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解国记应邀为我院师生作报告
    

     5月20日,郑州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新华通讯社《新华每日电讯》原总编辑、党组书记解国记到我校参观考察,我校校长刘炯天院士、副校长王宗敏教授,我校对外联络办公室主任张书祥、副主任李苏贵、牛海军,我院党委书记焦世君、副书记孙保营、副院长张淑华等一起会见了解国记。刘校长向解国记通报了我校近几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并向解国记颁发了我校兼职教授聘书。
     晚7:00至9:00,解国记老师为我校广大师生在核心教学区北4—301教室作了题为《新闻的空间》的专题报告。我院党委书记焦世君、副书记孙保营、副院长郑素侠和李瑛、詹绪武、李凌凌、史历峰等老师及200余位学生共同聆听了解国记老师的报告。本场讲座系我院2015年“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系列讲座”的第三讲,报告会由我院副院长张淑华教授主持。
     解老师将“新闻的空间”分为三部分进行讲解。一是“反推出来的未来的空间”,其主角是主导媒体之外的舆论场。他认为,目前我国媒体的话语构造体系可以用“四个中国”来概括,即主媒中国、网上中国、微信中国和外媒中国。他认为:“主媒之外的其它三个方面是我们未来可能要发展的空间,它至少要占30%,让主媒之外的媒体成为主导是发展的方向。二是“当下实务操作的空间”。他指出了当前新闻业存在的三类问题,即宣传宣扬病、文革之遗风以及禁区准禁区。三是“空间的填充”。他提出,“假大空”的新闻需要被限制在一定范围内,我们可以用白话新风来对抗“假大空”,要用通俗易懂的写实语言来做新闻标题,既关注了细节又很新颖,比如1980年3月3日新华社播发的时任山东分社记者南振中采写的报道《女社员下地不再带针线笸箩了》,2013年11月13日新华社播发的辽宁分社闫平采写的报道《寻找22年前穿短裙的女孩》等都产生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最后,解老师谆谆告诫在座新闻学子,做新闻人就要“愚公移山,锲而不舍,担当传播真知灼见的使命”和“坚守、争取、博弈、前行”。
     在随后的互动环节,解老师耐心回答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比如“新闻记者如何面对体制上的假大空”“怎样做好调查研究以及四种声音与两个舆论场的关系”等等,解老师说:“新闻记者应在体制允许的范围内尽量争取和博弈,一点一点地进取。打通主导与非主导两个舆论场,从中寻找契合点,使之变成主导媒体新闻,这是我们的使命。”
     期间,解国记参观了我校校园和穆青纪念展,他对我校近年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及美丽校园建设赞不绝口,并对我院举办的穆青纪念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解国记198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现任郑州大学北京校友会会长。1982年分配到新华社河南分社工作,先后任记者、采编副主任、副总编辑、副社长。1997年11月--1999年11月任新华社黑龙江分社副社长、党组副书记,社长、党组副书记。1999年12月--2014年5月任《新华每日电讯》总编辑、党组书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被业界评为“中国传媒创新领军人物”“中国媒体品牌贡献终身成就人物”等,被读者誉为“一个为民请命的记者”。
(学生会新闻中心 董君亚 王珺)

我校校长刘炯天院士会见解国记老师

刘校长向解国记颁发兼职教授聘书

解国记老师为师生谈“新闻的空间”

张淑华教授主持报告会

我院师生认真聆听解国记老师讲座

校长刘炯天、副校长王宗敏及有关部门负责人与解国记合影留念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