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出现的水问题越来越复杂,关于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越来越艰难,很多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为了适应这些新形势下水科学的研究需求,国内有志之士极力推动这方面的交叉研究和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于2007年发起了第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截止到目前已经成功举行了11届,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各届会议详细报道可浏览网站:
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index.asp
论坛定位:为我国水科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俱乐部”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关于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论坛宗旨: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关于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办会理念:提倡“学术平等、研讨自由、重在交流、简化办会、形式多样”(20字方针);追求“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对话的学术交流氛围”。
二、会议主题与内容
第十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7年4月22日在大连举行,由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辽宁师范大学海洋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大连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等60多个单位311人参会。共有19人作学术报告,60多人次参与讨论发言。会议采用引导式报告、自由讨论的形式,主要以讨论为主。第十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以“水资源-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互馈关系”为主题,从水循环要素变化、灾害风险评估、水资源调控、建模和应用以及水环境保护等多途径综合交叉视角,探讨变化环境下水科学面临的新问题,针对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广泛、深入的研讨。论坛从虚拟水、水足迹、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承载力,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规律与效应分析,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与综合防范,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绿色发展协调耦合关系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4个方面来展开,以探讨变化环境下的水文水资源问题、学术成果,取得了交流学术、传播学术和创新学术的良好效果。
三、开幕式(4月22日上午08:10-08:50)
会议开幕式由辽宁师范大学曹永强教授主持。首先,曹永强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岳崇兴教授致欢迎词,介绍了辽宁师范大学的发展历程,并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感谢。然后,辽宁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孙才志教授致辞,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达感谢,并对本次会议的安排作了介绍,孙才志教授希望与会代表多交流,为水科学发展论坛提供宝贵意见,并预祝本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圆满成功。最后,到场所有代表合影留念。
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岳崇兴教授致辞
辽宁师范大学孙才志教授致辞
辽宁师范大学曹永强教授主持会议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四、第一专场:虚拟水、水足迹、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承载力(4月22日上午08:50-10:10)
主持人:王红瑞(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国庆(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汤秋鸿(中科院地理所研究员)
第一专场主持人
第一专场研讨的主题为虚拟水、水足迹、水资源安全与水资源承载力,共有四个引导式报告和14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引导式报告阶段
清华大学尚松浩研究员作了题为“基于遥感信息与模型的农业用水效率/水足迹评价方法”的报告。在报告中,尚松浩研究员介绍了本研究的目标、河套灌区概况以及本研究的思路,利用遥感蒸散发模型和作物分布识别模型对作物的生育期、作物估产、作物水分利用率和水足迹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对数据进行分析,评估了ET模型的适用性,研究了ET空间分布和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差异,并针对玉米这一作物进行了重点研究,研究了玉米的分布、生育期ET并对玉米产量进行了估计,研究了其水分利用率和水足迹。
清华大学尚松浩研究员作报告
内蒙古农业大学李东方教授作了题为“科尔沁沙丘-草甸梯级生态带水量转化关系的模拟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李东方教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关键问题和研究区概况,并对实验设计做出了详细介绍。李东方教授重点研究了生态带的梯级变化,并模拟了不同地貌植被组合单元的垂向水量转化和梯级生态带水量转化的关系,并提出了重点讨论的问题。
内蒙古农业大学李东方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韩宇平教授作了题为“虚拟水转化运移与驱动因素”的报告。在报告中,韩宇平教授介绍了虚拟水的相关概念,基于投入-产出法研究了区域用水特性及虚拟水贸易,并以北京市和唐山市为例进行了介绍。韩宇平教授进一步介绍了利用假设-抽取法对区域用水关联及虚拟水转化运移的研究,对区域虚拟水与产业的协同分布做出了讨论。最后,韩宇平教授介绍了虚拟水的调控以及适水发展的思路。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韩宇平教授作报告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宗志教高作了题为“大规模调水输入影响的湖泊流域水文响应与综合调控”的报告。在报告中,王宗志教高主要介绍了水资源调控的需求及问题和对调水输入影响下的湖泊流域水资源调控,并以南四湖为例进行了研究。王宗志教高介绍了水资源调控的两阶段模型:退水模型与调度模型,并制定了适应性的调水规则。最后,王宗志教高指出了下阶段研究的重点。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王宗志教高作报告
