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黄委供水局在郑州组织召开验收会议,对黄科院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科研项目“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供水规模变化原因分析”进行验收。
会议由黄委供水局局长王宏乾主持,黄委财务局副局长张建华为验收专家组组长,黄委财务局、黄委供水局、黄委水调局、黄委水政局和黄委国科局等单位专家组成专家组成员。会议专家在听取项目承担单位的汇报,审阅项目的有关资料后,就项目成果中的关键问题进行了详细询问,最后经验收专家讨论,一致认为该项目技术路线正确,成果资料翔实,组织管理规范,经费使用符合有关规定,全面完成了任务书要求的各项研究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同意通过验收。
“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供水规模变化原因分析”项目是黄委供水局委托黄科院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承担的横向项目。项目组经过一年多的工作,获取了研究区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该项目对供水规模变化问题进行了细致深入的分析,采用相关分析、层次分析方法对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灌区降雨、河道来水、渠首引水条件、灌区用水水源、灌区用水水平、供水管理、供水水价等进行分析,定量或定性的分析了各影响因素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影响程度,从中得出了影响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主要因子。针对现行供水水价存在的诸多问题,提出了基于农民用水户水价承受能力前提下,水价调整的可能性;针对现行供水计量及水费征收中存在的问题,首次提出了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计算方法及计算成果。针对引黄供水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黄河下游引黄供水量呈不断下降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100.43亿立方米减少到目前的47.56亿立方米,下降达53%。
针对黄河下游引黄供水量持续下降、供水效益不断衰减的情况,黄科院引黄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了“黄河下游引黄灌溉供水规模变化原因分析”工作,以摸清引黄供水各环节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及建议,寻求引黄事业的新突破。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现状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指从黄河桃花峪到入海口之间以黄河干流水量为灌溉水源的灌区,涉及河南、山东两省沿黄17个市86个县(区)。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横跨黄淮海平原,该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在570毫米,其中6~9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5%~80%,冬春季雨雪稀少,春旱现象十分普遍。引黄灌区降水量的总体趋势是:地理位置上南部灌区高于北部灌区,沿黄河流向逐渐减少。引黄灌区大多位于黄河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微地貌复杂,岗、坡、洼相间。地面高程沿黄河流向逐渐降低,海拔由河南段的90多米一直下降到山东段的几米。地面坡降沿黄河流向、距黄河河道由近到远逐渐减少,从1∶2000一直到1∶10000以下。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是我国最大的连片自流灌区。目前已建成万亩以上引黄灌区98处,其中30万亩以上大型灌区37处,30万亩以下中小型灌区61处。规划土地面积6407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836万亩,20世纪90年代以来多年平均实灌面积3143万亩,涉及豫、鲁两省16个地(市)87个县(区),受益人口达5541万人。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多年来在保证豫鲁两省粮棉油稳产高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黄河下游两岸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引黄供水及灌溉规模变化趋势
1.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趋势
从年际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前呈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后呈下降趋势,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主要受山东省引黄供水规模的影响。从年内变化看,引黄供水呈现出春灌和夏灌的双峰特点,从峰值出现的月份看,春灌期峰值有所提前,汛期峰值有所延迟;引黄供水量年内分配呈均化趋势。从引黄供水的分类用途看,近年来,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总量占下游引黄总供水量的89%;工业及其他用水占下游引黄总供水量的11%。与之前相比,农业用水有所减少,工业用水进一步增加。
2.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规模变化趋势
引黄灌溉面积除河南省少数几个灌区有所减少外,下游灌溉规模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3300万亩增加到近年来的4000万亩左右。山东省引黄灌溉规模历年变化趋势与黄河下游引黄灌溉规模变化趋势基本吻合;河南省总体引黄灌溉面积增加较快,十多年间增加了78.9%,但主要分布在引黄灌区下游的补源区。
3.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亩均引黄用水量变化趋势
农业亩均引黄用水量呈不断下降的趋势,由20世纪90年代的平均222立方米每亩减少到21世纪初的148立方米每亩,同时灌溉次数有所下降。灌区亩均引黄灌溉用水量减少的原因,一是黄河来水量减少,二是灌区节水灌溉技术的利用,三是灌区当地水资源利用量有所增加。
引黄灌区供水水源和工程条件
1.河道水源条件对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影响
黄河河道来水量具有丰枯变化的特点,年际、年内变化较大。从年际变化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黄河下游年平均径流量与多年平均相比减少了39%。从年内变化看,黄河下游实测径流量年内各时段分配有均化的趋势,但变化幅度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前,远大于沿黄各灌区的引水量,此时引黄供水量受河道来水量的影响不大;20世纪90年代以后,黄河下游历年来水量大幅减少,尤其是1997年起实行黄河水资源合理调度配置以后,大部分灌区引黄水量供给相继出现不足,根本原因是这一时期的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一定程度上受制于河道来水。
黄河下游水源水质条件基本能够满足灌溉及其他用水要求,引黄供水受水污染影响较小,仅个别灌区某些时段引水受到污染影响。
2.当地水源条件对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影响
