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出现的水问题越来越复杂,关于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越来越艰难,很多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下水科学的研究需求,国内有志之士极力推动这方面的交叉研究和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设想,为国内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水科学发展论坛是一种重要形式,截止到目前水科学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行了九届,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第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成功举行,共有75人参加会议,其中校外兼职教授11位,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1.htm。
第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已于2008年4月12日在郑州举行,共有86人参加会议,其中校外兼职教授11位,校外博士生、硕士生6位,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2.htm。
第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9年4月18日在郑州举行,共有151人参加会议,其中校外兼职教授18位,校外专家和来宾12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师23人,研究生20人;郑州大学教师有25位,研究生53位收到很好效果,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3.htm。
第四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0年8月1日在哈尔滨举行,共有77人参加会议,其中教授14位,副教授12人,讲师及助教14人;硕士研究生32人;编辑和记者5人,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4.htm。
第五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1年4月2日在郑州举行,共有135人参加会议,会议第一次实现现场交流与水科学QQ群同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5.htm。
第六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2年4月14日在郑州举行,共有138人参加会议,再加上参会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总人数约210人。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6.htm。
第七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3年4月27日在合肥举行,本次会议到会代表总人数162人。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7.htm。
第八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4年4月18-19日在郑州举行,本次会议到会代表总人数192人。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8.htm。
第九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5年4月25日在西安举行,由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河南省生态学会流域水资源与生态专业委员会主办,西安理工大学旱区水循环规律与水资源多维调控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西北旱区生态水利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3个省市区,包括西安理工大学、安徽淮河水资源科技有限公司、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新华学院、安徽师范大学、滁州学院、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蚌埠学院、电子科技大学、东北农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福州大学、广西大学、广州大学、海南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程大学、河海大学、河南省洛宁县志博农业新技术推广有限公司、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淮河师范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黄河水利出版社、吉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昆明理工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兰州大学、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昌工程学院、宁夏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清华大学、《人民黄河》杂志社、三峡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上海海事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太原理工大学、天津大学、武汉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郑州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计量学院、中国气象局成都高原气象研究所、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山大学、中原工学院等56个单位。本次会议到会代表总人数270人,其中校外代表235人,西安理工大学教师、研究生35人;共有29人作学术报告,80多人次参与讨论发言。