来自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编辑部的张陵编辑,宣读李宝萍总编专门为本次水科学发展论坛所作的题为《一如既往》的诗,对水科学发展论坛寄予了美好的祝愿。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编辑部张陵编辑发言
2、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4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一专场4位报告人在回答问题
五、第二专场: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规律与效应分析(4月22日上午10:30-12:00)
主持人:王国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蔡宴朋(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窦明(郑州大学教授)
第二专场主持人正在主持报告
第二专场研讨的主题为生态环境时空演变规律与效应分析,由五个引导式报告和15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引导式报告阶段
武汉大学陈杰教授作了题为“基于非一致性的多维尺度模型及其在径流响应中的应用研究”的报告。报告中,陈杰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及意义,接着分别从偏差费一致性的检验与归因、偏差非一致性的程度、多维同步降尺度以及相关手段在径流响应研究中的应用做出了介绍,并介绍了相关研究的基础。
武汉大学陈杰教授作报告
中山大学王大刚教授作了题为“极端降水与温度关系的峰值结构及其未来变化”的报告。报告中,王大刚教授在研究背景中介绍了全球气温的升温趋势、极端降水与温度的关系以及全球降水与温度的数据;在研究方法中,王大刚教授 阐述了温度分组方法、当今气候条件下极端降水与温度关系的观测与模式比较;然后,王大刚教授探讨了极端降水随温度升高而减弱的趋势,并研究了其变率和不同气候区的规律。
中山大学王大刚教授作报告
东北农业大学崔嵩副教授作了题为“变化环境下POPs研究的系统性思考:排放清单、环境监测与数值模拟”的报告。报告中,崔嵩副教授介绍了POPs的概念以及其毒性、持久性和迁移性的特点及其危害。崔嵩副教授首先介绍了POPs的排放清单,接着介绍了环境监测方面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地区POPs的主要来源,然后介绍了数值模拟的手段以及模型,包括28个环境相、土壤类型及分层、大气和底泥的相关内容。最后,崔嵩副教授介绍了环境管理的手段。
东北农业大学崔嵩副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雷慧闽研究员作了题为“黄河流域植被动态变化对生态水文要素的影响”的报告。报告中,雷慧闽研究员介绍了研究的背景、黄河流域的生态水文现象以及径流下降、植被指数上升的趋势,指出了相关研究的难点和解决途径以及生态水文模型。接着,雷慧闽研究员从叶面积指数的变化、总初级生产力的变化、蒸散发变化和产流变化四方面介绍了实验的设计。针对实验的结果,雷慧闽研究员介绍了研究的结论、不足并对未来的研究作出了展望。
清华大学雷慧闽研究员作报告
郑州大学张金萍副教授作了题为“计及相关性的多时间尺度灌区水资源供需时序随机模拟的风险调控”的报告。报告中,张金萍副教授介绍了要研究的思路和要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即历史数据序列的特性以及随机变化的条件。张金萍副教授从灌区水资源配置模拟的角度以及水资源短缺的风险对研究进行了介绍,并详细介绍了研究的技术路线,重点介绍了时间和空间上的相关性,并将相关性、多时间尺度和随机模拟进行结合以及对水资源供需时序的调控。
郑州大学张金萍副教授作报告
2、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5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二专场5位报告人在回答问题
六、第三专场: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与综合防范(4月22日下午13:30-15:30)
主持人:金菊良(合肥工业大学教授);王富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郑德凤(辽宁师范大学副教授)
第三专场主持人正在主持报告
第三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文气象灾害风险评估、预警与综合防范,由五个引导式报告和19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引导式报告阶段
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国如教授作了题为“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辨析”的报告。在报告中,黄国如教授首先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个方面分析了城市暴雨内涝的形成原因;其次,讲述了城市暴雨内涝的防控措施;最后,系统阐述了城市暴雨内涝防控与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在这部分,黄国如教授提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的文件,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是“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此外,黄国如教授还讲述了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内容及海绵城市建设中的质疑问题。
华南理工大学的黄国如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强教授作了题为“过去1000年珠江流域洪水风险变化特征及影响”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强教授首先从珠江洪水频发的角度介绍了研究背景;其次,张强教授介绍了珠江流域的概况和研究所需数据;接着,张强教授简单讲述了Pettitt法、广义极值分布和核估计法等研究方法;最后,张强教授分别从突变和趋势分析、特大洪水时空特征分析、历史时期洪水次数及灾难性大洪水风险评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研究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的张强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的原文林副教授作了题为“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与检验复核疑难杂症探讨”的报告。在报告中,原文林副教授首先介绍了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确定的常见方法和具体步骤;其次,原文林副教授阐述了山洪灾害临界雨量的检验复核方法,并以河南省的部分县市为例进行了详细说明;最后,原文林副教授提出了山洪灾害临界雨量检验复核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郑州大学的原文林副教授作报告
黑龙江大学的戴长雷教授作了题为“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在报告中,戴长雷教授首先分别从海运路线、北极航道之东北航道和陆河之路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了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问题的背景;其次,戴长雷教授介绍了东北边疆线、东北中部贯穿线、中蒙俄线和一路向北之勒拿河线等重要线路;最后,戴长雷教授讲述了大连到北冰洋季克西港陆河联运在国家大战略中的地位,并介绍了一些已有的成果,提出了一些对未来的展望。
黑龙江大学的戴长雷教授作报告
