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第二次学术沙龙“新闻正价值激发社会正能量”简报
2013
年3月29日
下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3年度第一次学术沙龙在新闻与传播学院举行。我院河南省特聘教授汪振军教授、广播电视新闻系姚小亭教授、张兵娟教授、宋建国副教授、陈晓伟副教授、宗俊伟博士,新闻系周宇豪副教授、李瑛副教授、郭克宏副教授、王晓宁副教授、李凌凌副教授、郑素侠副教授,广告系李惊雷副教授、常燕民副教授等中青年学者就“新闻正价值激发社会正能量”这一命题,各抒己见展开热烈的探讨。会议由我院副书记孙保营博士主持,孙书记在会议开始前对本次学术沙龙活动的筹备情况进行简单介绍,并希望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发挥自身学科及研究优势,在自由和谐的学术交流平台上畅谈学术观点,激发学术的思想火花。
会议开始由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汪振军
博士向大家介绍了此次沙龙的选题原因以及对这个命题的基本看法。近一段时间以来,河南媒体关于“诚信鸡蛋哥”、郑州一碗面、七旬老太照顾卧病儿媳4年、爱的公交站的报道引发了“社会正能量”的热议,由此引发的新闻报道的价值导向与社会效应值得从学理层面深入思考。他指出新闻传播过程是价值的传播过程。新闻媒介在传播过程中总是或隐或显地传达着自己对于社会事实的选择标准与价值评判。传统的新闻理论也讲新闻价值,比如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五个方面。但这只是新闻的科学价值,而不是人文价值。传统新闻学的价值中立或价值悬置虽然有其作为新闻本体或新闻科学的合理性,但其存在的缺陷也是致命的。它会使新闻媒体只注重经济效益而不注重社会效益。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影响下,媒介常常通过追求收视率、发行量、点击率,达到经济收益的最大化,很容易变成迎合大众而不是引领大众的“眼球经济”或“注意力经济”,从而丧失媒介的社会责任和社会担当。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我们必须强调以“新闻正价值激发社会正能量”,所谓新闻的正价值是媒体要发现和传播生活中的真、善、美,而与此相对应的负价值则是新闻媒体对于社会假、丑、恶现象的过分渲染和张扬而不做必要的社会评判和引导;新闻媒体正是对生活中真、善、美的发现从而激发人们内心美好的一面。同时,新闻媒体也应该通过对于社会假、丑、恶的揭露与批判,从而校正被扭曲的社会风向。总之,我们强调新闻正价值激发社会正能量是要求媒体作为社会的传导中介,在选择事实与价值评判的过程中,强调人文精神,对社会负责,对社会产生积极的效应。
新闻系系主任、副教授周宇豪说,“新闻正价值”是一个新颖的提法,我们首先要探讨出“正价值、负价值”的衡量标准。其次如果从新闻报道所引发的社会效应来衡量正价值与否,是否应将“新闻正价值”改换为“传播正价值”更为合适。
广播电视新
闻系副
教授
陈晓伟
博士,借前段时间的热词“正能量”引入“新闻正价值”话题。她指出,第一新闻事件被播出或被刊载就经过记者加工、把关人把关过滤,这说明新闻事件就是拥有价值的。没有价值的选题或内容就不会播出或刊载。其次,媒介本身具有较强的舆论监督功能。在这一功能实施过程中,媒体会选择一些社会上的负面新闻来报道,凸显监督作用。媒介本身是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去监督社会、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但大量的负面新闻积聚会形成一种效应,形成传播理论所说的“拟态环境”,受众会认为现在社会就媒体中所报道的样子,从而影响他们对于社会的价值认知和价值认同。因此对于负面事件的报道媒体对社会应起到一种警示作用。所以此处再谈新闻正价值,应当是新闻的正面效果。
广告系副教授
李惊雷
博士认为,新闻正价值是基于把关人这个角度去判断新闻产生的效应。新闻把关人预设出新闻本体所产生的效果。但由于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媒介从业人员很难把握受众的理解方向,每位受众的接受态度不同,效果的多元难以保证预设效果的实现。
新闻系王晓
宁副
教授指出,一是新闻价值与新闻正价值是两个不同层面的概念。新闻价值强调客观存在,新闻正价值则强调社会效果。二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传统把关人的功能淡化,个人自媒体逐渐替代把关人的位置发挥把关作用。受众的价值判断不同,对“正价值”会有不同的理解。三是传播效果很难受到传者控制,受众会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解读,影响预期传播效果的实现。
新
闻系副
教授
郑素侠
博士首先就命题本身提出了自己的两个疑问。一是什么是具有正价值的新闻?二是媒介怎样报道,“正价值新闻”才能激发正能量?她指出新闻的正价值不应只是从新闻传播者来判断,还应考虑这样的新闻是否经得住历史的考验。她强调正价值的新闻不应排斥批评性报道。发挥新闻的舆论监督功能,可以促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传播效果不仅要通过短期新闻价值五要素来判断,同时也要从长期的社会效果来评判,两者兼具,是否就是我们称之的“新闻正价值”。
广告系
常燕民副
教授认为新闻标准中包含三个价值:新闻本体价值、社会价值和媒介自身价值。而我们所探讨的更多是从效果层面上的内容,谈价值有不妥之处。其次就“正价值”、“正能量”他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正”应从三个方面来考虑。首先是政治层面,强调法治;其次是经济层面,强调公平;最后是社会层面,要求美好。从传播角度来言,也应有营销的视角,媒介不仅满足受众需求,还应当创造受众需求,通过引导、教育来达到预设效果。在关于如何宣传“正能量”方面,他简明扼要的用三个词来强调,即“客观”、“自然”、“渗透”。
新闻系郭克宏副教授认为新闻价值要素是根据受众、社会的需要来评判的。其次,新闻本身也应当包含宣传价值,宣传的导向作用如何发挥,也应当是当下自媒体时代亟需解决的问题。
广播电视新
闻学
教授
张兵娟
博士指出,当下受众的主动性逐渐增强,媒介传播的内容所预设的效果并不被控制。受众站在自己的立场或价值构成对新闻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传统媒介很难改变。
新闻系李
凌凌副
教授指出,从事实层面上来看,新闻有真假之分,但正面新闻负面新闻这样的说法值得商榷。表扬真善美的报道固然可以弘扬正面的价值,但若对生活中的假恶丑视而不见,就很难说媒体履行了真正的社会责任。媒体不可能只报道社会的一个面向。批评和鞭挞性的报道恰恰也在不断地重申社会准则,引导健康向上的价值。就传播效果来说,站在不同立场上的受众也会对同一则新闻的价值正负有不同的评判。媒体应该考量的是对社会长远发展的正面效果,而不是对一时一地某些人某些团体的正面效果。其次她认为,自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媒体的报道若想真正在民众中激起反应与共鸣,还需与民众同呼吸,传播的内容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