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南振中院长上任“第一讲” 再谈“两个舆论场”
4 2 下午,原新华社总编辑南振中正式上任我院院长之后,在行政楼第一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开启了新任院长“第一讲”,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再谈“两个舆论场”》的学术报告。校党委书记郑永扣,党委常务副书记陈一峰,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李兴成,副校长宋毛平、常俊标、别荣海、张倩红以及我院师生代表共 500 余人聆听了报告会。报告会由我院党总支书记焦世君主持。
焦世君书记首先对南振中院长的到任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的祝贺。他说,南振中院长虽毕业多年,但对母校始终怀着深情厚谊,关心着母校和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发展。此次南振中先生回归母校,担任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正式成为母校的一份子。在两会期间,南先生答应出任院长之后,已经开始谋划学院的发展。今后,他将给学院和师生的发展带来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和新建议。他希望,我院师生能以南先生出任新一任院长为契机,同具有丰富新闻实践经验的南院长多交流、多请教,从他的一系列讲座中汲取丰富的知识和涵养。他寄语我院学子:大家要以南院长为榜样,不怕吃苦、专一做事,将来做一个像南振中院长一样,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新闻人才。
紧接着,南振中院长首次以院长的身份,为我院师生作题为《再谈“两个舆论场”》的学术讲座。讲座中,他主要以《 中国记者》编辑部提出的有关“两个舆论场”的五大问题为主线,结合15年来自己对“两个舆论场”的学习、思考和探索,分别进行了 分析和回答。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何提出“两个舆论场”问题? 南振中表示, 1997 年, 他在同出租车司机的偶然谈话中,发现了口头舆论场的存在,那时他便开始关注“两个舆论场”问题。他认为 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着两个舆论场,一个是老百姓的口头舆论场,一个是新闻媒体着力营造的舆论场。他建议主流媒体应认真研究人民群众的喜怒哀乐、看法和态度、愿望和要求,以便从群众的口头舆论中触摸到社会跳动的脉搏。
怎样理解民间舆论场的复杂性,主流媒体如何做好相应的引导工作?南振中认为,公共舆论是一支巨大的力量,具有一切种类的错误和真理。党的新闻工作者要认真研究公共舆论的双重性。联系当前社会舆论的实际,他认为有三个问题值得重视:一是偏激情绪交互感染,在口口相传中逐渐放大;二是网络水军的兴起;三是网络谣言的滋生和扩散。他提出建议:主流媒体要抓住权威、超脱和可信三个要素,努力做好澄清性新闻。
新媒体格局下,哪些领域易造成两个舆论场的脱节,怎样解决这些问题?南振中表示,新媒体时代,网民不仅是信息的获取者,而且是信息的采集者和传播者。在这种格局下,重大突发事件、舆论监督、政务公开三个领域最易造成两个舆论场的脱节。他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让两个舆论场发挥各自优势,良性互动。遇到重大事件,媒体要客观公布事件进展、政府举措、公众防范措施和调查处理结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满足公众的知情权。
为实现两个舆论场的交融,新闻媒体应如何改进舆论监督报道?南振中结合当前网络反腐高涨的社会现实,指出网络监督有纠误、评判、宣泄、警示四大功能。新闻媒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改进舆论监督工作:一是研究各类监督的“权力授予原则”,二是研究各类监督的“选择性原则”,三是研究“硬监督”和“软监督”的区别,四是少搞“半拉子监督”,力求做到“有始有终”。
两个舆论场脱节,造成群众对媒体的信任度下降,怎样才能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南振中说,当遇到重大问题、热点问题、疑难问题和敏感问题时,我们不应采取回避态度,而应在“公布事实”“辨明是非”“指出利害”“讲清大局”“揭示趋势”“及时沟通”上下工夫。同时,要遵循舆论引导的可信性、权威性、接近性和渐进性等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增强传统媒体的影响力。
报告结束后,南院长赢得了在场听众热烈而持久的掌声。我院广大师生纷纷表示,南振中院长的讲座层次清晰、理论深厚、内容详实、视野开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时政热点,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不愧为新闻界“泰斗级”的大师。

南振中院长学术报告现场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