会议采用引导式报告、简短PPT报告、口头陈述与自由讨论的形式,其中每位报告人的引导式报告时间为10-15分钟,简短PPT报告时间为5-10分钟(不包括讨论时间)。第九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以“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为主题,从水循环要素变化、灾害风险评估、水资源调控、建模和应用以及水环境保护等多途径综合交叉视角,探讨变化环境下水科学面临的新问题,针对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论坛从水循环要素变化规律、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水资源调控与水库(群)调度、水文水资源建模及其应用和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5个方面来展开,以探讨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学术成果,取得了交流学术、传播学术和创新学术的良好效果。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9.htm。
会议主题与内容
本届会议秉承前八届会议以水科学学科理论融合和学术前沿交流为主导的优良传统,共安排了5场专题报告。本次会议由简短开幕式、学术专题报告、简短闭幕式三部分组成,以“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为主题,围绕水循环要素变化规律、水旱灾害风险评估、水资源调控与水库(群)调度、水文水资源建模及其应用、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等5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水科学发展论坛开幕式(4月25日上午08:30-9:00)
会议开幕式由西安理工大学王义民教授主持。首先,王义民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然后,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李占斌教授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西安理工大学水利水电学院发展情况,水利工程学科建设情况,及西安悠久的历史。李占斌教授希望与会代表多交流,为水科学发展论坛提供宝贵意见,并对本次会议的安排作了介绍。最后,到场所有代表合影留念。
西安理工大学王义民教授主持会议
西安理工大学李占斌教授致欢迎词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二、第一专场:水循环要素变化规律(4月25日上午09:00-10:30)
主持人:宋松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 谢平(武汉大学教授) 张强(中山大学教授)
主持人主持专场会议
第一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循环要素变化规律,共有一个引导式报告、五个简短报告和15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09:00-09:15)
武汉大学谢平教授作了题为“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水文过程设计方法”的报告。在报告中,谢平教授主要从“研究背景意义”、“变异系统诊断”、“统计分析方法”、“成因分析方法”四个方面进行了讲解。在“研究背景意义”部分,谢平教授介绍了非一致性水文频率计算的“三性”审查,水文过程类型的分类。在“变异系统诊断”部分,谢平教授讲解了跳跃变异、趋势变异径流序列分段示意图。在“统计分析方法”部分,谢平教授分别分析了非一致性年径流过程设计的典型集方法、极值同频率法、独立聚集方法三种方法的方法原理、影响因素及各自优缺点。在“成因方法分析”部分,谢平教授提出了基于LWHU-LUCC的年径流变化的设计方法。
武汉大学谢平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09:15-10:30)
中山大学张强教授作了题为“Flood frequency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rends in the Pearl River basin, China: changing Patterns, causes and implication”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强教授主要从“线性趋势和多步骤的趋势检验”、“指数趋势模型”、“非平稳洪水频率模型”、“洪水方法倍数”四个方面进行了介绍。另外,张强教授从不同时间间隔、不同站点的洪水重现期及放大系数三方面分析,得出了重现期越长洪水数量的差别就越大的结论;研究中采用降水的场次变化等统计特征也发现极端降水呈下降趋势;张强教授指出从长时间序列看,洪水极端事件不单是正常周期,也受气候变化的影响。
中山大学张强教授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韩松俊高工作了题为“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正(负)相关?”的报告。在报告中,韩松俊高工在研究背景方面简要介绍了实际蒸散发与潜在蒸散发的定义和区域特征,以及基于互补相关原理分析的优缺点。在科学问题方面,韩松俊高工利用线性回归斜率方法分析了不同时间尺度下两者的相关关系,建立了基于非线性函数模型分析回归系数k的变化规律。然后,韩松俊高工分析由于西北地区受灌溉、融雪及深层地下水的影响,干旱区实际蒸散发和大于潜在蒸散发,也指出要考虑大气环流这一可能空气因素的影响。韩松俊高工最后简要介绍了目前的初步成果。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韩松俊高工作报告
中山大学刘丙军副教授作了题为“极端降水事件阈值定义的不确定性分析及其影响”的报告。在报告中,刘丙军主要根据降水事件频率低、样本少和无规律等实施介绍研究背景及阈值判定标准。在“阈值定义方法”部分,刘丙军副教授提出了绝对值法、百分位法、极值分布拟合法和S-PFA等多种定义方法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并比较了各方法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性等。接着在“阈值定义不确定性的影响”部分,刘丙军副教授分析了不同定义方法对极端降水时间、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影响。最后,与代表们探讨了以日降水超过某一阈值作为极端降水事件的判别方法的科学性,以及如何耦合降水强度与降水总量。
