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出现的水问题越来越复杂,关于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越来越艰难,很多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科学的研究需求,国内有志之士极力推动这方面的交叉研究和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正式成立, 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设想,为国内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水科学发展论坛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 第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举行,共有75人参加会议,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1.htm。 第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8年4月12日举行,共有86人参加会议,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2.htm。 第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9年4月18日举行,共有151人参加会议,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3.htm。 第四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0年8月1日在哈尔滨举行,由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承办,共有77人参加会议。详细报道网址: 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4.htm 第五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1年4月2日在郑州举行,由 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辽宁师范大学联合承办,共有135人参加会议。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15个省市区,包括黑龙江大学、石河子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山东省水利科学研究院、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武汉大学、《水电能源科学》编辑部、长江大学、浙江省水利河口研究院、华南理工大学等25个单位(单位排名按照自北向南的顺序)。本次会议到会总人数135人,其中校外代表82人,郑州大学师生53人。共有16人次作报告,60多人次参与讨论发言。会议采用引导式报告、讨论式发言的学术俱乐部形式进行,并第一次实现现场交流与水科学QQ群同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会议以“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脆弱性和适应性”为主题,安排3个讨论专题,开展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入研讨,收到很好效果。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址: 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5.htm 会议主题与内容 本届会议继续发扬前四届会议展现水科学学科交叉和学术前沿的特点,共安排3个专题。整个会议议程包括开幕式、学术专题报告、闭幕式三部分,会议围绕3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对本次会议的专题报道如下: 一、 开幕式(4月2日上午09:00-9:30) 会议开幕式由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主持。首先,左其亭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向135名会议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泽宁教授致欢迎词;左其亭教授介绍了水科学发展论坛概况,并重申本次会议“引导式报告与讨论式发言”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最后,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合影留念。 郑州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泽宁教授致欢迎词 左其亭教授主持会议开幕式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二、 专题1(4月2日上午09:30-12:00) 主持人:张翔、黄国如 专题1主持人张翔教授、黄国如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做了题为“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智能诊断评价与调控理论和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金教授介绍了系统脆弱性的概念与内涵、系统脆弱性分析诊断的评价与调控方法,并进行了初步应用。金教授认为系统脆弱性,现在已经发展成为包含“风险”、“暴露”、“敏感性”、“潜在影响”、“适应性”、“恢复力”及其相互作用等一系列相关概念在内的一个概念的集合,其内涵在不断丰富。采用模式识别等理论构建流域不同时期、不同子区域影响系统脆弱性过程的模式识别诊断模型;建立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智能动态评价模型;采用物元变换、正交试验、计算统计学等方法,生成降低系统脆弱性的调控方案集、适应性管理对策集,以此来进行系统脆弱性分析诊断的评价与调控。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了题为“气候变化及其对水资源的影响—以河南省为例”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教授主要介绍了气候变化对水循环的影响、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气候变化环境下河南省水资源综合应对策略几部分内容,认为气候变化改变了水循环及伴生水化学、水生态及水沙过程演变的动力学机制;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包括气候变化环境下水资源系统演变驱动机制、供水、需水等方面;应对策略应以着力建设节水型社会,结合南水北调工程建设,逐步缓解区域缺水紧张形式,遏制生态退化趋势为应对思路。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诗峰教高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下的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变化遥感监测及其驱动机制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黄诗峰教高介绍了研究背景以及基于Terra/MODIS数据的水域面积提取方法,通过长时间序列的遥感监测,对洞庭湖区近年来的水面面积变化特征和变化趋势及湖滩湿地漫/露过程和持续时间进行分析,并分析了基于气象、水文资料的洞庭湖水文与生态变化驱动因子,指出近年来三口、四水入湖水量的减少以及湖口长江水位顶托作用的减弱,是洞庭湖区水域面积减少和洲滩出露面积增加的主要驱动力。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黄诗峰教高作报告 西安交通大学胡德胜教授作了题为“气候变化条件下的水资源承载力与生态系统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胡德胜教授介绍了目前的研究现状、人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已有的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以及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定义。胡德胜教授认为,气候变化条件下水资源承载能力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自然的水资源总量在满足基于维护良性生态平衡而需要的用水需求的情形下,所能够支撑的社会人口规模总量、经济规模总量或其组合的最低值。 西安交通大学胡德胜教授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受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潘响亮研究员委托,作了题为“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和适应性调控”的报告,主要介绍了西北干旱区水资源安全和适应性调控子课题的研究任务、研究方案、预期成果,并提出了一些讨论问题。