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电影的新气象

                        发表时间:2014-07-01 来源:《求是》

在“七一”来临之际,以《天上的菊美》、《兰辉》、《真爱》、《世界屋脊的歌声》和纪录片《永远的焦裕禄》等为代表的主旋律电影集中涌现,在艺术创作和主题思想呈现上不约而同地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它们深入开掘了基层党员干部和人民大众的精神世界,细致表现了平凡生活的诗意。这种新气象不仅极大推动了主旋律电影谱系的创新,激发出主旋律电影创作内在的生命力和活力,更为深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提供了鲜活生动的教材。

《天上的菊美》和《兰辉》都是主旋律电影中常见的英模题材。主人公是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中的优秀代表,一个被媒体冠名为“最美基层干部”,一个被当地百姓誉为“车轮子县长”。作为干部,他们都远远称不上位高权重,但正是在基层的平凡岗位上,他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把事业放在首位,以其任劳任怨和无私奉献造福一方,以其切实的作为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在日复一日的艰辛工作中攀登精神高地,抵达丰盈的心灵世界。

影片《天上的菊美》根据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党委副书记、乡长菊美多吉的先进事迹改编,菊美多吉患有高血压,不能在高海拔的地区工作,但他秉持着一颗为藏区造福、为百姓谋利的赤子之心,终日奔忙,终因突发脑溢血去世,年仅33岁。影片塑造的菊美,不仅仅是一个永远在路上、不知疲倦的基层干部,同时也是一个浑身散发着青春激情、敢爱敢恨的康巴汉子。为了修路,他可以有理有据、不厌其烦地去说服阻拦的群众;为了爱情,他也可以笨拙却热辣地直白表达。我们看到的菊美多吉,不是一个被扁平化了的干瘪形象,而是有着丰富内心世界和情感追求、有着生活趣味和内心抱负的人。我们能够感受到他对工作的真诚热爱,并在这个看似平凡的岗位上实现自我价值。这种鲜活和可信,极大地拉近了英模人物与普通观众的距离,让他们觉得这样的人物是值得崇敬和学习的。

北川,这个秀美的四川小城,在“5·12”大地震中遭遇毁灭性的摧残,从生死边缘走过来的人们,在重建家园的同时,也亟待心灵的修复。影片《兰辉》即以此为背景,呈现北川县的副县长兰辉走出灾难阴影、带领百姓重建家园的心路历程,展示了五年间灾区凤凰涅槃般的重建。影片不仅塑造了兰辉克己奉公、一心一意为百姓做事的优秀基层干部形象,更对他在平凡事业中恪守党性原则、实现人生价值的生命轨迹进行了艺术化的探究和思索。

影片《真爱》取材于2009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新疆青河县维吾尔族妇女阿尼帕·阿力马洪的事迹。几十年间,她以超越亲情和血脉的人间真爱,含辛茹苦地将6个民族的19个孩子养育成人,其事迹本身所蕴含的民族团结精神,在当下社会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影片没有去刻意渲染她的生活艰辛,反而是从阿尼帕妈妈身上挖掘出了一种超脱于生活的“幸福感”,这种“幸福感”源自于对真善美的信仰,源自于对生命意义的坚守,远比简单的展示苦难更令人动容。影片以一种沉稳的基调,以小见大地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以来新疆多民族生态,呈现出各族人民所共同期待的相濡以沫、相互帮助、共同建设家园的美好愿望。

《世界屋脊的歌声》通过独特的构思将内地与藏区联系起来。山东小伙吴小远进藏运送捐献文具,正遇上对口支援的学校因没有汉语老师而面临被撤掉的危机。面对藏区孩子们那一张张朴实的笑脸,吴小远不忍离开。他开始教藏族孩子用汉语唱国歌,不仅让他们在地区唱国歌比赛中得了第一名,更保住了这个学校。当他面对事业的挫折和友谊的背叛,是淳朴善良的藏族人民给了他温暖和勇气,使他能够重新审视人生的价值和方向。影片以诚信、感恩、奉献为主题,把吴小远与藏族师生的个人梦与中国梦、个人追求与祖国需要、实现自身价值与时代需求紧密结合。他将世界屋脊的高度,作为建设精神世界的标杆。