中山大学刘丙军副教授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赢东工程师作了题为“基于大尺度水均衡模型的径流演变归因研究-以海河流域为例”的报告。在科学问题部分,于赢东工程师基于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产生显著影响的观测事实,提出了如何定量评估气候因子和非气候因子对径流演变的影响的科学问题。在研究方法部分,于赢东工程师提出了统计分析方法和大尺度水均衡模型构建相结合的研究手段,基于研究难点,进行了水资源演变规律分析,基准期确定,大尺度流域水均衡模型研发,并分析了气候因子与非气候因子对水资源变化贡献。最后,于赢东工程师最后详细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结果,并提出了进行径流还原标准以及还原的必要性。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于赢东工程师作报告
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5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三、第二专场:水旱灾害风险评估(4月25日上午10:30-12:00)
主持人:黄国如(华南理工大学教授)金菊良(合肥工业大学教授) 韩宇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
主持人主持专场会议
第二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旱灾害风险评估,由一个引导式报告、四个简短报告和17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10:30-10:45)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了题为“旱灾风险评估的理论体系探讨”的报告。报告中,在旱灾风险评估的基本概念方面,金菊良教授主要从干旱与旱灾、旱灾系统与旱灾风险系统、旱灾风险评估方面作了简要的介绍。在旱灾风险评估的理论模式方面,金菊良教授介绍了旱灾风险评估的基本原理、旱灾风险评估的基本理论模式。在旱灾风险评估的方法体系方面,金菊良教授介绍了基于旱灾损失风险构成要素的旱灾、基于历史旱灾损失频率分析的旱灾损失风险曲线评估方法、基于旱灾损失风险成因过程模拟的旱灾损失风险曲线评估方法。在旱灾风险评估的应用模式方面,金菊良教授主要介绍了R图、P图、C图、X图、旱灾风险区划等方面的内容。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10:45-12:00)
武汉大学董前进副教授作了题为“不确定性条件下干旱期水安全风险评价”的报告。报告中,董前进副教授从能源安全、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等多个方面分析水安全的重要性。在水安全实践方面,董前进副教授分别从水资源、水功能、水环境、水生态和水安全的大水文系统介绍了各个实践环节,用四大水问题与环境变化结合研究四大水安全问题。在研究问题方面,董前进副教授先后采用熵权和改进熵权确定DRI的权重系数,采用风险管控模型研究DRI风险的比较收益,采用D-S证据理论合成不同评价证据。接着,董前进副教授介绍了干旱期管控风险分析模型步骤:管控对象的规范及归一化、管控对象的约束信息量、管控风险分析和比较收益计算。最后,董前进副教授还进一步强调了多学科交叉是水安全研究的必由之路,以及目前的研究成果。
武汉大学董前进副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肖恒讲师作了题为“气候变化对中国需水量的影响评估”的报告。报告中,肖恒讲师从气候变化情景分析、气象因子对需水影响机理出发,分析气候变化对需水影响初步结果,并进行气候变化对需水影响评估。在未来30年需水量预测部分,肖恒先后分析了农业、工业、生活、生态需水量并进行总需水量预测。接着,肖恒讲师介绍了排放情景、气候模式输出、模拟数据进一步修正并得出了不同情景下未来30年的气温、降水预估空间分布。最后,肖恒讲师强调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肖恒讲师作报告
中山大学王大刚副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化对珠江三角洲极端降水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王大刚副教授从对当前气候灾害有关城市的分析、美国城市的极端降水两方面出发分析珠江三角洲的降水频率及降水的敏感性。接着,在分析方法方面,王大刚副教授对比城市范围、计量器和热带降雨测量卫星三方面数据分析年际、月际的降水分布,并得出了不同时间尺度下相对偏差为15%,且相对偏差随时间规模的增加而减小的结论。然后,在结果分析方面,分析了旱季、雨季分别受季风、降水的影响,以及降水模拟的空间格局。最后,得出了时间尺度越小,极端降水与城市扩张分布越接近的结论。
中山大学王大刚副教授作报告
南科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韩继伟高工作了题为“基于标准将水指数的旱涝评价”的报告。报告中,韩继伟高工从旱灾损失,干旱指标的概念、分类,标准降水指数等多个方面介绍旱涝评价的背景。在计算方法方面,韩继伟高工分别介绍了单站、区域标准降水指数计算方法。在旱情评价方面,韩继伟详细分析了SPI指数在衡量旱涝状况方面的适用性。最后,与代表探讨了变化环境下的指标确定、土壤含水量进行墒情监测及旱情监测中墒情检测的数据的具体使用等问题
南科院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韩继伟高工作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小燕讲师作了题为“松嫩平原春旱指数改进及春旱时空规律研究”的报告。报告中,宋小燕讲师以提高原有指数与土壤相对湿度的相关性、对春旱的表征能力为出发点,从现有的SPI、Sc-POSI和CI等现有干旱指标分析研究进展,三个干旱指数的改进。接着,宋小燕以松嫩平原为例,分析了4、5月份s-CI平均标准差,s-C序列的趋势变化空间分布特征。最后,宋小燕讲师还分析了春旱的EOF时空变异特征。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小燕讲师作报告
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7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四、第三专场:水资源调控与水库(群)调度(4月25日下午13:30-15:00)
主持人:刘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 张洪波(长安大学副教授) 王宗志(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工)
主持人主持专场会议
