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我院邀请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刘剑民教授为学院师生作题为《机构VS自然人:连锁股东如何影响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的学术讲座。此次讲座由商学院副院长汤凯主持,会计系部分教师、2023级会计学及企业管理研究生参会。
讲座中,刘剑民教授指出,既有连锁股东研究多聚焦企业层面形成“治理协同”与“操纵合谋”两大假说,却忽视资本市场定价效率维度。他强调,机构与自然人连锁股东在信息处理能力与行为动机上的系统性差异会导致股价分化效应,但现有研究存在身份辨识缺失与中国制度情境脱嵌的局限。为此,他构建了“身份识别→动机能力→作用方式→机制路径→经济后果”理论框架,认为该框架揭示了机构连锁股东通过加剧股价同步性削弱定价效率的传导机制。
薛坤坤老师作总结。他指出创新并非是对既有观点的简单重复,而是体现在研究视角和理论框架的突破与更新。他认为刘教授的研究突破了传统的企业层面视角,将其拓展到资本市场层面,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视角和系统化的理论构建,这种创新的思维和方法,为研究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也为未来的研究工作指明了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