安徽师范大学的孙鹏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多元数据的淮河流域干旱监测模型构建及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孙鹏副教授首先从干旱研究的意义出发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其次,孙鹏副教授介绍了研究区淮河流域的概况,并阐述了本研究的研究路线图;接着,孙鹏副教授分别就综合干旱监测模型构建、综合干旱监测模型验证、综合干旱遥感指数适用性分析、干旱风险等级划分、干旱面积时间序列、受旱面积分析和SEN趋势度分析等进行了详细介绍;最后,孙鹏副教授对研究结论进行了阐释。
安徽师范大学的孙鹏副教授作报告
2、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9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三专场5位报告人在回答问题
七、第四专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绿色发展协调耦合关系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4月22日下午15:50-17:50)
主持人:莫崇勋(广西大学教授); 王义民(西安理工大学教授); 张洪波(长安大学教授)
第四专场主持人
第四专场研讨的主题为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绿色发展协调耦合关系与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共由五个引导式报告和13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
河海大学的李一平教授作了题为“再论速生桉种植区水库水体突发性泛黑机理及生态效应”的报告。在报告中,李一平教授首先从广西地区速生桉基本情况和翻黑水水库特点两个方面介绍了研究背景;其次,分别阐述了翻黑水是否有毒、翻黑水的触发条件和如何控制翻黑水,在这一部分,李一平教授介绍了翻黑水的三种来源和速生桉种植与管护的科学调控模式;最后,李一平教授对下一步的研究方向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河海大学的李一平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的胡立堂教授作了题为“黑河流域中游地区地下水与生态耦合模拟探讨”的报告。在报告中,胡立堂教授首先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背景;其次,从不同植被生态作为地下水源汇、NDVI反映地下水与植被生态关系、植被生长与地下水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地下水与生态模型的耦合方法;接着,从模型框架、模型原理、生态模型、地下水与生态模型数据交互、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模型建立、生态模型验证、地表水-地下水-生态模型应用等方面进行了应用探讨;最后,介绍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北京师范大学的胡立堂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的杨汉波副教授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下的水资源演变趋势及变化规律”的报告。在报告中,杨汉波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阐述了径流变化原因的传统分析方法和新的分析思路;其次,系统介绍了基于气候弹性的径流变化归因方法,还介绍了径流对植被的弹性分析方法;最后,杨汉波副教授介绍了使用该方法对全国径流演变的分析结果,包括过去50年的径流变化趋势及规律、径流对植被的弹性、未来50年(2001-2050)气候变化的影响、我国降水弹性的空间分布、径流对各气象因素的弹性、我国三级水资源分区径流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等。
清华大学的杨汉波副教授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刘家宏教高作了题为“城市复杂下垫面产汇流机理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刘家宏教高首先介绍了课题研究目标和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研究目标主要包括城市重要水文参数测定实验、城市水文单元降水产流相应机理研究、不同类型城市水文相应单元数学建模;其次,介绍了课题进展及成果情况,包括基础数据收集和分析、不同下垫面的理论产流和入渗曲线、构建基于SWMM的城市水文模型以及模型在厦门市洋塘社区的应用结果;最后,刘家宏教高播放了一个简短的透水铺砖的水文相应的小视频。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的刘家宏教高作报告
辽宁师范大学的孙才志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孙才志教授首先介绍了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研究背景和研究进展;其次,介绍了水资源绿色效率的概念内涵和研究方法,主要的研究方法包括SBM模型、空间自相关模型和空间Durbin模型等;接着,介绍了全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的空间差异及特征、溢出效应;最后,孙才志教授提出了几点自己对中国水资源绿色效率研究的思考。
辽宁师范大学的孙才志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3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热点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第四专场5位报告人在回答问题
八、对报告内容的讨论
本届论坛中多个报告引起了参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并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继续展开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会场讨论时的部分场面:
八、闭幕式(22日下午17:50-18:10)
水科学发展论坛发起人左其亭教授主持闭幕式并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做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所做的贡献,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在积极上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召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研究水问题的执着精神,推动水科学的发展!最后,左其亭教授宣布2018年第十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将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承办。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宋松柏教授和粟晓玲教授发表感言,并诚挚邀请大家届时参加会议。至此会议圆满结束。
左其亭教授主持闭幕式并对本次会议做总结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发言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粟晓玲教授发言
记录人:王鑫、郝林钢
审核人: 纪璎芯
2017年4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