第三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资源调控与水库(群)调度,由一个引导式报告、五个简短报告和15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13:30-13:45)
西安理工大学畅建霞教授作了题为“考虑生态的黄河下游梯级水库多目标多尺度调度模式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畅建霞教授首先从黄河下游多目标协调调度方式出发,分析研究背景。接着,畅建霞教授进行了梯级水库调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然后,分析了以防洪安全作为约束条件的主汛期,以3d为调度补偿,以及洪水期、供水器和汛前等不同时段。接着,畅建霞教授建立了发电量最大模型、生态调度模型和多目标调度模型三个黄河下游水库年调度模型,获得了多目标调度方案可以协调多个方案的满意解。最后,针对之前建立的主汛期、后汛期、供水期和汛后不同时段水库多目标调度模型,分析了不同模型各目标之间的变化关系。
西安理工大学畅建霞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13:45-15:0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家宏教高作了题为“城市高强度耗水的机理与模型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刘家宏教高首先从城市用水与城市耗水、城市与农田耗水强度对比、蒸发与降水的相关关系等方面介绍本文的立项背景。接着,刘家宏教高详细介绍了技术路线图中的机理研究,以水量平衡为基本原理对研究区进行分析研究。然后,刘家宏教高采用“自来水管网漏失量”、“人工绿化灌溉多余量”等进行地下水回归计算。最后,刘家宏教高又对研究区域内的树木种类和数量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刘家宏教高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刘曾美副教授作了题为“广州不同历时设计暴雨组合的风险率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刘曾美副教授首先从城市内涝引发关注的现状出发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接着,在不同历时强降水的组合概率模式与风险率部分,刘曾美副教授详细介绍了基本数据和样本选取、边缘分布。然后,刘曾美副教授进行了Copula函数的参数估计及拟合优度评价。最后,刘曾美副教授又对不同历时强降水组合样本边缘分布和同现分布计算成果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得出了不同历时强降水组合同现重现期设计值大于边缘分布设计值,并随着降水历时加大而增大的结论。
华南理工大学副刘曾美副教授作报告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宗志高工作了题为“大规模调水受水区多水资源配置与调控”的报告。在报告中,王宗志高工首先以南水北调工程为例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王宗志高工提出了外调水对受水区共用水结构、对生态水文条件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整用水行为以适应这种变化这三个科学问题。紧接着,在研究方法部分,王宗志高工详细介绍了区域配水模型与梯级水库群调度模型相结合的两阶段模型,以及两种模型不同的目标函数和供水、调水规则等。然后,王宗志高工以南四湖流域这一复杂水资源系统为应用实例,通过对比分析调水前后的区域供需关系,得出了该两阶段模型可以改善供水保证率的结论。最后,在下一阶段研究计划部分,王宗志高工介绍了区域用水行为模拟模型和地表与地下水耦合模型。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宗志高工作报告
广西大学莫崇勋教授作了题为“水库洪水资源化及面临问题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莫崇勋教授首先从缺水现状、弃水现状及防洪安全性出发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在研究思路与方法部分,莫崇勋教授介绍了基于水库汛期洪水具有季节性变化的特性,对水库汛期进行分期及其防洪风险定量评估研究,在风险容许范围内优化水库防洪调度方案,实现水库洪水资源化目标,以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然后,莫崇勋教授对如何选择分期方法及汛期分期不互相独立该如何分析进行了探讨。最后,结合工程实例,莫崇勋对防洪安全评价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广西大学莫崇勋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代小平讲师作了题为“农业用水转移对农户灌溉行为的影响”的报告。在报告中,代小平讲师首先以研究需求、研究现状介绍本文的研究背景。接着,代小平讲师以河南省人民胜利渠灌区为例,进行了灌溉供水水量、灌溉供水保证率的影响分析及灌溉供水及时性的结果分析。接着,在研究方法部分,代小平讲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对灌溉供水、灌溉成本、资源特征、农户特征、管理制度等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代小平讲师介绍了目前以发表的研究成果等内容。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代小平讲师作报告
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5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五、第四专场:水文水资源建模及其应用(4月25日下午15:00-16:30)
主持人:田富强(清华大学副教授) 李鸿雁(吉林大学教授) 朱永华(河海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主持专场会议
第四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文水资源建模及其应用,共由一个引导式报告、五个简短报告和16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引导式报告阶段(15:00-15:15)
吉林大学李鸿雁教授作了题为“一种非线性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李鸿雁教授首先介绍了敏感性分析的应用、分类,以及水文过程对敏感性分析提出的挑战。接下来介绍了一种基于BP网络识别的非线性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的实现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因变量依自变量敏感度的定义(泰勒公式);复杂非线性映射关系的识别(BP网络);数学模拟试验及工程检验(检验);嫩江流域径流的大气环流影响因子识别(应用)。
