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湖·知行大讲堂”第五讲:应雄教授解析电影学的感性与逻辑

日期:2025-11-02    浏览量:

10月28日下午,“眉湖·知行大讲堂”第五讲在我院四层多媒体报告厅成功举行。知名电影学学者、日本北海道大学应雄教授以《电影学的感性与逻辑——沟口健二<近松物语>、侯麦<冬天的故事>》为题,为学院师生带来了一场由浅入深、别开生面的精彩讲座。活动由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洋博士主持,影视创研中心各位研究员与90余位本科生、研究生参加。

应雄教授首先提出,无论是影迷还是电影研究者,都会有属于自己的关于电影画面的美和感动的记忆。电影学正应从这样对影像直接的感性与感动出发,并从中发现、推升出感性自身的逻辑与概念,而这种感性的逻辑又直接呼应着宇宙自然的运动和人类精神的运动。随后,应雄教授以影片《近松物语》为例,借由对富有魅力的画面细节的细致分析,对影片的整体结构予以了高度的抽象化。他指出,该片最为经典的场景中男女主角那令人感动的言行所体现的,是一种贯穿于场面调度与叙事两个层面的“折线”逻辑。

应雄教授的电影论以当今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之一——吉尔·德勒兹的理论为基础,不仅在学术上将国内的电影学研究推上了新的高度,同时也兼具启发人生的哲理性。例如,在影片《冬天的故事》的讲解中,他探讨了当人面对选择时,为何基于“信(念)”选择概率极低的选项要胜于选择概率极高的选项;以及影片中奇迹般的场景为何拍摄得极其平淡,但却符合真实世界的逻辑等。

讲座结束后的交流环节中,在座的师生与应雄教授进行了积极的互动,应雄教授回答了“如何读懂德勒兹的著作”“如何将德勒兹的理论运用到具体影片的分析当中”等问题。最后,院党委书记、郑州大学影视创研中心主任陈晓伟教授在分享自身的感悟时指出,电影学研究归根结底还应注重对影像本身的研究,而应雄教授则在此之上进一步实现了影像与哲学的深度融合,为当下的影视艺术研究展示了新的方向与方法。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