由于菊美多吉这一英模人物的特性使然,《天上的菊美》从创作之初便摒弃传统主旋律电影惯常采用的戏剧化套路,转而以散文化的叙事风格,着力从日常生活中开掘诗意。不论是主人公超然于生命之外的画外音讲述,还是高速镜头捕捉下的人物动作,都在空灵而悠远的藏族音乐衬托下,呈现出浓郁的抒情风格。影片中的菊美,有一本记录工作事项的笔记本,每当一项工作完成,年轻的菊美便撕下那页纸抛洒向天空。漫天的纸屑在天空中飞舞,这种高度写意的表现形式,将那种备尝辛劳之后的喜悦在不经意间渗透进观众的心绪。

《真爱》将新疆的壮美风光与人物命运结合一起,四季的更替、胡杨树的枯荣、小吊桥的修葺,无不折射出平淡岁月的悄悄流逝,阿尼帕妈妈一家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默默地从困苦走向幸福,丰富的意向潜移默化地流淌于银幕之上,影片特意设计了铁锅这一别有意味的道具,从最初的一口小锅,到盛满一家人饭食的大锅,暗示着孩子越来越多、家庭越来越大,类似这样的笔触毫不新奇,但影片的运用恰到好处,平凡中见诗意,平淡中见真情。

影片《兰辉》将兰辉同志的感人事迹和精神力量,形象地外化为充满诗意的创作实践,以精美的镜头、流动的画面、动听的音符,追求主题多义性的表达。影片中,由著名表演艺术家李雪健饰演的兰辉同志的父亲,引用了一个对联教导兰辉,“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道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穿百姓之衣,吃百姓之饭,莫以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这不仅是家风的传承,更是党员干部的为官之道、为民之本。兰辉同志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心系群众,为民尽责的公仆情怀;忘我工作,务实进取的敬业精神;克己奉公,敢于担当的崇高品格也必将随着光影留传下去。

《世界屋脊的歌声》中的藏族小演员洛桑旺久有着一对清澈的大眼睛,他用这对清澈的眼睛看雪山、看草原、看高原的蓝天,也看到了主人公吴小远的心灵蜕变。壮阔的西藏风貌,与主人公实现梦想的不懈追求相得益彰,雪山的圣洁、草原的广袤,映衬着吴小远不断升华的心灵空间。影片结尾,吴小远兑现了承诺,带着孩子们来到北京,在天安门看升旗、唱国歌。洛桑旺久和他的小伙伴们伴随着晨光霞影,在空旷的广场上大声地唱着,稚嫩的歌声从北京飘向西藏,雪山在唱,草原也在唱,辽阔的祖国大地,国歌成为最能抒发观众情感的写意性表达,而对祖国的深情热爱和眷恋,也在国歌声中升华为充满诗意的精彩呈现。

在日新月异的中国电影版图中,在日益多样的创作思潮和蓬勃更新的观众观影诉求中,我们之所以牢牢捍卫主旋律电影这一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电影样式的存在价值,孜孜以求地探索与当代观众建立更为紧密的新型关系,是因为在这些电影身上,承载着电影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深情和对人民的眷恋。如何在体现宣传导向、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同时,提升电影的艺术水准,融入创作者的独特风格,实现主旋律电影的现代性演进,以上这些影片做出了新的探索。这些影片坚持了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面表达,坚持了对美好人性的深度发现,坚持了对改革开放的热情讴歌,切实承担起应有的社会责任,理直气壮地为人民放歌,为祖国放歌,在中国的电影银幕上描绘出实现中国梦的时代新画卷。

(张宏森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