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 郑州大学药学院 ! 现在时间:

国家级平台

作者: 来源: 发布时间:2024年05月11日 15:08 点击数量:

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

郑州大学药物安全性评价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安评中心”)依托郑州大学建设和运行。2009年,安评中心首次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GLP认证。2023年初,安评中心新址通过了国家药物GLP认证,为河南省唯一一个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物GLP认证的研究机构。

安评中心现有人员4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博士13人,具有海外留学经历5人。国家百千万人才计划1人,中原英才计划中原学者1人、创新领军人才2人。人员结构涵盖药学、药理毒理学、动物病理学、动物医学等。

安评中心具备完善的实验室/动物房软硬件条件。现有实验室面积5186㎡,其中,GLP动物实验室总面积3068 ㎡: SPF级1023 ㎡,普通级2045 ㎡,饲养收容能力:大鼠3440只;小鼠640只;豚鼠432只;兔240只;犬206只;猴124只。另有GLP功能实验室2118㎡,包括受试物保管室、样品准备室、分析测试室、细菌实验室、细胞实验室、手术室、解剖室、临床检验实验室、病理实验室以及阅片室等。实验室布局合理,功能齐全。

安评中心拥有完整的、符合GLP规范的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技术体系及实验动物使用和管理体系,可开展大鼠、小鼠、豚鼠、兔、犬、猴等实验动物的试验研究,可承担药物的药理毒理、生物学试验和委托检测服务。其中,可提供的药物非临床研究GLP服务有: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啮齿类)、单次和多次给药毒性试验(非啮齿类,不含灵长类)、遗传毒性试验(Ames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局部毒性试验、安全性药理试验、毒代动力学试验;可提供的其他服务有:药代动力学研究、药效学研究、动物临床检验、动物病理检查、代谢组学分析、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分子生物学等。


郑州大学药物关键制备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经过10余年的省部共建,药物关键制备技术(郑州大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4年正式通过教育部验收。重点实验室依托郑州大学药学院药学学科,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所丁健院士任学术委员会主任,陈芬儿院士担任重点实验室名誉主任,刘宏民教授担任实验室主任。

重点实验室3个研究方向: 第一、基于新药发现的结构多样性化合物库构建及应用研究;第二、新型药物递送关键技术研究;第三、药物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研究。瞄准医药科学与工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需求,开展基础、应用基础及成果转化等创新性研究和开发,打造高层次药学人才培养基地。

实验室固定人员55人。其中,包括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工程人才、中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河南省高层次人才等9人。实验室流动人员32人。

重点实验室先后承担了一批包括国家863计划项目,国家支撑计划项目,国家重大研发计划项目,国家十二五、十三五新药创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重大科研项目在内的各类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50多项。产学研等社会服务科研项目30多项。2014年“胃癌细胞LSD1与EMT通路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的机制及小分子抑制剂干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资助,资助金额320万元。基于LSD1的发明专利被《Nature Reviews Drug Discovery》以新闻收载报道。2016年,与浙江大学联合承担的“Neddylation蛋白质机器调控肺部炎-癌转化及靶向药物研发”获得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的资助,获得资助经费350万元;2017年“抗肝纤维化I类创新药物临床前研究”已经被列入国家十三五重大新药创制专项。2018年I类肝纤维治疗药物ADN-9以5000万将专利权转让给河北石家庄四药有限公司。2020年LSD1类泛素化修饰对胃癌转移的调控作用及小分子干预研究获得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资助。2021年参与的承担抗艾滋病新药阿兹夫定批准上市,USP7对胃癌细胞转移、增殖和免疫逃逸的调节机制及小分子化合物干预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资助。

获得新药证书5项,国家发明专利60多项,发表SCI论文300多篇,20多项成果通过省级成果鉴定,获得包括河南省科技进步奖在内的各项科技奖励10余项,其中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

和企业合作联合开发了那格列奈、注射用炎琥宁、对羟基苯甘氨酸等药物的关键生产技术,实现产业化,产生了数亿元的经济效益。其中,炎琥宁关键制备技术在全国13家企业推广应用,其中市场占有率约70%。近三年,仅3家应用单位产生的直接经济效益达到19.9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近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