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与概况
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和自然条件的变化,目前出现的水问题越来越复杂,关于水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也越来越艰难,很多问题的研究需要多学科共同努力。为了适应新形势下水科学的研究需求,国内有志之士极力推动这方面的交叉研究和多学科融合。也就是在这种形势下,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于2007年1月正式成立,在成立之初,就有一个设想,为国内学者提供一个交流平台,希望通过学术交流,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其中,水科学发展论坛是其中一种重要形式,截止到目前水科学发展论坛已经成功举行了6届,越来越受到关注,其影响也在不断扩大。
第一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7年4月14日在郑州举行,共有75人参加会议,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1.htm。
第二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8年4月12日在郑州举行,共有86人参加会议,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2.htm。
第三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09年4月18日在郑州举行,共有151人参加会议,由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和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力学及河流研究所联合承办,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3.htm。
第四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0年8月1日在哈尔滨举行,共有77人参加会议,由东北农业大学水利与建筑学院承办,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站: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4.htm。
第五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1年4月2日在郑州举行,共有135人参加会议,会议第一次实现现场交流与水科学QQ群同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会议详细报道可点击网:http://www.waterscience.cn/waterforum/N5.htm。
第六届水科学发展论坛于2012年4月14日在郑州举行,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学院承办。参加本次会议的代表,来自全国各地多个省市区,包括黑龙江大学、东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市水利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中心、天津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长安大学、郑州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蚌埠学院、新华学院、武汉大学、三峡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单位(单位排名按照自北向南的顺序)。本次会议到会总人数138人(仅指专家和研究生总人数),再加上参会的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本科生,总人数约210人。共有17人作学术报告,60多人次参与讨论发言。会议仍采用引导式报告、讨论式发言的学术俱乐部形式进行,并实现现场交流与水科学QQ群同步交流相结合的方式。会议以“水循环与河流健康”为主题,安排3个讨论专场,开展了多学科、多角度的深入研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会议主题与内容
本届会议秉承前五届会议展现水科学学科交叉和学术前沿的特点,共安排3个专场。整个会议议程包括简短开幕式、学术专场报告、简短闭幕式三部分,会议围绕3个专题展开了热烈的学术讨论。
一、开幕式(14日上午09:00-9:30)
会议开幕式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韩宇平教授主持。首先,韩宇平教授宣布会议正式开始,并向与会代表的到来表示欢迎;然后,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邱林教授致欢迎词;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介绍了水科学发展论坛概况,并重申会议采用“引导式报告与讨论式发言”相结合的组织形式,鼓励大家各抒己见,积极讨论;最后,全体与会代表一起合影留念。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韩宇平教授主持开幕式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资源研究所所长邱林教授致欢迎词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致词,并对水科学发展论坛作简要介绍
与会代表合影留念
二、专场一(14日上午09:30-12:10)
主持人:付强(东北农业大学教授)、严军(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教授)
