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媒体人仇勇为我院师生作《新媒体的恐怖之美》的专题报告
(文/张宇、图/王冰珂)应我院的邀请,3月28日下午,郑州大学新闻系1999届毕业生、海尔集团企业传播总监仇勇为我院师生作了题为《新媒体的恐怖之美》的专题讲座。我院常务副院长张举玺教授、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教授、广告系主任颜景毅副教授及我院200余名师生聆听了仇勇的报告,报告会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
讲座伊始,仇勇老师引用了叶芝的一句名言:“一切都变了,彻底变了,一种恐怖之美也已诞生。”我们处在信息爆炸和信息焦虑之中;每下了飞机,会马上打开手机,每天早上起床,总会刷一下朋友圈……信息爆炸和人们对于信息的焦虑现象已不新鲜,新媒体也为传递信息带来更多的便捷。
仇勇的讲座共分七个问题:
一、古典媒体为什么陷落?
传统媒体已面临陷落的危机。对于陷落,仇勇提出三个关于改变的假设前提:第一个假设:Read——Watch——Touch,受众的阅读行为:从慢读模式到速读模式;第二个假设:TV——Web——Mobile,从“受众是一无所知的”到“受众是无所不知的”,传统时代写作存在规定和纪律,新闻院系老师会经常推荐学生看《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华尔街体”有严格的规定。在新媒体时代,纪律却没有这么严格,可能直接讲述事情本身,没有背景。第三个假设:CBS——YAHOO——Facebook,从“消息来源”是重要的,到“在哪里最方便读到”是最重要的。传统媒体很在意版权,不太乐意新闻被转载,但读者并不在意,只在意哪个更方便。
以上三个假设前提,带来了三个改变,首先是空间模式和时间模式的改变。新媒体对于新闻的发布,不像传统媒体,有早报、晚报、黄金时段;新媒体任何时段都会发布,并没有固定的时间段。
其次,受众不再需要“头条”;每个受众关注点都不同,例如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法学院师生讨论的头条都不同,对于受众来说,已经没有固定的头条了。
最后,内容与载体可分离。仇勇老师举出了广播的例子,他反问师生:广播到底是什么媒体?“是听觉媒体。”未来车辆会进一步增加,在开车过程中,听觉媒体基本是唯一选择。
二、新旧媒体——内容生产方式和定价机制
对于新媒体与旧媒体的区分,主要取决于内容生产方式和定价机制,有三个标准:是否存在主编意志?是否在意版权问题?是否依赖广告模式?
三、内容与阅读
关于内容与阅读方面的改变,是否能够帮助我们做出当下更好的各种人生选择,是区分“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信息的主要判断标准。微信里存在很多“小红点”,即未读信息,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小红点”?因为我们做出了选择;能够免除用户对某一类信息的未知恐惧的信息就是有用的信息。而“有用之用”的信息发布方式更依赖于分享,“无用之用”信息依赖于推送;“有用之用”信息还具备及时的深度、经验主义、易于共鸣、唤起互动等特点。
四、文本研究
传统媒体存在纪律写作,而新媒体时代在文本方面有了更多的改变,其中由第三人称变为了第一人称;标题也不再是短语式,而是句子式;背景也不必交代;结构现在已是图文体,即为剧本式结构,传统媒体是小说式结构;传统媒体追求完整性,而新媒体是清单体;传统媒体要求客观性,不得有强烈观点,但新媒体鼓励有强烈观点;最后,传统媒体强调主编意识,而新媒体强调主笔意识。
五、在线信息时代,新闻的新定义
课本上提到的新闻的定义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但仇勇老师提出,在线信息时代,新闻有新定义,新闻是你看到的、与你相关的事实;新闻的五要素是:即时性、相关性、碎片化、戏剧性、真实性。
六、数字内容的消费
尼克﹒比尔顿在其《翻转世界》中的体验消费、品质消费、及时性消费和愿意消费的价格底线引出了用户为内容付费的观点:
“用户不会为你讲的一个好故事付费,而会为你讲好一个故事付费。”例如小孩子有时候会缠着爸爸妈妈把昨天的故事再讲一遍,即便知道结局也想再听一遍。因为就是需要那种过程体验,而非结局本身。
七、新物种:在线时代的受众
关于受众,仇勇老师提到,在线时代的受众都是即食性动物,对信息要求要快。在线时代的受众站在数字地图的中央,数字时代,信息以受众为中央。还有就是“如果一条新闻足够重要,它会找到我。”当有一个人发了一条新闻,你可能不在意,但如果这个新闻被刷屏了,那你就会点开,新闻就找到了你。在线时代的受众,以兴趣标签、聚类的方式重新划分,不再是以组织标签分类。在线时代,亚文化崛起,成功标准多元化;具体变现有三点:价值观方面:翻盘主流价值观对“成功”的定义;社交模式:以个性兴趣标签聚类;社交文化:所谓的主流文化可能就是亚文化。
回到最主要的一个问题:到底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仇勇老师认为,用户为王。以今日头条为例,今日头条不生产新闻,但它为用户服务,所以得到很大的发展。
展望未来,仇勇对媒体的发展划分了四个阶段:广播型——社交性——按需型——万物型。按需型就像Uber,在高峰期时出租车拉不到客人,下班白领打不到车,Uber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仇勇老师勉励学生,未来就业很广阔,并提出:媒体不能放弃自己风格化的品牌:一是只提供精众内容:重度垂直;二是只满足所有受众的某一种需求,而不是试图满足一类人群的所有需求;三是成为强关系的社区。传统媒体未来组织结构会有变化,每一个机体细胞都被重塑,变化为分子化;新闻分组,主编并不审所有的稿件,提高效率;在其基础上邦联化,每个小组有一定的自治权;其次是Uber化;然后就是平台化,之后社群化。
媒体人依旧有广阔的未来,因为专业媒体机构和媒体人的比较优势在于专业主义:一是批评性调查报道,关注大众利益的公共新闻产品,是新兴在线媒体和自媒体暂时无力提供;二是know-how类报道,解释和总结公司、组织的成败逻辑,受众不再缺乏事实,而更关心可从中学到什么;三是隐秘世界的故事,即那些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相关的另一个世界里的真相和故事,非虚构写作将长盛不衰,并且极有IP开发价值;四是趁势类报道,告诉读者国际形势、宏观经济、产业格局、技术变革甚至是我们这个星球未来将发生什么,“未来冲击”几乎是人类世界关心的永恒话题。
媒体人要有自信,这来源于三点:匠心、推荐和魅力。匠心是优质内容的制作能力;推荐是品鉴事物的审美能力;魅力是精准用户的获取能力。
最后,仇勇老师提到了关于如何学习的建议:一是见识世界的广阔,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二是我们在同一起跑线上,虽然自己研究互联网只有两年,把时间花在某一个事情上,你也会成为专家,所以要建立自信;三是投入洪流中,投入到移动互联网的洪流,不能作壁上观。
最后,仇勇在与师生的互动环节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近十个问题。
仇勇的报告有深度、有思想、有建议,特别是有问题意识,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我院99届毕业生、知名媒体人仇勇为师生作报告
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报告会
我院师生认真聆听报告
我院2014级穆青新闻实验班韩悦同学与仇勇互动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