当地水资源条件包括灌区降雨量、当地地表水和当地地下水利用量三个方面。20世纪90年代以来,下游引黄灌区降雨量呈现增加趋势,导致引黄供水量有所减少;而引黄供水保证程度的降低,刺激了当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地下水利用量增加,又导致了引黄供水规模下降。
3.其他因素对引黄供水规模变化的影响
1998年以来,黄河下游大部分大中型引黄灌区实施了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提高了灌区的用水效率。经分析,“十五”与“九五”相比,年均节约引黄供水量4.75亿~9.49亿立方米。
其他条件如种植结构变化、控导工程、城市化发展以及国家政策调整等也都对黄河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影响不大。
引黄供水管理
管理机构。黄河下游引黄供水管理包括黄河管理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和乡村群管组织三个层次。其中,灌区管理单位是灌区用水管理的主体,存在机构臃肿的问题,增加了灌区负担及运行成本。
水费征收。黄河下游引黄供水水费计收主要有直接计收和委托计收两种方式。由于计收方式和其他方面的原因,致使两省水费收取率不同。
用水户协会。参与式灌溉管理是一种新兴的灌溉管理方式,它是灌区专管机构职能的延伸。农民用水户协会参与式灌溉管理的实施具有显著的成效,但就黄河下游而言,总体上还处于试点阶段,且推行难度较大。
供水管理对引黄供水的影响。一方面,引黄供水环节多,任一环节出现问题都会对引黄灌溉供水规模产生影响;另一方面,随着供水管理水平的提高、节水措施和节水技术的实施,引黄供水规模也会减小。
引黄供水影响因素重要性评判
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对河道断面实测径流量、当地水资源利用量、当地降雨量、灌溉面积与引黄供水规模进行了回归分析。
经过对诸多影响引黄供水因素的提炼、分类,从水源条件、工程条件、用水方式和供水管理四个方面,选择14个评价指标,作为下游引黄供水规模变化影响因素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引黄供水规模层次分析模型。
综合两种方法分析结果,引黄供水规模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河道径流来水量、当地降雨量、当地水资源利用量和涵闸引水能力。
水价调整空间分析
黄河下游引黄灌区现行水价包括渠首水价、灌区管理单位运行水价和群管组织水价三部分。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民用水户终端水价高于现行水价执行标准。供水水价低于供水成本,灌区农业用水户终端水价高于现行水价标准,加价收费现象严重。农户水费承受能力尚有一定潜力。黄河部门供水水价占实际征收标准和成本水价比例相对较低,只占到灌区实际征收水价标准的20%左右。两省灌区农户应交水费占农业总产值、农业总成本的比重均低于当前判别标准。
所以,综合考虑,黄河下游两省引黄灌区农业水价尚有一定的上调空间。
结论和建议
1.现行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用水户参与管理模式没有得到广泛推行
现行引黄供水包括黄河供水部门、灌区管理单位和乡镇群管组织三个层次。各层次之间不存在隶属关系,灌区管理单位缺乏一定的自主权,受地方政府干预过多,效率低下。
用水户参与管理机制具有良好的效果,但受灌区观念落后、资金不足、缺乏国家和地方政策支持、管理水平低等原因的影响,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的模式在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尚未得到广泛推广。
2.尽快建立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供水管理体制,开展直供到户管理模式研究
直供到户供水管理模式是一种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供水管理,它是一种单一的供水管理机构,按企业化管理、走市场化运营的全新管理模式,应有针对性地选择典型试点进行引黄灌溉直供到户的可行性研究与示范。通过对供水管理体制、水资源管理运行机制、水价形成机制、政策法规和技术保障体系、灌溉工程设施的整体质量和服务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论证直供到户的供水管理模式的可行性,在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典型示范,为引黄供水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和科学依据。
3.开展基于引黄供水模式的小浪底水库运用方式研究,提高供水保证率
自小浪底工程建成以后,黄河水资源也进入了统一管理和调度的新阶段。考虑到河道来水是引黄供水的主要保证,应充分利用小浪底水库的兴利库容,在保证黄河防洪、防凌安全的前提下,尽最大可能发挥水库的供水效益,满足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对黄河水资源的要求。
但由于小浪底水库为多目标利用,目前缺乏以供水为目标的专项研究。同时,下游的河道条件、引水条件、用水需求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为进一步推进引黄供水工作,急需对下游引黄用水需求规律、河道不同来水情况下引黄供水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小浪底水库基于引黄供水的调控运用方式等,提高黄河下游引黄供水保证率,发挥引黄供水的最大效益。
4.积极推广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模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水费收缴率
建立农民用水者协会,推行用水户参与灌溉管理,是当今国际上特别是发达国家在灌溉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用水户直接参与用水管理,将水费与用水量挂钩,可以增强用水户的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用水户交费的自觉性大大提高,引黄供水将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运行轨道。
当然,政府部门和供水专管机构应对用水户参与式管理进行指导、扶持,其主要职责是监督政府所属资产的经营管理状况、提供技术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服务;当发生自然灾害等特殊情况时,政府还要给予补助等扶持。只有这样,用水户参与式管理模式才能广泛推广,健康发展。
5.在稳定现有灌溉规模的基础上,挖掘引黄供水潜力,扩大城市和工业供水量
随着灌区节水改造的进行、先进灌溉方式的引进和农民节水意识的提高,在一定灌溉规模条件下,灌区对引黄供水量的需求将有所减少。这部分减少的水量不应盲目地用来扩大灌溉面积,应适应当前水资源日益紧缺的形势,寻求向收益较高的城市和工业供水,这是今后提高引黄供水效益的一个方向。
6.充分考虑农业用水户的承受能力,分阶段逐步提高水价
虽然黄河下游引黄灌区农业用水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就现阶段来讲,水是特殊的商品,水市场是准市场,不可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一方面,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纳入商品价格范畴进行管理,通过价格杠杆作用,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考虑到目前我国的农业还属于弱质产业,为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在核定农业水价时不计税收和利润,以减轻农民的水费负担,充分体现了水的社会公益性。在调整农业水价时,应因地制宜,分步实施,逐步达到成本水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