吉林大学李鸿雁教授作报告
2、自由讨论阶段(15:15-16:30)
西安理工大学的秦毅教授作了题为“插补延长资料用于设计洪水计算时应注意的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秦毅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使用插补延长系列的问题,插补延长系列的适宜长度确定。然后介绍了本研究的技术路线;最后得出了如下结论:过多插补资料的加入会令Cv值减小而使设计值偏小,控制适度延长比很重要;延长比随着变量间相关系数的增大而增大;所能插补的实际长度还与原系列长度有关。
西安理工大学的秦毅教授作报告
中国计量学院的丁涛副教授作了题为“Hydrological Model Research in the Last Two Decades: A Bibliometric Analysis”的报告。报告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然后介绍了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即使用Web of Science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1994~2013年的数据,采用TC2013,C2013,TCPY,CPP等文献计量分析指标,分析了全球近20年水文模型研究的主题、期刊、国家、机构、作者、关键词、高引用文献在公开发表文献中的分布情况,以更好地了解全球水文模型研究的进展以及热点方向。
中国计量学院的丁涛副教授作报告
河海大学的朱永华副教授作了题为“地下水对作物根区土壤水分补给机理及计算方法研究”的报告。报告首先就选择这个主题的原因进行了说明,然后介绍了研究区概况,从典型水文年或水文生长季的确定、作物最优生长的参数确定、试验数据的获得、计算方法等四个方面对研究方法及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得出了以下结论:缺水程度越大的年份,地下水对夏大豆根区土壤水分补给量越大;在枯水年,地下水对夏大豆根区土壤水分补给量不但完全可以满足夏大豆蒸腾量的需要,还会有一部分剩余;研究区地下水对夏大豆根区的供水量很大;实际当中,应通过土壤改良,充足地利用这部分水量。
河海大学的朱永华副教授作报告
吉林大学的吕航讲师作了题为“基于同位素水文学方法的地下水循环规律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吕航讲师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意义以及研究概况。然后详细讲解了监测、采样分析方法,分析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以及地下水的径流过程;采用滑动最小值法和同位素分割法计算得出了地下水的排泄资源量。最后得出主要结论,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吉林大学的吕航讲师作报告
江西农业大学的李海峰讲师作了题为“基于棉田水分利用的策勒绿洲水资源承载力”的报告。在报告中,李海峰讲师首先介绍了该研究的现实背景及科学问题。然后介绍了研究方法及方案,包括使用模型模拟的方法对绿洲水资源量进行分析;通过定位试验与情景分析,对绿洲农田进行水资源配置;对绿洲进行概化,建立适宜绿洲规模数学模型,得到策勒绿洲水资源承载的绿洲适宜规模。
江西农业大学的李海峰讲师作报告
每个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6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六、第五专场: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4月25日下午16:30-18:00)
主持人:杨晓华(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张翔(武汉大学教授) 李一平(河海大学副教授)
主持人主持专场会议
第四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环境与水生态保护,共由一个引导式报告、五个简短报告和16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引导式报告阶段(16:30-16:45)
浙江大学的许月萍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质风险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许月萍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及科学问题。然后介绍了水质风险研究方法,包括贝叶斯网络、DRAM方法和气候预测的方法。研究方法及结果包括:基于机理模型的贝叶斯网络建模及参数估计,基于贝叶斯网络的水质超标风险,气候变化下的水质超标风险。最后,提出了结论与展望。
浙江大学的许月萍教授作报告
2、自由讨论阶段(16:45-18:00)
武汉大学的张翔教授作了题为“高调节河流生境可恢复性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张翔教授首先介绍了高调节河流的环境效应,并指出如何应对高调节河流的环境效应,探索河流恢复的有效途径,已成为发展中国家最为突出的问题之一。然后提出了河流生境系统的可恢复性的概念:生境系统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干扰时,能通过调节(自我调节和人工干预)恢复到河流发挥正常功能的能力的一种度量。接下来介绍了相关研究进展,包括鄱阳湖湿地生态水文研究和水文变异下淮河生境变化与适宜流量组合推荐两方面的内容。最后指出,高调节性河流生境系统的可恢复性演变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证据、从不同的时空尺度来阐明可恢复性的机制。因为只有阐明了可恢复性机制,才能科学地发挥水利工程的作用,通过合理调控,实现河流生境的恢复。
武汉大学的张翔教授作报告
河海大学的李一平副教授作了题为“新时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思路与要求”的报告。李一平副教授首先介绍了“五水共治”综合规划的规划背景、规划理念、规划目标、技术路线。然后介绍了“五水共治”治理进展与问题分析。接下来对“五水共治”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阐述:坚持统筹规划,推动治水思路战略性转变;落实节水优先,保障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把握空间均衡,强化水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注重系统治理,统筹山水林田湖海各要素;坚持两手发力,深化水治理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责任分工,逐条落实各项措施和要求。最后介绍了“五水共治”重点工程及布局以及机遇和挑战。
