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立德树人,把“勿忘人民”锻造成新闻后备军的军魂;

协同共享,发挥业界学界优势资源的“嫁接效应”;

扎实推进,谨防部校共建的机遇变成“不会孵化的蛋”。

部校共建、社校共建,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为卓越新闻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聚合资源  协同育人

南振中

 

    

    20146月,新华社与郑州大学签约共建“穆青研究中心”;12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与郑州大学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包括共建学院管理机构、共建教学骨干队伍、共建学生实践基地、共建学院基础设施。“两个共建”互为依托,相互促进,为卓越新闻人才的培养搭建了良好平台。

 

立德树人,把“勿忘人民”锻造成新闻后备军的军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

    任何一所学校,偶尔冒出一两个“尖子人才”并不困难。部校共建、社校共建期待的是卓越新闻人才的成批涌现。中外教育史和军事史不乏人才成批涌现的实例。

创立于1794年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涌现出1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15位国际数学最高奖菲尔兹奖获得者。

    中国人民解放军机械化步兵第379团的前身是叶挺独立团。几十年间,从这支部队走出3名元帅、2名大将、8名上将、18名中将、48名少将。

    卓越人才为什么会成批涌现?电视连续剧《亮剑》中李云龙的一段话给出了答案。他说,一支具有优良传统的部队,往往具有培养英雄的土壤……传统是一种性格,是一种气质。这种传统与性格给这支部队注入了灵魂。从此不管岁月流逝、人员更迭,这支部队灵魂永在!这就是我们的军魂!高校新闻院系学生是新闻战线的后备军。这支后备军的“军魂”是什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选择了穆青同志倡导的“勿忘人民”。

    作出这一选择有三条理由: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有一个重要观点,就是报刊必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马克思在《〈莱比锡总汇报〉的查封》一文中指出,报刊“生活在人民当中,它真诚地和人民共患难、同甘苦、齐爱憎”。在《摩塞尔记者的辩护》一文中,他强调,“人民的信任是报刊赖以生存的条件,没有这种条件,报刊就会完全萎靡不振”。“勿忘人民”符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符合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符合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的论断;符合中宣部组织开展“走转改”活动的效果预期。

    第二,早在2003年,中宣部就发出《关于在新闻宣传战线开展向穆青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号召新闻宣传战线的同志学习穆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密切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联系。穆青精神获得业界学界的认可,“勿忘人民”有一定的共识度。

    第三,穆青的故乡在河南,他的许多新闻作品出自河南,全国高校专门从事穆青研究的学术机构“穆青研究中心”在河南、在郑州大学。地域的贴近性有助于穆青精神在郑大新传学院的传承和发扬。

    弘扬一种精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代大学生追求真理,但不喜欢“空对空”。为求实效,我们采用“还原感性”的方式,把穆青精神具体化。穆青研究中心聚合新华社和郑州大学的科研力量,开展穆青生平研究、穆青新闻实践研究、穆青新闻作品及笔下典型人物研究、穆青新闻思想研究。新华社记者张严平撰写的《穆青传》被列入学院推荐学生阅读书目。根据刘炯天校长的提议,穆青研究中心举办了“‘勿忘人民’——穆青事迹纪念展”。“事迹纪念展”收集了200多幅珍贵照片和穆青同志的手稿,从“为国为民,无怨无悔”“深入实际,心系群众”“求真务实,实事求是”“堂堂正正,别无所求”等方面展示穆青“勿忘人民”的精神内涵。

    20157月,郑州大学创办了穆青新闻实验班,首届27名学生是从全校6个院系、9个专业全日制一年级本科生中选拔出来的。这个班采用媒体班主任和专业班主任配置,加强人文社科通识课程教育,倡导深入基层“重走穆青路”。20158月下旬,穆青班“重走穆青路”小分队来到穆青当年采访过的兰考县,在焦裕禄干部学院听了题为“焦裕禄在兰考的475天”的报告,焦裕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品德使年轻学子受到感染和激励。

 

协同共享,发挥业界学界优势资源的“嫁接效应”

