,群众对于学习传统书法的热情也日趋高涨。作为汉字书写的中国书法有着3000多年的历史,早已成为中国精神的一种象征。

曾以毛笔为载体延续书写了几千年的中国文明史,在最近短短几十年间,就经历了从毛笔、硬笔到键盘输入的历史性变革。科技的发展也为书法的发展传播提供了更多可能足不出户,在网络上就能浏览到各种经典碑帖、书法教学视频,甚至观看书法展览等。这就需要今天的我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我们要用手中的毛笔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让书法更加深入人心,不仅要创作更多雅俗众赏、正大气象的作品,还要更加广泛地传播书法之美,让书法更多地进入学校、家庭、公共场馆,悬挂于书房、工作室、会议室,甚至滚动于荧光屏、幕墙等,成为中国人每一天必须接触的日常生活,让书法真正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标志与符号,让优美的中国字传递中国精神,让书法成为时代风尚,更好地体现文化自信自强。

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我们新时代文艺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凝心聚力,坚持“二为”方向、“双百”方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造导向,推出更多讴歌时代的优秀作品。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深切地感受到一个文艺工作者对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对文化的传播和民族精神的延续,我们青年重任在肩,当以薪火相传。

推荐人:21级3班 杨善文

书籍名称:《神居何所》

书籍介绍:《神居何所》是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于2022年7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著名书法理论家邱振中先生。该书在对书法基本性质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对与书法有关的各种具体问题进行了讨论,其中包括书法史、现代创作理论、感觉模式、形神关系、书法研究方法论等一系列重要课题。《神居何所》一书体现了邱振中先生敏锐的艺术洞察力和广阔的艺术视野,深入浅出的讲解既便于书法艺术的广泛普及,同时在不失学术谨严的前提下,亦不显枯燥乏味之感。

推荐理由:《神居何所》包含了邱振中先生一系列对书法的思考成果,我推荐该书的理由主要包括三点。其一是宏观把握经典的书法作品,并结合具体书家,告诉了我们什么样的书法作品可以称之为经典之作;其二是创造性地结合时下的审美,拓宽中国书法的审美基础;其三是对书法的研究方法做出了一些反思,简要论述了书法审美中的特殊现象。总之,该书语言深入浅出,思想深邃独到,不失为一部优秀的研究中国书法审美的普及之作。

读后感悟

近读邱振中先生《神居何所》一书,坦白地讲,以我个人的能力,书中有些理论尚不能完全领会渗透,但该书中所提供的一些关于研究中国书法的方法论尚可为书法的大众普及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下面,我将就中国书法的入古和出新两个角度去和大家分享我读后的感受,希望能和大家产生更多的思想上的碰撞与共鸣。

胸襟汲古意,对经典书作的分析是研究书法的一个永恒课题。第一章便入手讨论张旭,黄庭坚,倪元璐,以明清行草书大家作为起论之篇,新颖大胆,令人耳目一新。从这一点上来看,这与其他讨论书法的著作是截然不同的。感性的认知是基础,更深入的归纳、分析、研究、思考都在这基础上展开,这是全书的行文逻辑。由于草书是中国书法中最具感性的书体,因而以草书开篇,即着重强调了“感性的认知是基础”的这一逻辑。通过阅读开篇的《草书三题》,继而研究其他的经典名作,既使我们明白了感性认识在书法审美中的重要性,又间接呼应了全书的行文思路,为读者开启了一条重新认识书法的新道路。

翰墨出新篇,当代书法的现状与选择是时代抛给我们的新命题。邱振中先生从当代书法的分类、审美建议、高校书法教育与培养三个方面讨论当代书法的现状与出路,这也是全书最核心最精彩的部分,尤其是他对西方理论的尊重和批判性吸收,是当代书法理论家很少具备的一种理论研究的思维品质。我平时很少阅读西方的美学理论,对中国书法的认知也仅仅来自于中国传统的典籍,邱振中先生的这一研究思想恰好为热爱书法并且研究书法的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模式。

神居何所,“神”就是我们内心深处的精神,“居何所”就是指将心安放于何处。抱着眼前不确定的命运,以及当下捉摸不定的疫情形势,书法无疑可以作为我们精神世界的补充和安放内心的媒介。相信在读完邱振中先生的《神居何所》后,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从中一窥书法审美的堂奥,若能从中生发出新的启迪,将对我们的整体审美能力增长大有裨益。

二、配音

配音是一门语言艺术,是配音员们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在银幕后、话筒前,进行塑造和完善各种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而同学们从自己喜欢的书本中获得感悟,摘选片段,通过朗读与影视作品相结合,传递自己的所思所感,语调生动自然,真情流露。 

20级3班赵柳

21级2班宋倬莹

三、读书笔记

“书香伴我成长,文笔展我才华”,这两位同学,古今结合,独出心裁,小楷清雅,硬笔劲健,以笔记的形式向我们诉说了读书感悟,通过书写加深了对书籍的印象。

20级3班栾梦圆

21级3班宋宸溪

四、书签

书签帮我们留下阅读的痕迹,书写阅读的思绪,小小的书签,承载着我们对读书的热爱。两位同学所做出的书签精致、美观。这些书签作品,将同学们带入恬淡的书香世界中,小小的书签却有“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含蓄之美,一笔一画流露出他们的细心认真。

21级2班吴柳芳

20级3班张睿雅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此次线上读书会的成功开展,让众多优秀作品脱颖而出,让我们眼前一亮,他们赛出了水平,赛出了风采。最后,再次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上一篇: 《河南日报》理论版“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刊登校长李蓬院士文章:扎实推进一流大学建设
下一篇:书法学院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