通过研究希望达到建立干旱区水系统关键脆弱性理论与定量方法、发展干旱区水资源安全的理论体系、构建适应性调控理论框架以及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的目标。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报告 石河子大学李俊峰副教授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与新疆水资源系统的适应性”的报告。在报告中,李俊峰副教授介绍了新疆水资源的分布,对水资源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分析了新疆水资源系统特点及变化特征,提出了生态安全及适应性对策。李俊峰副教授认为生态安全及适应性策略包括气候变化下水资源合理配置及优化调控研究、应对气候变化的绿洲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气候变化下流域地表-地下水资源联合调度调控三个方面的措施。 石河子大学李俊峰副教授作报告 三、 专题2(4月2日 下午14:00-16:20) 主持人:戴长雷、李海明 专题2主持人戴长雷教授、李海明教授 石河子大学唐湘玲讲师作了题为“极端气候事件对新疆典型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影响”的报告。在报告中,唐湘玲讲师介绍了气候变化的背景,提出如何定义极端气候事件的问题,并指出极端气候事件研究的意义、必要性以及其研究的重点领域,最后以玛纳斯河为例说明了干旱区典型内陆河流域水资源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石河子大学唐湘玲讲师作报告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吴梦莹代表其导师王中根研究员作了题为“近60年海河流域降水时空演变分析”的报告。报告中,主要是利用GIS空间分析和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等技术方法,分析了海河流域1951-2008年长系列降水数据,发现海河流域降水在1980年存在显著突变点,同样的突变点在一些水文站径流系列分析中同样存在,同时,对海河流域暴雨中心变化及流域径流变化进行了分析。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吴梦莹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富强副教授作了题为“我国极端干旱事件及其变化特征”的报告。报告中,主要是对我国历史重大干旱事件发生的频次及地区分布、时空分布进行了统计,构建了干旱灾害损失指标及等级,对我国极端干旱再喊时空变化特征及极端干旱灾害影响因子识别进行了分析。王富强教授认为,我国极端干旱事件发生频率增加,空间分布呈5种类型,发生频率在增加、持续年数在增长、灾害程度在加重,目前已基本查明水文气象、农田灌溉率及其他因子贡献率。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富强副教授作报告 武汉大学张翔教授作了题为“水环境的可恢复性及其可持续利用初探”的报告。在报告中,张翔教授介绍了水环境恢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定义了水环境可恢复性这一概念,并从水量可再生性、纳污能力水平、自净能力水平及环境治理水平四个方面构建了水环境可恢复性评价指标体系。张翔教授认为水环境可恢复性是指水环境受到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的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恢复到一个较为自然状态的能力,在这种状态下,水环境系统达到动态稳定,具有可持续性,能满足人类可持续发展对水环境功能的需求。水环境恢复的目标是要建立一个健康的水环境系统,使其可通过调节和净化而具有对胁迫的恢复能力,达到水体系统具有稳定性、自持续性和可持续性的目标。 武汉大学张翔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修宇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敏感性、脆弱性、适应性、承载力、水安全概念及内涵讨论”的报告。在报告中,张修宇博士介绍了五个关键词即敏感性、脆弱性、适应性、承载力、水安全的概念及内涵。他提出,我们应在分析五个关键词概念及内涵的基础上,把研究重点放在气候变化下区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计算、水安全风险等级分区、水资源关键脆弱性评估和提出水资源安全与适应气候变化的调控对策上。 郑州大学博士研究生张修宇作报告 四、 专题3(4月2日 下午16:20-18:20) 主持人:高军省、李如忠 专题3主持人高军省教授、李如忠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黄国如教授作了题为“济南市城市暴雨洪水形成机理及预警系统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黄国如教授分析了济南市城市化对暴雨洪水的影响,通过构建基于波尔兹曼方法的济南市城市雨洪模型、基于SWMM的济南市城市雨洪模型、基于MIKE的济南市城区二维水动力模型研究了济南市城市暴雨洪水形成机理,并以Visual Basic 6.0为开发平台,并以ArcEngine为GIS二次开发组件,建立了基于GIS的济南市暴雨洪水预报系统,为决策者提出合理的防洪规划建议提供了科学依据。 华南理工大学黄国如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韩宇平教授作了题为“基于虚拟水和广义水资源的区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报告。韩宇平教授主要介绍了有关虚拟水的理论和概念,并对基于虚拟水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评价,最后以郑州市为例计算了郑州市水足迹、虚拟水产出总量、广义水资源量及水资源压力指数。韩宇平教授认为对虚拟水、水足迹和水资源蓄变量之间关系的探讨表明,不合理的经济发展模式、过量人口和不合理消费会造成区域水资源的超负荷利用,并对区域水生态造成破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韩宇平教授作报告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了题为“和谐论”学术专著的总体框架及讨论”的报告。左其亭教授首先回顾了在第四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上提出的和谐论理念,包括和谐论的提出背景、概念、和谐论五要素及其定量描述方法,然后介绍了最近所做的工作以及撰写《和谐论》的设想及框架。左其亭教授认为应定量刻画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广泛存在的和谐思想,为研究和谐途径、和谐策略提供定量化方法,并从认识篇、理论篇、应用篇三部分撰写《和谐论》。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作报告 《水电能源科学》编辑部罗长军主任作了题为“从编辑加工角度探讨科技论文撰写要求”的报告。罗长军主任简单介绍了《水电能源科学》的办刊宗旨、报道内容,并从摘要、作者简介、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方面,从编辑加工角度,探讨了科技论文的撰写要求,为我们研究生尤其是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撰写提供了很大帮助。 《水电能源科学》编辑部罗长军主任作报告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副教授作了题为“SCI论文撰写与投稿”的报告。报告主要对SCI论文的结构、投稿与发表进行了解析,并将国际期刊与国内期刊进行了比较,通过一些实例讲解如何进行在线投稿、以及如何针对专家修改意见进行修改、论文录用后的后续工作等,为我们以后在本领域SCI期刊上发表论文提供很大帮助。 北京林业大学马明国副教授作报告 五、 对报告内容的讨论 本届论坛中多个报告引起了参会专家的浓厚兴趣与广泛关注,并提出许多新的方法和思路,对于继续展开研究有很大的帮助。以下是会场讨论时的部分场面:(因为部分讨论没有来得及拍照,请谅解): 此外,同时进行水科学QQ群上交流。专门安排3人,1人负责向群中介绍现场讨论内容,1人负责3个QQ群之间传递内容,1人负责把群中讨论内容在会上扼要介绍。 进行QQ群交流现场 王富强博士在介绍QQ群上提出的问题 李来山硕士在介绍QQ群上提出的问题 六、 闭幕式(4月2日下午18:20-18:30) 汇报及讨论完毕后,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做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所做的贡献,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在积极上进、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召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对水问题进行研究的执着精神,推动水科学的发展!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主持闭幕式 报道:毛翠翠、王偲 2011年4月2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