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法学院
时间:2015-10-15 00:00:00 阅读次数:
内容推荐
本书以深化民事诉讼理论研究为指引,以科学界定民事诉讼政策的合法化限度为导向,以规范民事诉讼政策对民事司法实践的影响为目标,充分回应民事诉讼制度体系完善的现实需要,通过深入研究民事诉讼政策的基本理论、深度考察民事诉讼政策具体形态的运行现状,客观揭示民事诉讼政策运行的基本规律及其在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民事诉讼政策合法化的限度以及民事诉讼政策具体形态改革完善的基本思路,作为我国民事诉讼未来立法的参考。
全书基于法学与政策学的双重视角,从宏观层面在纷繁复杂的民事诉讼实践中提炼出民事诉讼政策这一抽象理论,合理界定民事诉讼政策的内涵与外延、归纳民事诉讼政策的形成模式、分析民事诉讼政策的功能并提出民事诉讼政策的合法化路径,初步建构民事诉讼政策的基本理论体系;从微观层面准确把握民事诉讼政策基本形态运行的实践现状,对民事诉讼政策的具体样态——受理政策、调解政策、再审政策以及执行政策的运行状态、存在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实证考察和深入分析,提出对民事诉讼政策具体样态改革完善的合理建言。全书综合运用了法学、政策学、历史学、社会学等理论与方法展开研究,在科学建构民事诉讼政策基本理论体系前提下,注重对民事诉讼政策具体样态的实证研究,以期准确把握民事诉讼政策实践现状,使提出的理论与改革对策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
作者简介
张嘉军,河南信阳人,法学博士、郑州大学法学院教授。现任中国司法案例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与郑州大学联合成立)。兼任中国案例法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民事诉讼法研究会理事、河南省民事诉讼法学会副会长、《公民与法》(法学版 CN刊物)编辑部主任等。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河南省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河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河南省百名社科理论优秀人才、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学者、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第七届河南省优秀青年社科专家、河南省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等荣誉。
主要从事民事诉讼法学、司法制度的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等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项。在《法学研究》《法学家》《现代法学》等刊物发表文章50余篇,其中部分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复印资料》等转摘或转载。出版个人专著3部,合著2部。获得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等省部级科研奖励7次。
目录
上篇民事诉讼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论题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民事诉讼政策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政策的内涵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分类
第三节法律政策/司法政策的内涵
一、法律政策
二、司法政策
第四节民事诉讼政策的内涵 上篇民事诉讼政策的理论基础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论题的意义
第二节研究现状
第三节研究的方法
第二章民事诉讼政策的概念界定
第一节政策的内涵
第二节公共政策的内涵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分类
第三节法律政策/司法政策的内涵
一、法律政策
二、司法政策
第四节民事诉讼政策的内涵
一、诉讼政策
二、民事诉讼政策
第三章两大法系民事诉讼政策形成模式
第一节法院功能的转化与创制司法政策功能
第二节法院创制司法政策
第三节创制司法政策的具体模式及我国民事诉讼政策创制模式的选择
一、两大法系创制司法政策的模式
二、我国创制民事诉讼政策的模式选择
第四章民事诉讼政策的功能
第一节政策/公共政策的功能
第二节民事诉讼政策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
二、规范功能
三、调控功能
四、促进功能
五、弥补功能
第五章民事诉讼政策的合法化
第一节民事诉讼政策合法化的路径
第二节民事诉讼政策司法解释化
第三节民事诉讼政策“良法化”
下篇民事诉讼政策的具体形态及其运行
第六章民事诉讼受理政策
第一节民事诉讼受理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民事受理政策的概念
二、民事受理政策运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两大法系民事诉讼受理政策
一、受理条件“低阶化”
二、受理阶段“调解化”
第三节我国民事诉讼受理政策主要形态
一、传统社会
二、现代社会
第四节当下中国民事诉讼受理政策的具体表现、功能及其成因
一、当下中国民事诉讼受理政策主要形态
二、当下中国受理政策引发的问题
三、受理政策的功能
四、原因
第五节我国民事诉讼受理政策的未来走向
一、理念/理论的改革
二、具体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三、配套措施的建构
第七章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研究
第一节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概念
二、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特征
第二节我国古代和近代社会民事诉讼调解政策
一、古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
二、近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
第三节两大法系国家或地区民事诉讼调解“二元化”政策
一、诉讼调解与诉讼和解的辩证关系
二、民事诉讼调解的“强制化”政策
三、民事诉讼调解的“社会化”政策
四、两大法系民事诉讼“二元化”调解政策的原因
五、两大法系民事诉讼调解“二元化”政策的理论困境
第四节现代中国社会民事诉讼调解政策
一、现代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形态
二、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对调解结案率的影响
三、当下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形成的过程解读
第五节当下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实施的现状、问题与未来走向
一、当下中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实施的现状
二、当下民事诉讼调解政策实施存在的问题
三、我国民事诉讼调解政策的未来走向
第八章民事诉讼再审政策
第一节民事再审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民事再审政策的概念
二、民事再审政策运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两大法系再审政策
一、再审启动主体单一化
二、再审启动严格化
第三节我国民事再审政策主要形态
一、传统社会
二、现代社会
第四节当下中国再审政策的主要形态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当下中国再审政策的主要形态
二、当下中国民事再审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五节当下中国再审政策存在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既判力理论在我国民事诉讼法中并未得到最终确立
二、“实事求是、有错必纠”指导思想的深刻影响
三、当事人的权利救济渠道不畅通
第六节我国民事再审政策的未来改革
一、理念的改革
二、具体制度的改革和完善
三、配套措施的建构
第九章民事诉讼执行政策
第一节民事执行政策的基本理论
一、民事执行政策的概念
二、民事执行政策运行的理论基础
第二节两大法系民事执行政策的主要形态
一、审执分离
二、执行行为行政化
第三节我国民事执行政策主要形态
一、古代中国
二、近代中国
三、现代中国
第四节当下中国民事执行政策主要形态及问题
一、当下中国民事执行政策的主要形态
二、当下执行政策存在的问题
第五节导致上述问题的原因
一、强制执行相关立法滞后
二、执行协调整体意识缺乏
三、“联动机制”部门利益化
四、“重实体、轻程序”传统理念的影响
五、对人执行理论的错误认识
六、检察机关过于重视权力监督
第六节我国民事执行政策的未来走向
一、理念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