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8日,水利与交通学院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第二届第一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在环保馆101顺利召开,来自研究所的全体老师和近100名在读研究生参加会议。本届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由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主办,旨在探讨水文与水环境研究前沿、营造浓厚学术氛围、提高研究生学术创新能力、加强团队的凝聚力和学术传承。交流会会期一天,分为开幕式、学术报告和闭幕式三个环节。
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左其亭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由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所长左其亭教授致词,左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所基本情况,包括教师团队组成、研究方向等;其次介绍了研究所的研究平台和实验条件;随后阐述了研究生学术交流会发起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的开展模式以及对研究生学术报告的要求;最后呼吁大家加强交流,进行思维碰撞,体验学术研讨乐趣。
会议现场
学术报告阶段包括四个专场,分别为青年教师与博士生专场、气象与水文专场、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专场、水环境与水生态专场。包括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在内的16人作学术汇报,每人报告20分钟、交流讨论5分钟。青年教师与博士生专场汇报人包括:侯鹏、李佳伟、周雨泽;气象与水文专场汇报人包括:顾淑倩、李爽、李志伟、王祥;水资源与经济社会专场汇报人包括:李旖旎、杨睿峰、王鹏抗、邱曦、于江波;水环境与水生态专场汇报人包括:曹莹澍、郭庆、秦于晴、王冬。
侯鹏老师作报告
侯鹏老师作为第一位报告人,为大家带来了“黄河水灌溉系统装备失效机理与优化方法”的精彩报告。侯老师首先总结了黄河流域农业灌溉的整体背景,提出了滴灌技术的重要性及关键问题,并针对滴灌装置泥沙堵塞、滴灌装备开发、黄河水滴灌溉技术、逐级泥沙调控技术等相关内容进行详细汇报。
博士生李佳伟作报告
博士生李佳伟汇报题目为“‘双碳’目标下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生态和谐平衡调控研究”。汇报人从“双碳”目标下的水-能源-粮食-生态和谐平衡分析方法入手,构建调控模型对“双碳”目标下的水-能源-粮食-生态进行调控,研究布局清晰,报告内容充实。
博士生周雨泽作报告
博士生周雨泽的报告题目为“砷在土壤-微塑料体系中吸附-解吸的机制研究”。汇报人从微塑料的粒径以及性质入手,通过实验分析详细解释了砷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针对其吸附性的影响因素进行解答,并对其解吸机制进行了详细说明,研究对于治理土壤-微塑料体系中的污染问题提供基础,有重要研究意义。
硕士生顾淑倩作报告
硕士生顾淑倩报告题目为“渭河流域非平稳气象水文干旱评估及传播特征研究”。汇报人首先分析了气象水文非平稳性干旱影响因子,并对其进行定量评估,然后对其演变规律特征与传播特征进行详细解答,进一步对其时间与空间上的传播变化做出阐释,为渭河流域干旱特征做出解释。
硕士生李志伟作报告
硕士生李志伟汇报题目为“郑州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对降雨及内涝的影响研究”。汇报人首先说明郑州市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然后结合水文模型与实测降雨资料对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与分析,最后设置不同情景分析土地利用变化对内涝的影响。研究为郑州主城区的发展提供便利。
硕士生邱曦作报告
硕士生邱曦汇报题目为“区域水平衡量化方法与优化调控研究——以沁河为例”。汇报人首先结合研究现状对区域水收支平衡的概念做出解释,然后对区域水平衡的失衡程度进行量化,最后基于区域水平衡失衡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建立多目标函数,并对沁河研究区进行调控。
同时,硕士生李爽、王祥、李旖旎、杨睿峰、王鹏抗、于江波、曹莹澍、郭庆、秦于晴和王冬就各自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精彩的报告,并就相关问题与研究所老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广泛交流和探讨,不仅加深了对自身研究内容的理解和探索,还促进了研究所不同研究方向的交叉融合。上述一系列研究报告为包括海河山丘区、潮河山区、黄河流域、赵口引黄灌区在内的区域发展提供基础。
听会学生与报告人交流
在这场学术的饕餮盛宴上,研究所内部不同课题组间的学术观点产生了碰撞,优秀的学术资源和成果得到了展示,参会人员针对报告中的研究内容及技术难点展开了激烈的交流和探讨,各位老师针对各项报告给出了精彩点评和改进建议。
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窦明老师主持闭幕式
最后,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窦明老师致闭幕词,窦明老师对各位老师和研究生的积极参与、会务组的筹备工作表示感谢,强调了本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的宗旨与理念,呼吁大家持续加强学术研讨,实现学术上团结奋进、生活上互帮友爱的良好氛围,对第二届第一次水文与水环境研究所研究生学术交流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并宣布本次学术交流会顺利闭幕。
摄影:蒋国栋,全志淼,张书齐,杨智楷;撰稿:王子尧,刘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