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汪振军:聚资源优势 促文化产业新发展

 

            来源:中原经济网—河南经济报   2014-07-29

【中原经济网讯】(河南经济报记者 王蒙蒙) 河南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被人称为:“一部河南史,半部中国史。”河南拥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有足够的基础和优势发展文化产业。

谢伏瞻省长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在省政府日前出台的《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围绕推进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和文化强省建设,发掘历史文化资源,发展创意文化,激活传统文化,提升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足见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之大。但不可否认的是,与悠久的文化渊源相比,河南的文化产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与打造文化强省的要求仍有距离,我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还缺什么?未来在政府一系列政策的扶持下,文化产业将如何实现突破与发展?

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河南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实现增加值670亿元,在中部六省中排在第二位,增速高于GDP增长速度7.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增速1个百分点。全省文化产业发展速度连续8年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26%,比上年提高0.14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对全省当年经济总量增长的贡献为3.7%。

 “文化已经不仅仅为满足精神需求,而开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文化产业作为一种信息、智慧型产业,也符合未来经济发展的大趋势。”郑州大学文化产业研究中心主任汪振军教授认为。

2014年5月19,张先生的《卢氏钧源》在郑州淮河路古玩城落户,这是他的第三家分店,店里摆放着各种精致绝美的钧瓷。一年前他辞掉工作,毅然开启了属于自己的“文化产业”之路。

郑州淮河路古玩城是很多郑州人不可缺少的一份记忆,那里是人们鉴赏、购买书画、瓷器、玉石等工艺品的胜地。而在最近,很多郑州人在聊天过程中开始更多地提及“二砂”俩字,有人称它为“郑州的798”。

据了解, 郑州二砂,位于华山路,是郑州一家磨料磨具有限公司,1953年建厂,用的是民主德国人提供的图纸,投资1.5亿元,是全国最大的砂轮厂,也是全世界第二大砂轮厂。

郑州二砂,借助于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机遇,蜕变为郑州首个文化创意产业园,并相继迎来了入驻者和参观爱好者。近日,记者来到位于华山路上的郑州二砂,高大的德式厂房静悄悄的,巨大的热力管道在厂区似乎一点也不突兀,一棵棵法国梧桐给炙热的厂区带来一丝凉意。

 “我在媒体上看到报道就一直想来看看,在北京的时候特别喜欢去798,去看画展、看雕塑,没想到郑州马上也要有了。”在郑州上班的迟女士兴奋地告诉记者。

作为文化大省,近些年,河南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健全,河南文化产业发展亮点频出,并形成了一批有实力的文化产业园区、文化企业集团等,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在全国的影响力不断增强。

 “尽管文化产业在快速发展,但河南文化产业的与广东、浙江、湖南、深圳等地相比还有不小的距离。”汪振军说。

资源转化生产力不足 人才、创新是短板

汪振军指出,河南是文化资源大省,但并不是文化产业大省,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有一定的关系,但是并不存在必然关系。“像深圳、广州这些城市,文化资源并不丰富,但是文化产业发展得都很好。目前,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问题就是没有将文化资源转化为生产力,特别是没有变成在全国有影响的文化品牌。”汪振军说。

在按《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新标准统计的10大类中,实现增加值超百亿元的有两类,分别是从事文化用纸、办公用品、乐器等文化用品的生产类和从事珠宝、雕塑、抽纱刺绣、艺术陶瓷等工艺美术品的生产类,增加值分别为180.9亿元和116.6亿元,占全省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的27.0%和17.4%。

针对这样的一个结构比例,汪振军指出,目前河南文化产业结构严重失衡,具体表现在,传统的文化产业占比较大,而像动漫、网游等高科技、高增长、高附加值的新文化业态比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河南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高。呈现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一方面,河南有悠久的传统文化基础;另一方面,河南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备适合新的文化形态的经济环境。

同时,他表示,河南是人口大省,但并不是人才集聚高地,在高校教育方面,目前河南开设文化产业专业的高校不超过10家。而且,目前河南整个大环境还没有成熟,就比如,河南有丰富的文化资源,但目前并没有出现文化产业交易或者文化产业博览会性质的平台。

对此,河南某动漫公司的马女士深有体会,她说,“今年动漫节我专门去了趟杭州,见到了来自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动漫爱好者,也接触了很多优秀的动漫作品,并有机会和很多业内人士进行交流。河南要是能有这么好的平台、这么好的环境,就不愁招不到称心的人才了。”

文化产业被称为“创意产业”,汪振军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缺少的不是资源,而是如何走出固有的思维,进行更好地创新。像杂技、刺绣、瓷器、年画等古老的传统艺术形式都存在创新的问题。

抓住优势补足短板促突破

近日,我省正式出台《关于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若干意见》,明确了我省建设高成长服务业大省的具体目标和要求,到2020年构建形成现代服务业体系,基本建成高成长服务业大省,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意见中明确,强化文化传承创新,大力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等新兴业态,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提升内容产业原创能力,实施文化精品培育工程等。

文化产业的发展开始成为促进经济发展的新路径,汪振军告诉记者:“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开始,还有巨大的空间。”

汪振军认为,要想促进河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各方面的统筹。首先是转变文化理念,文化不仅作为一种精神存在,也同样可以产生经济效益。同时,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是更加大众化,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深加工,创造出更有益于文化传播的形式,这样不仅丰富了文化形式,也有利于文化更好地走出去。在扶持方面,政府应该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文化产业足够的支持,适时地推出文化产业方面相关的发展工程、政策创意,推动建立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交易会、博览会等。在人才培养方面,目前就全国而言,开设文化产业专业的学校有100家,而在河南不超过10家,要通过高校、工作室培养人才,通过资金、环境等各方面提供扶持。在创新方面,要以政策为抓手,注重文化创新,多寻找亮点,河南拥有独特而丰富的文化底蕴,各地方要能够充分发挥独有的文化优势。

汪振军说:“所有的这些条件达到了,形成了良好的经济市场环境,文化产业发展便是应有之义,所有的条件都是相互促进共同来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这是每一个文化产业发达城市所呈现出来的共性。”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