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English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谱写时代新的华章

作者:管理员 时间:2014-05-16 点击数:

              医学实验中心   和喜梅

 

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通过系统的学习,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重要性,我们党的工作重点历来是以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主线的。习近平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奋斗的目标”,一句话,将我们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与最广大人民的切身利益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让人民群众听着暖心,干着有劲。下面就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两个方面加以讨论。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的重要性

1.改革开放搞建设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改革开放35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3亿中国人民始终是推动和发展改革的实践主体,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党坚持践行群众路线,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人民要求的,能够接受的逐渐形成改革的政策和我们的梦想信念,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代特征与人民主体地位相融合,取得了巨大成绩。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又一次将以人为本,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列入“四个坚持”中。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新贡献,它有别于中国古代民本主义、西方人本主义的理论和原则②③。自古以来,人们在社会生产实践中,从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不断总结,推陈出新,不断获得前进的动力。现实是中央根据群众中蕴藏的智慧和创新提出政策,由各级干部率领广大人民去实践,从中获得成绩、经验和教训,中央再根据得失成败,制定新的政策理论,循环往复,推动社会前进。例如改革之初,安徽小岗村农民将土地分田到户的实验,血手印的保证,惊动了党中央,

最后这个经验转化为中央对农村土地工作的政策,全国农村土地分田到户,农民有了自己的责任田,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为解决温饱问题寻找致富之路打下了基础。

改革开放是国家大策略,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利益。如果没有人民的支持与参与,任何事情都难以取得成功。改革35年来中国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系,国力有了极大的提高,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同时存在诸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例如:土地与房价的矛盾,发展与污染的矛盾,有法不依贪污腐败的问题,贫富差距引起的社会不公问题等。改革到了啃硬骨头的阶段了,更需要通过按照人民群众的切身要求以及在实践中创造的新经验来完善政策,凝聚民心,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尊重民愿,形成共识,人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深化改革才能有力量源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才能更加牢靠。

2.人民主体地位需要宪法与法律的有机统一来保障

近代100多年来,中国人民为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进行了英勇的斗争,无数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诞生,给亿万人民带来了喜悦和幸福,因为这是全中国人民的共同事业,代表了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创业难,守业更难,为了巩固民族大业和国家的政权,必须要有以宪法为最高法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来保证和维护人民平安和社会稳定。

我国宪法有力地保障了人民民主权利,人民主体地位,切实保障了公民享有的权利和履行的义务。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如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宪法规定等各项权益不受侵犯,维护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在以人为本的公民意识中,公民主体意识就是公民对自身作为主体、价值、权利等具有的自觉认肯和执著追求。公民身份,意味着一个人在社会中获得了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的主体地位,表明他真正成为一个“人”,而不是消融于人“类”或某个整体之中。公民获得了自由和自尊,拥有了主体性人格。因此维护宪法的尊严和实施,是人民主体的责任和义务,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法制是治国理政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目前,依法治国的方略早已深入人心,但依然存在有法不依的现象,法律缺乏必要的权威。因此保证宪法和法律得到统一,正确严格实施,已成为依法治国的关键。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保证人民主体地位,同时作为公民自身,也要知法懂法守法,这样才能有序发展。对于党员领导干部来说,要多听从人民的呼声,保障群众利益,解决他们的疾苦,在践行群众路线中,普及法律知识,落实党的政策,避免矛盾激化,付出不必要的成本和代价。例如广东省的“乌坎事件” “乌坎事件”是漠视群众正当利益和合理诉求引起的一场群体性事件,最终经过广东省委工作组正确对待民意诉求,主动沟通,积极化解了矛盾。顺民心,解民忧是化解矛盾,实现社会稳定的有效途径。

3.反思历史  吸取教训

重新翻读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画卷,三皇五帝、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天骄康乾,他们是历史舞台的主角主演吗?不!真正推动历史演变的是人民群众。古今中外的历史都能证明这一点。比如中国历史上的秦朝,早在战国后期和其他六国相比,只是一个小国家,但它采取的措施,深得民心,发展很快,后来居上。秦王政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逐渐战胜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最后统一了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秦始皇成为中国第一个封建皇帝。可是,统一了的秦朝,却只存在15年左右,就被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动摇了统治的根基,经过楚汉争霸,新的汉王朝建立 。原因何在?那就是秦朝取得胜利后,逐渐的骄傲、腐败、专制、脱离了人民群众,横征暴敛,劳工苦役,建阿房宫,民怨沸腾,最终走向了灭亡。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这是一针见血的描写。再次查阅世界地图,痛惜和反思早已消亡了的广袤的苏联。我们共产党人一定要借鉴历史教训,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要严以律己,严以用权,身体力行,努力铲除贪污腐败这个社会的毒瘤。因为人民最痛恨腐败,否则就有亡国亡党的危险。