河海大学李一平副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王富强副教授作了“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认知”的报告。该报告分别以郑州和嘉兴为例,介绍了北方缺水地区和平原河网地区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方案。郑州市的本地条件有:本地水资源开发过度,过境水资源利用不够;是国家生态文明城市先行示范区;节水型社会建设成绩突出;大部分河流地处流域上游,无其他地区污染源影响;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提供可靠的水源保障。特色做法有:用好丹江水、用活黄河水、留住天上水、多用再生水、保护地下水、治理洪涝水、倡导节约水;都市区规划建设范围内河流沿线实施有效截污;建设干渠生态廊道,兼顾城市生态景观;实施水系连通工程,扩大水网辐射范围,提升水网生态修复功能。嘉兴市的本地条件有: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水质逐步改善;重视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防洪除涝格局初步形成;供水安全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基本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稳步推进。特色做法有:一环、两翼、八水、多点的循环水系;生态循环农业;饮用水源深度处理技术;海绵城市;人工活水工程。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富强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杨晓华教授作了题为“城市非点源污染调控的智能方法——以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为例”的报告。在报告中,杨晓华教授首先介绍了其近期做的相关课题及进行的国际学术交流。然后对城市非点源污染进行了介绍,并列举了一些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如美国的最佳实践管理(植物滞留系统)、英国的可持续城市排水系统、新西兰的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系统、澳大利亚的水敏感城市设计,其中植物滞留系统是城市非点源污染控制最重要的最佳管理措施之一。接下来对植物滞留系统以及实验模拟过程进行了讲解。最后介绍了植物滞留系统水质模型和水量模型的模拟过程。
北京师范大学杨晓华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水利发展阶段及未来‘水利4.0’战略构想”的报告。左其亭教授指出,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支撑之一,历来受到我国政府和科教界的高度重视,建国以来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科学分析和认识我国水利发展阶段,进一步正确预测未来水利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然后基于对我国建国以来水利发展的深入分析,阐述水利发展存在3个阶段,分别为“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阶段,分别称之为“水利1.0”、“水利2.0”、“水利3.0”。在此基础上,从水利发展趋势的预测出发,提出“水利4.0”的战略构想,认为下一个水利发展阶段为“智慧水利”阶段,并简要介绍了该阶段的轮廓框架和重点研究方向,为水利科技发展预测和科技布局提供参考。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报告
专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己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在20分钟的讨论环节共有16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七、对报告内容的讨论
本届论坛中多个报告引起了参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并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继续展开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会场讨论时的部分场面:
八、闭幕式(25日下午18:00-18:30)
汇报及讨论完毕后,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做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所做的贡献,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在积极上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召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研究水问题的执着精神,推动水科学的发展!最后,左其亭教授宣布 “水科学发展论坛第五次专题研讨会”将于今年6月份在广西南宁举行,“中国水论坛”将于8月份在石家庄举办,2016年第十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将由中山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共同承办。广西大学的莫崇勋教授、河北工程大学的栾清华副教授、中山大学的张强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国如教授分别发表感言,并诚挚邀请大家届时参加会议。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主持闭幕式,并对本次会议做简短总结
执笔人:石永强、史树洁(郑州大学)
审核人:刘欢
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