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与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水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关于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愈发艰难。在此背景下,水科学工作者在水文过程模拟、水文计算、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调控等领域中面临诸多新的挑战。因此,需要水科学领域的学者集聚智慧,共同推动水科学发展。
为进一步促进变化环境下的水科学研究,在2007年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成立之际,国内60多位青年学者倡议搭建一个学术交流平台,商定每年举办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研讨会,迄今已经成功举行了12届,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各届会议详细报道可浏览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index.asp
论坛定位:为我国水科学研究者提供一个“学术俱乐部”式的交流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关于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论坛宗旨:加强交流,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积极推动关于水的多学科交叉融合。
办会理念:提倡“学术平等、研讨自由、重在交流、简化办会、形式多样”(20字方针);追求“创造一个平等、自由、对话的学术交流氛围”。
二、会议主题与内容
第十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8年4月21日在陕西杨凌举行,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中国旱区农业节水研究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旱区农业水土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区等70多个单位400多人参会。共有16人作学术报告,90余人次参与讨论发言。会议采用引导式报告、自由讨论的形式,以讨论为主。第十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以“水文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理论与应用”为主题,探讨了变化环境下水科学面临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其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研讨。论坛从“水文模型及其不确定性”、“水政策风险应对”、“水文统计与风险评估”、“水文预报与水资源调控”4个方面展开,以探讨水文水资源系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取得了交流学术、传播学术和创新学术的良好效果。
三、开幕式(4月21日上午8:00—8:40)
本次论坛开幕式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主持。首先,宋松柏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对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随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马孝义教授致欢迎辞,介绍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的发展历史,并对各位专家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马孝义教授希望与会代表多交流,促进我国水科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并预祝本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圆满成功。最后,到场所有代表合影留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主持开幕式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院院长马孝义教授致欢迎词
全体代表合影留念
四、大会报告
本次水科学发展论坛共分四个专题,每个专题由引导式报告和自由讨论组成,自由讨论内容可与汇报无关,符合讨论议题即可。
专题一:水文模型及其不确定性(4月21日上午8:50—10:20)
主持人:刘廷玺(内蒙古农业大学,教授);王国庆(南京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刘家宏(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工);陈昌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教授)
第一个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文模型及其不确定性”,共有4个引导式报告和25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了题为“水文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问题根源与思考”的报告。在报告中,金教授主要从水文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的内涵、分析方法的主要特点以及发展趋势3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讲解。金菊良教授介绍了水文水资源系统不确定性的概念及分类,认为不确定性既包括客观上的非确定性,也包括主观上的不确定性,针对不确定性系统介绍其研究思路,并列举了水文水资源不确定性系统的分析方法,总结各方法的特点及应用,最后对不同分析方法的发展前景进行分析和展望。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刘曾美副教授作了题为“城市内涝防控系统衔接研究中的资料选样问题”的报告。报告中,刘曾美教授介绍了城市内涝日趋严重的研究背景、市政排水与水利排涝如何衔接的关键问题,并以广州市为例阐述了如何选取双变量样本。刘曾美副教授着重介绍了年最大值法选取样本和超阈值法选取样本的优缺点,并针对市政排水暴雨和水利排涝暴雨的联合观测样本如何选取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华南理工大学刘曾美副教授作报告