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了人民群众的强大力量。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正因为人民是改革的主体,所以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是何等的重要,我们一定要紧紧依靠人民来推动改革,才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我们的强国梦想。

二、深化改革  需要焦裕禄精神与人民主体的参与

1.焦裕禄精神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的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发展,但是我国还有近一亿人生活在贫困线之下,这一规模接近两个法国,五个澳大利亚的人口,人均GDP刚过6000美元,世界排名80多位,位列一些非洲国家之后,是日本的八分之一,美国的十五分之一。快速发展产生一些矛盾如就业、医疗、教育、住房诸多短板需要补齐;社会公平、贪污腐败、诚信缺失、“四风”横行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强调重点学习焦裕禄的公仆情怀、求实作风、奋斗精神和道德情操。对焦裕禄精神的时代内涵给与了深刻阐述。焦裕禄精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最重要的一条是,他始终在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他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从做人的品质到当领导的工作作风始终是在践行群众路线,敢于担当,廉洁奉公,从不搞特殊化,总是在群众需要时,出现在群众面前,排忧解难,总把人民这个主体担肩上。所以焦裕禄精神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的丰碑,永远是激励我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的宝贵精神财富,永不过时。

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焦裕禄精神,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把握方向,在觥筹交错的应酬中不忘记自己的身份,在霓虹灯的软诱惑下保持共产党人的高尚气节,在金钱与发展面前牢记党的组织纪律,在调研与实践中倾听群众呼声,只有这样我们的党才会更加有希望,人民这个主体才能在心底更加拥护共产党,例如河南省驻村第一书记的政策深受欢迎。第一书记到偏远贫穷的村庄工作,他们带着党的嘱托,新鲜的思维,和村民们同吃同住同劳动,帮他们想办法,出点子,跑资金,改善落后面貌,深受农民们喜爱。

我们可以想象,假如有一天,焦裕禄从兰考的纪念馆雕像中走进现实的中国,看到全国人民都在努力奋战,生活一天比一天幸福,沙丘变良田,焦桐绿成荫,蝴蝶舞翩迁,他的英灵一定会挂满微笑。假如他看到了腐败和“四风”,他一定会大喝一声:走开,搞社会主义不要这一套,请把全体人民放心上。我们一定不能让他失望。

2.严以修身  勇于担当  赤胆忠心为人民

改革开放,实现共同富裕的美丽梦想,需要全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共同奋斗,暨人民主体的参与。要想率领十三亿人民这个主体前进,全体党员和党员干部不仅要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专业水平、坚持以学益智、以学修身,而且要认真学习马列主义理论,毛泽东思想,学习党章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会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才能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坚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才能带领人民走对路。只有掌握强大的思想武器,才能说服人民,教育人民,推进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和道德修养。物质财富可以满足生存,但是精神庙宇才能安放心灵,一个国家,要有共同捍卫的信念天空;一个社会,要有一起坚守的核心价值。每一个人,在满足口腹之欲后,也深沉呼唤更加富足而充实的人生。作为高校党员教师,应把为师生服务当成一种责任,一种使命,要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为高等教育的发展贡献力量。

通过这次践行群众路线的教育活动,党的工作作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各级组织正在围绕着坚定群众立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水平,努力学习和整改,谦虚谨慎,当好人民的勤务员。有了一流的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队伍,有了人民主体做后盾,就有了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基础。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一定会实现。阅尽春色五千年,人间正道是沧桑。

参考文献

[1] 栗战书·遵循“四个坚持“的改革经验·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等,2013年版,第120页。

[2] 孙晓毛·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思想·人学论丛,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3] 路日宽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努力开创人学理论研究新局面·人学论丛,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390页。

[4] 寇东亮·作为公民意识的“以人为本”·人学论丛,郑州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79页。

[5] 损害群众利益典型案例剖析·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13年第1版,第10页。

[6] 吴兆基·中华上下五千年·长城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174页。

[7] 杨二厚等·中国梦的历史方位·人民日报,2013年5月7日,1版。

[8] 杨东华等·第一书记调查报告:领头雁的担当和培养·河南商报,2014年3月17日,1版。

[9] 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创新之举·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人民日报,2014年4月17日,7版。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郑州大学机关党委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