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27日,应我院邀请,杰出校友、同济大学李杰教授回访母校,就学术研究问题在学院会议室与我院青年骨干教师进行了座谈,院长郭院成教授和副院长白永旭参加座谈,座谈会由郭院成教授主持。
郭院长首先致欢迎词并汇报了学院的基本情况,白永旭副院长深情回忆了与李杰教授一起工作的日子,青年骨干教师汇报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正在开展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在科研工作中的一些疑惑。李杰教授首先回忆了在母校求学和工作的那段难忘岁月,然后,对每位青年教师的发言一一点评并提出宝贵建议,最后,对学院的建设和发展也提出了殷切希望和详细而宝贵的建议。李杰教授和各位参加座谈会老师的发言情真意切,座谈会在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李杰,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上海防灾救灾研究所所长。李杰教授1978年1月至1981年12月曾在我校(原郑州工学院)工民建专业攻读本科,曾任郑州工学院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化工部抗震防灾研究室主任,工程防灾研究所所长。1988年在同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98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999年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现兼任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IASSAR)执委会执委、国际土木工程风险与可靠性协会(CERRA)主席团成员,国际核心期刊“Structural Safet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Mechanics”等刊编委,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等学术职务。任国际结构安全性与可靠性协会(IASSAR)执行委员会执委、国际土木工程风险与可靠性协会(CERRA)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建筑学会结构计算理论与工程应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振动工程学会随机振动专业委员会主任。长期从事结构工程、地震工程、随机动力学和工程可靠性理论研究工作,在随机动力学、工程结构可靠度与生命线工程研究中取得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成果。2015年,工程结构抗灾可靠性设计的概率密度演化理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4年,因在概率密度演化理论与生命线工程可靠性方面的学术成就、被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ASCE)授予Freudenthal奖章;2013年,因在随机动力学与生命线工程可靠性方面的学术成就、被丹麦王国奥尔堡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另外,围绕研究方向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以及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30余项。著有《地震工程学导论》(地震出版社,1992)、《Stochastic Dynamics of Structures》(John Wiley & Sons,2009)、《混凝土随机损伤力学》(科学出版社,2014)等5部学术著作。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期刊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120余篇、EI收录260余篇,研究论著被他人引用7000余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