西安理工大学侯精明教授作了题为“基于GPU及动力波方法的高分辨率水文过程数值模型及应用”的报告。报告中,侯精明教授分析了传统水文模型的缺陷,并开发了基于GPU加速技术的二维地表水动力城市雨洪模型(GAST模型),介绍了GAST模型的优点;随后,侯教授展示了GAST模型在西咸新区和宁夏固原海绵城市建设的应用实例,证明了GAST模型能够较好地模拟暴雨条件下城市的汇流过程,并对城市内涝风险进行了评估。
西安理工大学侯精明教授作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粟晓玲教授作了题为“基于熵理论的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研究”的报告。报告中,粟晓玲教授主要介绍了水文模型不确定性的来源,并以石羊河流域为研究区域,基于熵理论分析水文模型的不确定性。然后,粟晓玲教授进一步对比了基于SUFI-Ⅱ的多源降水输入的径流模拟不确定和基于熵的同一流域多源降水下模型不确定性的差异。粟教授着重介绍了如何利用信息熵理论定量区分输入不确定性和模型不确定性,并且指出了下一步如何区分模型的参数不确定性和结构不确定性的研究目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粟晓玲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25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专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题一讨论环节(部分照片)
专题二 水政策风险应对(4月21日上午10:40—12:00)
主持人:陈森林(武汉大学,教授);李一平(河海大学,教授);栾清华(河北工业大学,教授);王远坤(南京大学,副教授)
第二个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政策风险应对”,共有4个引导式报告和26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阶段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了题为“能值理论在水资源调控中的应用现状与展望”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泽宁教授介绍了能值理论的基本概念及其统一度量的优势,以实例研究详细介绍了能值计算在水利工程或水资源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生态环境价值的应用。吴教授指出通过能值计算,可以揭示各环节不同用水部门的能量转换及相互作用关系,为分析水资源调控过程的不同环节及其功能特点提供理论依据。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报告
中国农科院姜文来研究员作了题为“水利绿色发展初步研究”的报告。首先,姜研究员从宏观政策角度出发,介绍了水利绿色发展的内涵,认为水利绿色发展是指与水承载力相适应、人与水和谐的水利发展;其次,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水资源污染状况、水生态退化程度等3个角度分析了水利绿色发展的原因;最后,姜研究员进一步分析了水利绿色发展面临的挑战并针对水利绿色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姜研究员的精彩的汇报,为广大学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角度和思路。
中国农科院姜文来研究员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赵勇教高作了题为“‘红旗河’西部调水工程”的报告。在报告中,赵勇教高主要从工程背景、调水规模、工程设计、工程挑战和战略意义等方面对“红旗河”工程进行讲解。赵勇教高认为,目前“红旗河”工程面临工程地质风险、埋深长度、盐分积累、移民运行成本以及对现有流域的水能开发影响等技术问题,同时,还应在政策层面得到国家的相关支持。最后,赵勇教高希望各界同仁能够共同参与到这个项目中来,实现“西部崛起、东西并举”的新局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赵勇教高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郝增超作了题为“干旱检测与预报进展展望”的报告,主要从干旱监测和干旱预报两个角度进行讲解。分析了干旱监测和干旱预报的趋势和方法,并以美国德州地区为例,基于多源气候水文变量融合,采用Copula函数进行综合干旱预测;基于多模式集合的动力学并结合统计学模型进行干旱预报,展示了基于季节性动力预测产品的干旱预报效果。
北京师范大学郝增超作报告
2 自由讨论阶段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26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专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题二讨论环节(部分照片)
专题三 水文统计与风险评估(4月21日下午14:00—16:00)
主持人:高军省(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教授),刘丙军(中山大学,教授),李海明(天津科技大学,教授),付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
第三个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文统计与风险评估”,共有4个引导式报告和26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
武汉大学谢平教授作了题为“水文基因论”的报告。报告中,谢平教授介绍了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的定义、水文基因的相关概念以及水文基因遗传、变异与进化原理。报告针对径流年内与年纪之间的双非一致性这一关键问题,提出了基于水文基因论计算非一致性水文序列频率计算的方法,并以澜沧江为应用实例,展示了非一致性水文序列的频率计算成果。
武汉大学谢平教授作报告
吉林大学李鸿雁教授作了题为“关于水文频率计算样本容量30年充分性的讨论”报告。报告从研究背景及目标、制约样本容量的物理机制、区域降水周期性规律识别和充分样本容量模拟与验证等几个层面展开。报告中李教授针对各国水文频率计算要求连续30年数据系列的合理性进行了分析;从物理机制和数值模拟两个角度均论证了样本容量为30年的合理性;最后,李教授对统计分析中如何选取样本容量进行了展望。
吉林大学李鸿雁教授作报告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庆芳教高作了关于“降水空间估计及其不确定性”的报告。在报告中,胡庆芳教高介绍了研究问题的背景、降水点估测方法、天气雷达和气象卫星降水估测方法、多源降水信息融合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术特点,并提出了地理空间加权(GWR)的方法,最后针对如何获得高质量高精度的降水数据进行了展望研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胡庆芳教高作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陈璐副教授作了题为“多变量水文分析与计算”的报告。在报告中,陈教授首先从水文事件多维度、广相关的特点介绍了多变量水文分析与计算的意义及目的,指出传统方法并未完全兼顾水文事件的这种属性特征,因此利用Copula函数构建联合分布函数,该方法可以表征水文事件的分布特性,进行风险分析、水文事件的随机模拟、水文事件重组特性分析等,并以分期设计洪水和多站径流模拟为应用实例,结果显示Copula函数具有较好的拟合效果。
