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警惕校园中的“快活三里”现象

——在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013年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

 

南振中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校友,

尊敬的怀揣梦想的同学们:

2013年新生是河南高考赛场的佼佼者。从收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起,你们就盼望着走进航拍照片展示过的美丽校园、佩戴上郑州大学闪闪发亮的校徽,盼望着与老师和同学们早日欢聚。今天,你们终于如愿以偿。我代表新传院党总支书记焦世君,代表全院师生,向你们表示热烈欢迎!

借此机会,我还要代表新传院党政班子,向为培养新闻人才默默奉献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感谢,向步入更高年级的大学生致以良好祝愿!

高中生是最辛苦的群体。高考前的冲刺阶段,你们中的不少人从凌晨苦读到深夜。大学的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氛围与高中明显不同:高中生奋斗目标单一,大学生追求的目标多元;高中生学习主要靠“灌输”,大学生学习主要靠“领悟”。走进大学校门,家长不可能再在你们耳边“唠叨”,老师也不会整天盯着你们,催促你们读书。“自主学习”、“自我管理”必然导致“两极分化”:部分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学时光,刻苦吸收各类知识,努力提高专业素养;少数学生可能会放纵自己,白天睡觉,夜晚上网,周末逛街,假日聚餐,潇洒地消费着自己的青春。

  不知道你们中间有没有人登过泰山。泰山中天门以北有个“快活三里”,地势平坦,凉风习习,景色怡人。从山下艰难地攀登到中天门,非常疲劳,到了“快活三里”,真有一种“快活似神仙”的感觉。许多游客在这里歇息,观赏中天门景色。可是,挑着百十斤重担的“挑山工”从来不敢在这里久留。一位“挑山工”曾经告诉我,在这里休息的时间长了,腿容易“发懒”,再上前面的“十八盘”,就更加困难了。

同学们!你们现在所处的境地有点像泰山的“快活三里”。从小学到现在,你们的确付出了比同龄人多得多的心血和汗水。然而,现在还不是“潇洒”的时候。在你们面前是陡峻的“泰山十八盘”,1600多个台阶正等待着你们去攀登。这是引导你们成为优秀新闻人才的“天门云梯”。

今年82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一篇题为“如果求学时代再来一次”的文章。署名“跨越式过冬”的网友说:“我最希望回到大学时代。希望听从校长的建议,每周读一本书;希望听父母的话,像高中时期那么努力学习;希望自己能懂得珍惜,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聊的事情上。”

为了几年后的成功,建议你们思考4个问题:

第一,你们为什么选择郑大新传院,为什么喜欢从事新闻工作?

这不是一个新问题,而是一道“跨世纪猜想”。193141日,《大公报》总编辑张季鸾写了一篇题为《新闻记者根本的根本》的文章,投寄燕京大学新闻系,开宗明义地询问新闻系学生为什么想做新闻记者?为什么入新闻系?张季鸾认为在成为新闻记者之前,有两层道理必须觉悟:

“第一,或者有人想,做记者可以得到物质上优厚的享受,这是错误。中国经济发达以后,经营报业的人可以获利,但是单纯作一个记者,靠薪水吃饭,我想在二三十年内,恐怕很难有得到优厚酬报的……所以从平凡而正当的途径上讲,做记者大概要一世穷。”

“第二,或者以为记者这种职业好玩,有兴趣,这话不假……不过 君要知道,有兴趣的另一面,是格外劳苦。”

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还要选择新闻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告学专业?为什么选择待遇不高而又吃苦受累的新闻工作?这个问题属于“开放式问卷”,没有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也不要求你们立即回答。你们可以独立思考,慢慢品味和领悟,也可以与同室好友相互切磋。一旦你们把所学的专业和未来的职业想明白了,你们就会自觉地爱上新传院,喜欢上将要贡献一生的新闻职业。这种自觉,是持续学习、刻苦钻研的动力之源,你们会心甘情愿地为几年后的顺利就业而拼搏。

