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林银熊奖导演杨超做客我院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
2020年11月20日上午,中国戏曲学院影视导演专业主任、北京传灯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杨超导演,受邀做客我院研究生名师名家讲坛,以《类型的黄昏——在主题公园与回归电影之间》为题进行了一场精彩纷呈的专业讲座。我院张淑华副院长、宗俊伟副教授、刘洋博士及著名制片人肖辉、郑州工程技术学院传媒学院张永强主任等人到场聆听讲座,张淑华副院长致欢迎辞,宗俊伟老师主持讲座。
“漫威不是电影,而是主题公园。”
“比起我一生所了解和热爱的那些电影,它们在我看来似乎更接近主题公园,到最后,我觉得它们不是电影(cinema)。”杨导在开篇引用了名导马丁·斯科塞斯(Martin Scorsese)此前在接受采访时的著名论断,并以日本CG制作电影《GANTZ杀戮都市》、印度电影《巴霍巴利王》(The Beginning)、《弹雨里的爱情》(A Play of Bullets: Ram-Leela)等为大家讲解了类型片概念。杨导先是选取了《GANTZ杀戮都市》中的片段进行拉片,跟大家一起进行抽丝剥茧般的分析。不同于华语武侠电影喜好对动作进行快速、细碎地分切,《杀戮都市》尽量用一个长镜头来完整呈现动作,这种不同的取向也正是华语武侠电影很难“破圈”的原因所在。即使是CG制作,该片也颇费心思展现其空间感。杨导指出日本文化还散发着生生不息的创造力,我们也可以透过这个看到如今世界类型片的基本面貌。
“电影就像变形金刚。”
电影已经是一个光怪陆离的巨无霸,杨导认为,如果用比喻的说法,我们可以把电影这门艺术想象成巨大的、钢铁的机器人或变形金刚,而这是电影的表征。电影人在一个画框里具有无限的营造能力,“但变形金刚的心脏是什么?”杨导指出是“血肉之心”。“变形金刚”的内部是导演、是艺术家在运作,最不易的地方在于如何将“血肉之心”与“钢铁之躯”连接起来。电影工业看起来是巨大的,而导演便是代替观众维护电影最后艺术效果的艺术家,导演要透过电影系统的机制,来保护这个“血肉心灵”自由地迸发,同时驱动起整个“钢铁之躯”——电影工业的整体运作。这即是电影区别于其他艺术形式比如文学、绘画和戏剧等最有趣的一点。
“导演语言的核心是‘小无相功’”
“导演有了‘小无相功’就能运转起这个光怪陆离的电影世界,这个钢铁机器人。”杨导用“小无相功”串联起他对于电影艺术的理解。杨导依次放映了《孩子王》《霸王别姬》《慕尼黑》(Munich)《灵异山庄》(The Village)《魔女》(The Subversion)《制胜一击》(Haywire)等影片,带领大家感悟电影艺术中导演的“小无相功”。
1987年,陈凯歌导演的《孩子王》上映,并在1988年戛纳电影节上角逐金棕榈奖。该片“用空间讲故事”,用烟、字条等元素加以强化,体现出陈凯歌导演在青年时代已具备的电影功力。杨导认为十秒足以判断一个导演水平,“因为导演共同体就是通过每秒镜头里透出的‘小无相功’ (《天龙八部》中提到的一种内功,其威力无边,无迹可寻,身具此功配以其他招式,可以模仿他人绝学甚至胜于原版)来揣摩对手功力的,这与流量无关。”《霸王别姬》就是导演“小无相功”的一次完美呈现,2005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Time)“全球史上百部最佳电影”之一,被评价为“美轮美奂的东方在荧幕上的第一次呈现”。电影开头,主人公是在推动着电影镜头走,这个镜头的“推拉摇移”不是导演、摄像的故意设定,而是被画面中的人物和情境所推动,回想一下炫目无比的轨道长镜头,与电影中呈现出的镜头移动的本质区别,在于是否是电影世界的真实流动。杨导接着分析道:“在电影中领先一次观众,每一个导演都可以做到,但每一步都领先观众,这就是‘小无相功’的问题了。”而《霸王别姬》蒙太奇的运用,使得其呈现出节奏感和结构性的整体领先,“这就好比如果你有了预期,你是不会感动的。”杨导接着放映了斯皮尔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慕尼黑》(Munich)的开头一场戏,指出这部电影呈现出的小空间中的精致布光、变焦叙事、特写镜头塑造出全景式的复杂特点,都体现出导演的“小无相功”。
“艺术的底线在哪里?”
与《杀戮都市》《复仇者联盟》不同的是,《灵异山庄》(The Village)中体现出了另一种展现极端动作场景的方式,“不用龙虎武师,不用特级摄影,就由导演来解决。”这种震撼度与其他类型片相比,到底哪种才是电影的本性?杨导认为,这是导演运用分镜头就可以直接展现的物质现实。“尽管类型片已经到了这么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但导演中的‘元老院’还在坚持电影的本性,不被表面的类型元素所侵蚀。”《制胜一击》(Haywire)就体现了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Steven Soderbergh)的电影功力。“就在观众对于电影人物产生错觉的时候,导演瞬间发动,领先或落后观众,把现实的真实节奏给出来,复原物质现实。
杨导在讲座尾声总结道:“电影可以去建造一个非常漂亮的主题公园,但不要忘记,电影艺术的底线是物质现实的复原,是导演利用他们的‘小无相功’,运转他们的绝技,去坚持电影的本性。”宗俊伟老师总结发言,优秀的导演都是时代的诗人,他们的作品是写给时代的情诗,一如杨超导演和他的《长江图》。剑客相逢只论剑,杨导有时又像是孤独剑客,暗运着自己的小无相功,在影像世界里仗剑天涯。(文、图:张雨薇)
专家介绍:杨超,导演,监制,教师,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影视导演专业主任。导演《待避》获54届戛纳电影节电影基石奖,《旅程》获57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处女作(金摄影机)特别奖,《长江图》入围柏林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获最佳艺术贡献银熊奖,中国导演协会年度导演提名。监制《柔情史》入围柏林电影节全景单元,获香港国际电影节火鸟大奖和费比西国际影评人联盟奖,监制《乘客》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先后在上海国际电影节、华语青年电影周、中国独立影展、南方电影盛典中担任评委和创投导师;推出的知识付费课程《导演思维看电影》在青年电影人群体中声誉卓著。
杨超导演作报告
张淑华副院长发言致谢
宗俊伟老师主持讲座
学生提问
师生聆听学术讲座
专家、老师们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