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单波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9月21日晚19:00至21:30,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长江学者单波教授应我院邀请,在二楼学术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中西新闻比较的历史进程与文化心态》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
在讲座中,单波教授从中西方新闻比较的视角出发,详细解析了从近代至当代的中国和西方近200年新闻事业及比较研究的历史进程,开阔了我院师生中西新闻学比较研究的学术视野。
首先,单波教授介绍了我国新闻学比较研究的意义。单波教授指出,20世纪80年代之前,我国新闻业的世界地位还十分弱小,经过多年发展,我们实现并认识到了互联网时代的中国竞争力,而这一认识也正是比较研究得出的结果。基于此,单波教授进一步强调,“只有通过比较才能认识到人类世界发展的多元性,而新闻学科的发展也是离不开比较的。”
从该观点出发,单波教授把中西新闻比较历史发展分为七个阶段,分析了在不同历史时期,世界范围内新闻从业者及学者对这一问题的具体研究及文化心态。单波教授认为,19世纪以传教士马礼逊为代表的西方办报者对中国出版物“官阅”与“民阅”的总结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新闻业是受到西方鄙夷和排斥的。
单波教授则认为,在民国时期的中西新闻比较中,其主题转向了新闻业的时代性与专业性。辛亥革命后的中国,言论自由从理想变为现实,报纸角色从制造舆论变为反映舆论,报纸企业的市场化成为时代潮流。同时,单波教授借著名报人成舍我的观点指出“我们所标举的“大众化”,与资本主义国家报纸的大众化,却实有绝对的差异”“大众利益,总应超过于任何个人利益之上”
当世界进入冷战阶段,社会主义中国和西方在相互排斥与对立中,取消了双方新闻的比较。而秉持冷战思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将社会主义国家的新闻比较对立化、标签化。单波教授以美国学者雷蒙德·尼克松的研究为例,阐明了在西方现代化的视角模式里,中国新闻业遭受到西方的排斥和带有意识形态偏见的比较研究。
在改革开放时期,我国新闻改革和中西新闻比较研究则进入了多元化与二元对立时期,中国新闻界也随之步入改革开放的轨道,而西方新闻学界也出现了反思与中国改善关系的声音。单波教授强调,正是西方传播学的导入使我国新闻改革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中西新闻比较也转向了互动与对话。同时,介于西方新闻学对中国新闻学界长期的影响,单波教授认为当下比较新闻学去西方化的前景是晦暗不明的。
最后,我院同学针对报告中的问题,与单波教授进行了面对面的沟通与交流。
武汉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单波教授为我院师生作报告
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单波教授的报告会
报告会会场
我院学生代表周孜成与单波教授沟通交流
供稿:学生会新闻中心 李侦
摄影:学生会新闻中心 阚晓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