第二,你们到郑大新传院学习什么,在大学阶段,你们期待的收获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弗莱克斯说过:“大学是这样一种机构:它自觉地献身于对知识的追求。”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过:“学生在大学里不仅要学习知识,而且要从教师的教诲中学习研究事物的态度,培养影响其一生的科学思维方式。”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厉以宁则认为,年轻人到北大“是来开阔视野的”。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你们可以对其中的一种、两种或者三种表示认同,也可以在此基础上综合、提炼,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无论你们做出什么样的选择,有三点可以告诉你们:一是新传院几十名教师中不乏专家、教授和学术领军人物。他们是你们的导师和朋友。善于梳理问题、思考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可以大胆地向他们请教。二是根据今年5月师生代表在座谈会上提出的建议,新传院的专家、教授集思广益,草拟了《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学生必读书目》,其中“人文社会科学通读类”100本,包括文学、哲学、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艺术学、文化、心理学、美学、宗教、军事学、科学技术、人物传记、修养、未来学等17个子目;“专业基础类”80本,包括新闻传播理论、新闻传播业务、新闻传播史、新媒体等4个子目。这些书可以为你们搭建起一个“知识框架”。三是郑州大学图书馆有778万册藏书、3000多种中外文期刊、30多个中外文数据库。有求知欲望的年轻朋友不必为没有书籍而发愁,你们可以在知识的海洋里尽情泛舟。

第三,是等到高年级实习阶段才开始锻炼自己的“新闻发现力”,还是现在就目光四射,随时注意培养自己的“新闻发现力”?

“发现力”是经过研究、探索,看到或者找到前人没有看到的事物或规律;“新闻发现力”就是把前人没有报道过的新鲜事物和规律及时而准确地传播出去。新传院的学生是新闻战线的“预备役部队”。从入学之日起,你们就要善于发现或者找到迄今还没有通过大众传播媒介传播的、鲜为人知的新鲜事实;善于发现或者澄清社会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重大事件的事实真相;善于发现或者提炼出有助于解决各种社会矛盾的新鲜经验;善于发现和捕捉能给人以启迪的新思想和观念上的新变化;善于发现体现时代精神、对人们有较大激励作用的典型人物;善于发现体现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苗头、新动向,准确预测和描绘事物的发展趋势。

有的新生也许会问:“作为学生,还没有走向社会,怎么‘发现’?”如果反问一句:“大学校园是不是社会的组成部分”,你们该怎么回答?郑州大学有46个院(系),有55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6个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在校学生六七万人,这就是一个“小社会”。一万多名教职工当中,有知名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两院院士、国家教学名师和“中原学者”,每个人的经历都带有传奇色彩,很值得向省内外推介。

再说“载体”。郑州大学有校办报刊和网站;河南省和郑州市有许多报纸、电台、电视台和网站。全国各地的新闻媒体就更多了。从新传院的实践经验来看,刚刚送走的2013届毕业生,学习期间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工人日报》、《第一财经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商报》和一些知名网站发表了数千篇新闻稿件。这充分说明,边学习、边观察、边采访,是可以办得到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有摄像机”的时代,新传院的学生有可能成为校园新闻的采集者和传播者;新传院有可能成为郑州大学不挂牌子的“对外新闻传播部”。几年之后,当你们把学习期间撰写的《新闻作品选》送到新闻单位时,负责招聘工作的专家一定会对你们的“动手能力”作出公正评价。

第四,你们的理想信念是什么,你们准备把自己锻炼成为什么样的人?

20037月,我的《与年轻记者谈成才》一书脱稿,82岁高龄的穆青同志以抱病之躯,为这本书写了一篇序言。穆青认为,年轻记者成才的先决条件是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他说:“做人是第一位的,成才是第二位的。如果连人都做不好,还谈什么成才!即使成了‘才’,也是‘歪才’”。没有想到,这篇写于 200381的序言,竟成为穆青同志公开发表的最后的文字。这篇序文洋溢着老一代新闻工作者的高尚情怀,体现了他们一生的追求,充满了对后来者的殷切期待。稍后同学们将面向穆青塑像宣读誓言,在未来的岁月里,相信你们会认真地、明确地回答这一问题。

 

同学们!今年712日“世界后悔日”前夕,国外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结果显示:72%的人后悔“年轻时努力不够”。在我国,不少网友留言说,一生中最后悔的事情是“上大学时没有好好学习,以致事业无成”。为了对得起你们的父母、对得起你们的青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为了将来少一些后悔和遗憾,希望你们不要在“快活三里”歇息得太久。只要永保纯真、永保自信、永保勤奋,今天的入学新生,几年之后就会成为母校的骄傲。

真诚地祝福你们!

谢谢大家!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