    20131220日,中宣部、教育部在上海召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现场会,强调发挥业界学界各自优势,携手培养有正确立场、人民情怀、责任担当的一流新闻人才。2015426日,中宣部、教育部在江苏召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推进会,强调聚合业界学界优势资源,搭建互利共赢的平台,深化高等院校和媒体的合作,协力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这两次会议倡导了一种办学理念:聚合资源、协同育人。

    “聚合资源、协同育人”理念打破了眼界局限,让人们看到学校围墙外面的宝贵资源。部校共建协议要求学院加强对师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和师资队伍的政治素质。据此,学院在本科生、研究生中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研究》课程,开办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系列讲座”。学院现有40多名专业教师,分散在新闻学、广告学、广播电视学、网络与新媒体等4个本科专业,单靠本院师资力量难以承担这一繁重任务。按照“聚合业界学界优势资源”的思路,学院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师生作“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专题报告。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部长赵素萍,中国记协书记处原书记顾勇华,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中国社科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任尹韵公,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陈力丹、郑保卫、胡百精,复旦大学教授童兵、朱春阳,清华大学教授陈昌凤,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吴廷俊,浙江大学教授韦路等著名学者和省内业界学界知名专家,先后给学院师生作了17场专题报告。

    在聚合校外优势资源的同时,新闻与传播学院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一年多来学院引进博士教授1名、博士7名;6名教师到媒体挂职或参加培训,5名中青年教师到国外名校访学。海内外跨界交流扩展了教师的学术视野,提升了科研能力。部校共建以来,新闻与传播学院获批4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个科研团队获批“河南省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1名教授参与中宣部、教育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十五讲》的研究和编写工作,80%以上的任课教师在“网上教评”中被评为“优秀”。

    “聚合资源、协同育人”理念拓宽了人才培养渠道,业界学界优势资源的“嫁接效应”开始显现。美国社会批评家和畅销书作家杰里米•里夫金在《零边际成本社会》一书中提出了“协同共享”的概念。为了做到协同共享,从20153月开始,新闻与传播学院实施了“传媒专家进课堂”的教学计划。学院专业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和学生的实际需求,邀请传媒界实践能力较强的专家学者或编辑记者就该课程的某一章节、某一具体问题给学生授课。2016219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到新华社调研。在融合发展平台,习近平通过远程指挥系统同正在河南兰考县谷营镇爪营四村进行基层干部作风调查的新华社记者双瑞视频连线。617日,这位记者被请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以“连线总书记前后”为题,给2013级新闻学专业学生讲了一堂新闻采访实践课。用亲身经历告诉年轻学子,当一个好记者必须刻苦锻炼自己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年轻学子从双瑞的讲述中受到启发。截至今年6月底,走进学院课堂的传媒专家已有39人次。他们授课大都是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个别上升到一般,学生听得懂、愿意听、记得住。

    实践性教学在新闻与传播学院占据重要地位,但高年级学生常常为找不到实习单位而发愁。“聚合资源、协同育人”理念帮助学院破解了这道难题。2015年,学院与人民日报社河南分社、新华社河南分社、河南日报报业集团等7家媒体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23名编辑、记者被聘为郑州大学学生校外实践教育指导教师。新华社同意学院安排优秀高年级学生到新华每日电讯等5家社办报刊实习。部校共建以来,学院126名硕士生、本科生到实践基地进行专业实习实践,在编辑、记者指导下锻炼新闻发现力和动手能力。与此同时,学院向校内各院(系)选派了60名学生通讯员,让他们在校园里锻炼新闻发现力和动手能力;每年寒暑假,学院倡导学生回乡调研,有时还组织部分学生“重走穆青路”,让他们在基层锻炼新闻发现力和动手能力。20166月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媒体发表作品集锦》和《寒假乡土纪实》,反映了学院学生参与新闻实践活动取得的成果。

    “聚合资源、协同育人”理念帮助我们解放了思想,一些过去认为难以办到的事情已陆续启动。学院早就想建一个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但找不到合适的场地。刘炯天校长召开协调会,从主校区现有房产资源中调剂出1024平方米的用房面积,使全媒体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得以顺利推进。在特色学科建设方面,学院“新媒体公共传播”新兴学科方向通过招标,确定了34项研究课题,已发表论文40多篇,出版著作5部。学院承担的“新媒体与意识形态传播”学科方向加入了学校“意识形态学与社会治理”学科群。这一学科群被河南省教育厅确定为特色学科。为顺应数字信息时代发展需要,学院增设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学校已将这一专业列入2016年度本科招生计划并开始招生。