专场一主持人付强教授、严军教授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了题为“水资源对经济生产贡献的能值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吴教授主要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背景以及能值、能值转换率、能值/货币比率的概念,通过对水资源系统的能值分析,提出了水资源对经济生产贡献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了水资源对经济生产贡献度量指标与能值计算方法,并以郑州市为例开展水资源对经济生产贡献的应用研究,实例分析结果表明方法可行。
郑州大学吴泽宁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孙东坡教授作了题为“基于和谐理念的毗邻城市河流综合治理模式”的报告。在报告中,孙教授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背景和河流综合治理的基本理念,分析了影响河流健康的主要因素以及河流综合治理中的几个主要制约关系,在此基础上构建了河流综合治理体系,并以滦河为例,开展了基于和谐理念的滦河迁安段河流综合治理关系研究,提出了其综合治理的工程措施和关键技术支撑。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孙东坡教授作报告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蒋晓辉教高作了题为“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价”的报告。在报告中,孙教高首先介绍了河流健康评价的基本框架和主要步骤,以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价为例,提出了黄河下游河流的健康目标和评价指标,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两个大方面出发,对不同层级的指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计算,最后给出了黄河下游河流健康评价结果。
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蒋晓辉教高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富强副教授作了题为“黄河宁蒙段冰凌成因及防凌安全保障技术与对策”的报告。在报告中,王副教授从黄河宁蒙段冰凌基本情况、黄河宁蒙段凌情特征分析、黄河宁蒙段冰凌成因识别、黄河宁蒙段防凌安全关键技术四个方面展开介绍,从冰凌动态监测、凌汛期大堤决溢成因及风险分析、凌情预报数学模型技术、水库调度与分凌滞洪区运用技术、防凌抢险和破冰技术、防凌减灾决策支持及信息管理技术六个方面构建了宁蒙河段防凌减灾关键技术,并认为冰凌动态监测是后续一切技术实施的基础,应加快建立动态监测机制。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王富强副教授作报告
黑龙江大学戴长雷副教授作了题为“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若干水问题探讨”的报告。在报告中,戴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概况,阿穆尔河跨界四国十二省,有7个支流,是世界上最长的国际界河,然后从冰清问题、积融雪问题、冻土水文效应、跨界含水层问题和跨界水污染问题等方面概述了目前该流域面临的水问题。并对正在开展的寒水系列会议进行了简单介绍,最后指出由于跨国跨区的特殊地理位置使黑龙江(阿穆尔河)流域的国界、水权、区域水资源开发等问题备受关注,有待大家进一步共同研究。
黑龙江大学戴长雷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梁籍高工作了题为“再生水入渗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梁高工首先介绍了项目的来源和研究背景,包括再生水的利用现状和问题,之后概述了该课题的研究任务、技术路线、预期成果和创新点,并提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通过研究希望达到建立地下水环境监测网络、构建地下水水流模拟模型和地下水水质迁移转化模拟模型,预测再生水入渗对下游地下水水源区的影响,提出适用于水源区再生水作为河湖生态用水的水质标准以及构建地下水水质安全预警预报体系,确保地下水水源地水质安全的目标。
北京水利科学研究所梁籍高工作报告
三、专场二(14日下午13:30-15:50)
主持人:姜文来(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研究员)、李海明(天津科技大学教授)
专场二主持人姜文来研究员、李海明教授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李复兴教授作了题为“饮水安全与城市发展”的报告,李教授首先介绍了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的研究方向及特点—饮水与健康,强调了这一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概述了中国居民饮水指南的编撰背景和编委会组成,简要介绍了该书编撰思路:第一篇科学认识水;第二篇水与生命;第三篇水与健康;第四篇人体的水需要;第五篇饮水安全与保障;第六篇科学饮用。并对近年来关于饮水与健康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介绍。
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李复兴教授作报告
中国水利学会李贵宝教授作了题为“水健康研究及设想”的报告。在报告中,李教授介绍了江河湖库健康生命研究进展以及河流生命和河流健康的内涵和外延,在分析居民饮水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水与人体健康、疾病的关系,最后对水健康研究框架给出了几点设想与建议,包括健康理念的延伸、健康水与水健康的界定、水健康框架的构建、水主管部门的任务落实等。
中国水利学会李贵宝教授作报告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雷宏军副教授作了题为“乌梁素海湖泊富营养化控制指标应用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雷副教授首先介绍了选题背景—北方草型湖泊污染严重,认为应注重开展草型湖泊的投入响应机制模拟及其与沼泽化规律及综合调控方面的研究,概述当前研究的阶段性成果,包括:揭示了我国北方草型湖泊营养盐迁移转化机理,构建了草型湖泊生态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乌梁素海草型湖泊富营养控制标准(包括生物量、TN、TP指标);形成了乌梁素海湖泊水体达标方案技术体系。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雷宏军副教授作报告