华中科技大学陈璐副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26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专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题三讨论环节(部分照片)
专题四 水文预报与水资源调控(4月21日16:10-18:00)
主持人:莫崇勋(广西大学,教授),张洪波(长安大学,教授)
第四个专场研讨的主题为水文预报与水资源调控,共有4个引导式报告和17人次左右的自由发言讨论组成。
1 引导式报告
河海大学吕海深教授作了题为“利用多源遥感数据提高洪水预报精度”的报告。在报告中,吕教授介绍了水文过程模拟精度面临的挑战,提出采用多源遥感进行水文要素观测的方法。为了解决数据制约模型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吕教授使用多源遥感数据,以青藏高原、渭河流域、淮河流域为例,利用降水、土壤水等多源数据得到了高精度、高质量的降水数据,以提高水文模型的精度;最后,吕教授针对研究结果对多源遥感数据提高水文过程模拟精度进行了展望。
河海大学吕海深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富强教授作了题为“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调水效果评估”的报告。在报告中,王教授首先介绍了黄河三角洲地区的流域概况,随后分析了黄河三角洲水沙及湿地演变规律,湿地补水效果;王教授详细介绍了指标体系的建立,权重的选择和敏感性分析等方法;最后以刁口河为例,对比分析两湿地补水前后的蚀淤变化并建立生态评估指标体系对湿地生态调水效果进行评估,结果显示湿地补水效果明显,湿地生态质量从较差恢复到较好水平。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王富强教授作报告
长安大学刘招教授作了题为“水库防洪预报调度过程中的不确定性辨析”的报告。在报告中,刘招教授首先介绍了水库防洪预报调度方式的风险源,并阐述了基于滚动预报信息的洪水调度的不确定性;其次,系统介绍了水库调洪的迭代函数系统及非线性;最后,从泄洪规则进入畅泄段和系统非线性的特征讲述了确定性系统中的内在随机性,并提出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
长安大学刘招教授作报告
天津大学李建柱教授作了题为“改进混合分布模型及其在洪水分析计算中的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李教授针对变化环境下非一致性水文序列如何进行频率分析这一关键问题,阐述了改进的混合分布模型的原理及构建方法,并介绍了改进的混合分布式模型的创新点;最后,以安康水文站为例,对比了不同计算方法下设计洪水的成果,验证了该模型的优势。
天津大学李建柱教授作报告
2 自由讨论
报告结束后,与会代表从自身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本专题中共有17人次参与讨论或发言,就专业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专题四讨论环节(部分照片)
五、闭幕式(4月21日17:40-18:00)
闭幕式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粟晓玲教授主持,水科学发展论坛发起人左其亭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做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所做的贡献,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在积极上进、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召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研究水问题的执着精神,推动水科学的发展。最后,左其亭教授宣布2019年第十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将由河海大学承办。河海大学的李一平教授发表感言,介绍了下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主题,以及承办地点基本情况,并诚挚邀请大家届时参加会议。
粟晓玲教授主持闭幕式
左其亭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作总结
第十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代表河海大学李一平教授发言
六、 中文期刊发展专题讨论(4月21日晚8:00—10:20)
应多个期刊编辑的申请,在本次会议的晚上举办了一场“中文期刊发展专题讨论”专场,主题为:期刊发展经验交流——编辑与作者专家对话,共由8个期刊编辑报告。专题讨论会由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主持。
1、期刊编辑报告阶段(20:00-21:40)
由《灌溉排水学报》、《水利水电技术》、《人民黄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水利水运学报》、《水资源保护》、《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和《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9个期刊的8位编辑从期刊概况、期刊特色、收稿情况和现存问题等方面做了介绍并诚邀各位专家学者辞稿。
期刊编辑代表作汇报
2、自由讨论阶段(21:40-22:10)
自由讨论阶段中,与会代表从自身的兴趣点出发,进行口头陈述和自由讨论,共有4位专家学者分别从读者,投稿作者,审稿专家和编辑部本身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讨论。
3、总结报告(22:10-22:20)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了题为“对中文期刊发展的几点建议——基于作者、读者和审稿的视角”的报告。在报告中,左其亭教授首先介绍了目前中文期刊发展比较艰难的背景;其次,从读者、作者角度阐述了不同群体各有所需,对期刊定位不同的观点;接着,基于审稿专家是对论文质量的重要把关,提出需要稳定审稿专家队伍的建议,并从编辑角度,提出主编思路、编辑与学者的熟悉程度、敬业精神等直接影响期刊的发展的观点;最后,分别针对作者、读者和编辑给出了一系列中肯务实的建议。
左其亭教授作总结报告
第十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组委会供稿
2018年4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