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郑大故事:南振中先生特殊的“寒假作业

     近日,“南振中先生在郑州大学的‘寒假作业’——给学生写近9万字回信”一事,我院魏宇麒、郑超、张宇等同学采写,被《河南商报》、《郑州晚报》等媒体报道,并被中国青年网、中国日报网、中国网、环球网、凤凰网、腾讯网、新浪网、搜狐网、网易等媒体转载,随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晚高峰》栏目、《河南日报》等媒体也进行了采访报道。郑州大学党委宣传部整理并在学校主页上发表了这些报道。为方便我院师生交流学习,我们转载这些文章。

 

写近9万字回信,每天凌晨3点起床

  今年元旦过后不久,原新华社总编辑、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南振中先生面向全院学生发起了一次有关读书的问卷调查。

    这个寒假,针对问卷中反映的问题,南院长写了近9万字的回信。

    据悉,为了给同学们解答疑惑,南院长整个寒假,包括春节7天假期都“泡”在家里,一般每天凌晨3点起床,最早一次凌晨2点就起床了。

    对此,南振中在本周召开的读书座谈会上说,夜晚很安静,正是写作的好时候,适合给大家写回信。

    同学们的问题五花八门:如何确定一本书是否有阅读价值,如何解决电子阅读引发的高遗忘现象,人能在多大程度上忠于自己的内心......

     在回信中,南振中结合自己的人生阅历、阅读经历,以讲故事、举例子等方式一一作答,每封回信少则三四百字,多则近2000字。

    信件共有74封,每封围绕一个主题,是南院长从征集的几百个问题中精选出来的,其中本科生42封,研究生32封。回信的主题以读书为主,如:《不要盲目追求“阅读GDP”》、《数字化时代的笔记系统》、《不可尽信荐书单》。此外,还有以为人处世为主题的回信,如:《大学有没有“起跑线”?》、《应聘者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实现人生价值的三种境界》。

    对于近9万字的回信,南院长在座谈会上说,大学毕业生对母校的感情只有在不断地交流中,才会逐渐提升。

    然后,他举了去年1月15日郑大校园内局部降雪的例子,他说,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相对于整个社会来说是一个小环境,不管大环境怎么样,小环境是可以搞得很好的,他希望能在郑大新传院营造一个良好的读书氛围。

    该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还记得把调查问卷发还给南振中院长后,得到的回复是:这是我的寒假作业,我一定会好好完成的。

    孙保营说,南院长非常谦逊,每完成一个年级的书信后,都要将信件发给他和另外几位老师,谦虚地商讨这些回信是否符合教育规律、是否符合郑大新传院的现状。

传经送宝无保留,送师生“非物质型财富”

    在调查问卷中,贾雪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我将书分为4类,感兴趣且有用的、感兴趣但无用的、不感兴趣但有用的、讨厌且无用的,请问我该如何对待第四类书籍。

    对此,南振中先生引用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别林斯基的一句话: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最后,南院长给出了这么一个建议:关于“讨厌且无用”的书,不必强迫自己去读,至少在厌恶情绪消退之前不要“硬读”。

    “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南院长居然给了这么一个回答,能被南院长理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贾雪说。

 陈薇伊同学提的问题是:看完的书总会记不住内容,这让我很苦恼,我想问问院长,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记住自己看过的内容?

    在回信中,南院长通过列举包括文章《耕云记》中“好记性”公社气象员萧淑英在内的4个例子,告诉陈薇伊同学专注是记忆力的增强剂,并给出了这样的建议: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学会记,而且要学会忆,要养成经常回忆、重温、联想、检索的习惯。

    收到回信后,陈薇伊说,非常感动,院长好用心啊,由此可见每一个人的成功都是有原因的。

    刘佳静同学在读书座谈会上表达了对南院长的感谢,她说,南院长曾写过《母亲留下的非物质型遗产》一文,其实南院长也给大家留下了4个“非物质型财富”,即认真做事、学而不倦、多探讨交流、谦逊待人。

    据悉,在南振中院长的推动下,新闻与传播学院于去年4月发布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推荐阅读书目》,向学生推荐了200本优秀图书,并将书目中所列书籍的电子版刻成光盘,发放给了每个班级。

亲切的“南老”就在学生当中

    南振中先生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当院长2年了,从未接受过宴请,“吃饭问题”全部在学生食堂解决。每次有领导、老师、同学想跟南院长一同进餐,他就邀请大家共赴学生食堂,每人花几块钱买一盘菜,然后放在一块吃。

    新闻与传播学院李鹏程同学还记得去年暑假与南院长在校园中的那一次邂逅。

    2014年暑假,李鹏程因为实习原因,假期留在学校。一天早上,他在校园内遇到了南振中院长,当时南院长正陪同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客人游览校园。当南院长得知这位向他打招呼的小伙子是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时,主动停下了脚步,跟李鹏程聊了数分钟,关心了解他的学习、实习等情况。

    李鹏程说,在陪着外校客人的情况下,南院长居然还主动停下脚步与我交流,真是太感动了,他对学生的“好”真是没得说!

    南振中:教书育人是行善积德的事,作为校友应该为母校做点事儿

    2013年4月,在从母校毕业近50年之后,南振中,这位郑大中文系的老校友,重返母校,“掌舵”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书育人是行善积德的事,作为校友应该为母校做点事儿。”在受聘仪式上,他如是说。

    2014年6月,“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在郑州大学揭牌,新华通讯社决定与我校共建“穆青研究中心”。2014年12月,河南省委宣传部与我校签约共建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学院建设提供更多的政策、资源、资金等支持。这“两个共建”的实现与南振中院长的努力是分不开的。

    《毕业生是母校的“形象代言人”》、《走出校园“不要怕”,“30年后”不要悔》......南振中在学院作的几次报告都受到了师生的“追捧”,他讲授的内容都非常实用。

    南院长时常告诉新闻与传播学院的老师,学院的领导老师要首先对学生们付出关爱,这样学生在毕业后才会对母校留有深刻感情,最后把这种关爱传递到社会中,形成一个“正能量”的循环。
 

南振中院长和师生座谈

南振中院长给同学们的回信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