华南理工大学黄国如教授作了题为“流域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技术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黄教授首先介绍了非点源污染的研究背景和概念及特征分析,在概述非点源污染负荷模型与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构建了基于SWMM的城市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和基于HSPF的农村非点源污染负荷核算模型,并进行了典型研究区技术方法验证研究。
华南理工大学黄国如教授作报告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李叙勇研究员作了题为“TMDL的理论、技术、实践及其在我国应用的关键科学问题”的报告。在报告中,李研究员首先介绍了TMDL的理论和TMDL计划实例与TMDL计划的实施,之后探讨了水污染物总量控制与TMDL制定的几个关键技术问题,在分析我国的总量控制与TMDL存在问题与需求基础上,通过实例研究,提出了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TMDL的科学问题设计。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李叙勇研究员作报告
三峡大学彭涛讲师作了题为“基于鱼类栖息地盐度需求的汛期河口生态需水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彭涛讲师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与研究区海河流域的区域概况,之后概述了课题的技术路线、研究结果以及结论与展望,认为建立描述栖息地关键生态要素对水文过程响应关系的数学模型,将是河口生态需水计算的重要技术手段。
三峡大学彭涛讲师作报告
四、专场三(14日下午16:00-18:10)
主持人:千怀遂(广州大学教授)、窦明(郑州大学教授)
专场三主持人千怀遂教授、窦明教授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了题为“淮河涝灾农作物脆弱性分析”的报告。在报告中,金教授首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分析了淮河流域涝灾形成机理与演变规律、淮河流域涝灾承灾体脆弱性,在此基础上将涝灾综合风险系统分为危险性子系统、脆弱性子系统、减灾能力子系统以及灾情子系统,并对各子系统进行详细分析,从中选取指标构建了淮河流域涝灾风险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淮河流域涝灾风险进行综合评价研究。
合肥工业大学金菊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杨晓华教授作了题为“城市降雨径流污染控制最佳管理措施
——植物滞留系统结构优化”的报告。在报告中,杨教授先介绍了课题的研究背景—我国城市非点源污染问题严峻,之后从土壤筛选、植物优选出发对植物滞留系统结构进行综合评价,认为植物滞留系统具有长期环境和社会效益,将是治理面源污染的一个很有潜力的发展方向。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杨晓华教授作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作了题为“Pearson III分布高阶PWMS计算与应用”的报告。在报告中,宋教授介绍了问题的提出背景,通过对PWMS计算公式进行详细推导,分析Pearson III 分布是否有类似的结果,并进行Pearson III 分布高阶PWMS的推导计算,得出了Pearson III 分布高阶PWMS的Cs与z关系式,通过应用实例研究证明其合理性。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松柏教授作报告
蚌埠学院戚晓明副教授作了题为“基于World Wind的鄱阳湖水位动态变化仿真系统研究”的报告。在报告中,戚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和鄱阳湖区域概况,然后从功能设计、地形处理、地形显示、水位仿真插件、地理空间数据扩展等方面建立了鄱阳湖水位动态变化仿真模拟系统,并开展了应用研究,该仿真结果为鄱阳湖水利枢纽水位调控的决策提供了支撑。
蚌埠学院戚晓明副教授作报告
北京师范大学张学君博士作了题为“气候变化下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的报告。在报告中,张博士首先介绍了报告的研究背景,给出了概念与内涵及水资源系统脆弱性理论,构建了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建立了用于气候变化下区域水资源脆弱性综合评价的优化集对分析模型,并以海河流域开展实例研究,得出了不同条件下海河流域水资源系统脆弱性评价结果。
北京师范大学张学君博士作报告
五、闭幕式(14日下午18:10-18:40)
汇报及讨论完毕后,郑州大学水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左其亭教授对本次会议的报告和讨论做了简单总结,感谢各位专家及相关单位、人员所做的贡献,并祝贺本次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本次会议在积极上进、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召开,希望大家能够继续发扬对水问题进行研究的执着精神,坚持“加强交流、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口号,推动水科学的发展!闭幕式由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韩宇平教授主持。
郑州大学左其亭教授致闭幕词,并对本次会议做简短总结
执笔人:崔国韬、魏钰洁
2012年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