 

扎实推进,谨防部校共建的机遇变成“不会孵化的蛋”

    部校共建、社校共建,签约容易落实难。抓住部校共建的机遇狠抓落实,可以促使学院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上一个档次;抓不住这一机遇,就会像英国作家乔治•爱利渥特所说的那样,让机会“随着时光的波浪流向茫茫的大海里去,而变成不会孵化的蛋”。为促进各项任务的落实,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和郑州大学采取了三项措施:

    第一,成立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郑州大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由省委常委、宣传部长任主任,省委宣传部分管副部长、省教育厅厅长、郑州大学党委书记和校长任副主任,省委宣传部、郑州大学和有关新闻单位领导、专家、学者担任委员。院务委员会负责研究决定学院发展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机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基础平台建设等重大事宜。20153月,院务委员会主任赵素萍主持召开会议,明确提出院务委员会不设“挂名”的成员单位,所有成员单位都要围绕部校共建总体目标,发挥业界学界各自优势,为培养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办几件实事。每年年底召开院务委员会会议时,成员单位负责人不要泛泛地谈论如何“重视部校共建”,只谈一年间本部门、本单位为部校共建做了哪些具体事情,实际效果如何。这条“规矩”对抓落实起到了激励作用。

    第二,倡导“细致、具体、有效”的工作作风。邓小平同志说过一句话:“要全力以赴,抓得很细,很具体,很有效。” ②省委宣传部和郑州大学把“细致、具体、有效”作为对落实各项任务的基本要求。部校共建实施方案提出:“在学位点建设上,支持新闻与传播学院获得目录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为落实这一任务,学院两位业务副院长分别进行“可行性论证”和“不可行性论证”,在此基础上草拟了切合实际的“论证方案”。为了填写“设置二级博士学科点简况表”,根据学院学科方向设置,约请学院3位教授主持此事。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学院先后有20多位教授、副教授和博士参与了二级博士点的申报工作,“论证方案”和“简况表”四易其稿。“细致、具体、有效”的工作作风,使二级博士点申报工作顺利推进。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和新闻传播学专业的9名校外专家一致同意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设置二级博士点。申报材料在教育部所属的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上公示后,郑州大学学位委员会于今年618日表决通过了学院关于设置“公共传播”目录外二级博士点的申请。

    第三,确定自查时间,确保部校共建各项任务如期完成。出于对错失良机的担忧,20141227日部校共建签约当天,学院就提出2017331日要对部校共建效果进行一次严格的自查。今年617日,中宣部、教育部在河南郑州召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工作推进会,把学院原定的自查时间提前了9个月。推进会结束之后,郑州大学党委书记牛书成对共建工作提出了要求,校长刘炯天等同志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同大家一起研究兄弟院校的做法和经验,寻找自己的差距和薄弱环节。部校共建签约期还有18个月,下一阶段学院将加大师资队伍培养和引进力度;把邀请专家学者讲座和“传媒专家进课堂”同教材建设结合起来,推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进教材、进课堂;与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建立良好互动关系,发挥实践基地导师的引领作用;强化大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每年寒暑假组织“大学生走基层”活动,并举办新闻作品大赛,出版大学生新闻作品选集;整合校内外资源,建成集报纸、广播、影视、网络业务于一体的传媒综合实验中心,力争使其成为河南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对《部校共建实施方案》中尚未完成的其他事项,将逐项加以弥补。

    部校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院务委员会成员大都是热心肠,说话实在,办事更实在。有他们指导和推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不会让机会“流向茫茫的大海”,部校共建、社校共建绝不会变成“不会孵化的蛋”!

  (作者系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责任编辑:左人吉)

注释:

①《习近平就高校党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 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人民日报20141230日第一版。

②《邓小平文选》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410月版,第195页。

 

本文发表于《新闻战线》2016年第8期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