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超,生于1992年9月,本硕博均就读于武汉大学,2021年获电影学博士学位。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研究员、秘书长。在《当代电影》《东疆学刊》《新闻爱好者》《Neuroquantology》《Science Repository》等中英文刊物发表论文二十余篇,担任院线电影《朱英国》文学策划、制片主任,任大众电影百花奖评委、北京大学生电影节评委、郑州市“五个一工程”奖评委、“根亲中国”华语电影短片大赛评委,河南省影视家协会会员、郑州市影视家协会会员。目前研究方向主要为视听传播、影视传播、影视文化批评和网络文化研究。
欢迎对互联网文化、电影、电视剧、综艺、短视频、微短剧、直播等感兴趣的同学报考硕士研究生,电子邮箱:wangchaozzu@hotmail.com
主要论文:
1.《奇观症候、日常化表演与交互主体性——直播和短视频中的身体表演》发表于《新闻爱好者》(CSSCI)2020年6月;
2.《铁幕下的小国乡愁——论近年来的爱沙尼亚政治反思电影》发表于《当代电影》(CSSCI)2017年9月;
3.《<春香传>题材经久不衰的原因探析——以朝鲜·韩国电影史为例》发表于《东疆学刊》(CSSCI)2016年7月;
4.《“文学性”失落与“粉丝电影”困局——近五年我国“作家导演”院线电影考察》发表于《创作与评论》(CSSCI)2016年7月;
5.《电影气氛的发生学与存在论》发表于《荆楚学刊》2023年12月;
6.《新中国第一代女明星的身份政治、性别消解与模范铸造——以金迪的“十七年”电影为例》发表于《艺苑》2019年10月;
7.《媒介融合时代麦克卢汉影视思想再审视》发表于《数字传媒研究》2017年2月;
8.《瓦伊达电影的世界主义与民族主义》发表于《齐鲁艺苑》2017年2月;
9.《<飞驰人生2>:韩寒的中年赛车方法论》发表于《电影评论》2024年01月;
10.《探索·想象·边界:文化传播视角下的智能影像呈现技术发展路径探析》发表于《戏剧与影视评论》2024年8月;
主持课题:
1.河南省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研究)项目“影像黄河(1978-2021)——新时期以来影视剧中的黄河故事与黄河形象研究”;
2.主持2025年度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教育强省研究项目《河南戏曲电影发展史研究》;
3.主持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视听传播助力区域文化形象建设研究》;
4.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研究课题《黄河故事及其影视创作资源开发研究》;
5.2023年度河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调研项目《河南黄河故事及其影视剧开发研究》;
6.2023年度郑州兴文化工程文化研究专项课题《郑州黄河故事及其影视开发研究》;
7.2022年郑州大学教育改革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广播电视概论>课程专题案例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8.主持郑州大学202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后期资助项目和优秀博士论文出版项目培育项目《电影气氛研究》;
奖励荣誉:
1.2024年河南省影视家协会微影评优秀作品奖;
2.2024届郑州大学“校级优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
3.2023年度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
4.2023年度郑州大学招生工作先进个人;
5.2022-2023学年郑州大学优秀班主任;
6.2022-2023学年郑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
7.2021-2022学年郑州大学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工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