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我院举办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

11 30 下午,由我院汪振军教授主持的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加快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研究》开题论证会在我院举行,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新红、河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韩宇宏、河南省委政研究室社会处副处长李同昌、河南省创意产业协会副会长谷文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教授张金岭、河南教育学院副院长魏崇周、河南省动漫协会主席张国晓、登封窑董事长李景洲、郑州大学社科办主任杨云香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书记焦世君、副书记孙保营及张兵娟教授、郑素侠副教授、张淑华副教授等参加了会议。会议由我院副书记孙保营主持,从下午的三点持续到六点,会议气氛热烈浓厚,社会各界专家和领导对项目的重要性予以充分肯定,对文化产业的发展给出了真切诚恳的建议,对课题的研究提出了不少宝贵建议,会上首席专家汪振军教授还向各位校内外领导专家颁发正式聘书。

会议开始由郑州大学社科办主 任杨云香 教授进行发言。 杨云香 教授首先介绍了此次项目申请的情况,全省共申报27个项目,遴选出12项,这个项目最后入围立项实属不易。接着她对新闻学院工作表示肯定,对 汪振军 教授的突出贡献表示肯定,对课题组已经作出的工作表示肯定。最后,她希望课题组发挥郑州大学作为211大学领头羊的作用,希望各位领导专家对郑州大学课题组的工作给予大力支持,也希望课题组能做出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通过多渠道的转化,推动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并争取在不远的未来在国家社科重大项目申报方面有所突破。

郑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潘新红就郑州市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做以简单介绍,她讲到郑州市文化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与全国发达城市还有不小的距离,要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首先要明确各部门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政府部门应该是一个推动者与催动者。在讲到郑州文化产业取得成绩的同时,也指出了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行业管理与属地管理的问题,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问题,外地经验与本地发展的问题。她指出课题组要研究郑州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区中的地位与作用,郑州在河南文化产业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特别希望能以郑州的文化品牌和产业园区作为个案研究和典型研究,并表示凡是涉及到郑州市文化产业的工作,一定会全力以赴给予全力支持,并希望能多与高校合作,做好文化人才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的发展。

课题组负责人、河南省特聘教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汪振军 博士向大家介绍了立项背景和申报过程。总结了课题申报成功的几点原因,一是多年的长期积累。首席专家和课题组成员前期积淀了丰厚的研究成果,有着良好的研究基础;二是严密扎实的论证。前后论证一个月,几易其稿,答辩阶段认真做好PPT,对每一个环节都一丝不苟地对待,精益求精;三是研究队伍学科交叉融合,学科门类比较齐全、课题组成员实力雄厚,优势互补;接着, 汪振军 教授向各位专家领导提出了课题研究中需要重视的几个问题:一是如何认识河南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二是如何实现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产业大省转变?三是如何由传统文化资源型产业向现代智慧创意型产业转变?四是河南的产业结构如何调整?发展方向如何?政府应该如何引导并做出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河南省社科院资深研究员韩宇宏围绕什么是文化经济时代、如何认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当前河南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寻找文化产业发展的特殊规律四个问题展开发言,他说现在是一个文化经济的时代,但是文化产业目前的状况还不尽如人意,例如新闻行业在市场中受欢迎的媒体和品牌较少,大部分还在靠国家补贴,盈利部分很少。再如出版行业盈利85%以上靠的是教材和教辅。另外,河南文化资源的转化方式比较单一,比较陈旧,很大的问题出在人才方面,创新能力不足。他认为要加强人才体系建设,有足够的原创能力,而不是一味的抄袭模仿,要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流动性特点,通过好的项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真正发挥人才在产业发展中的作用。

河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副处长、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专家组成员李同昌说,近几年我省文化产业发展很快,这得益于政策方面的大力支持,因而我们应该更加深入地研究省委省政府的政策支持,为文化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他说,要特别注意十八大关于文化的新提法,比如推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新业态。将来的文化评价体系可能有所变化,由原来单纯地看文化产业的GDP转向文化产业的社会效益,硬指标可能少一些,软指标可能多一些。李同昌副处长提出了八个重点研究方向:1、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特别是四个不适应:与河南经济发展的状况不适应,与历史资源的丰厚不适应,与新兴业态的发展不适应,与市场和群众的要求不适应;2、深入研究河南的发展战略、产业布局及突破路径;3、将课题研究与中原经济区的建设及华夏文明历史传承创新区的建设相联系;4、政府政策该如何支持,如何具体化、细致化;5、民营文化产业该如何发展;6、文化产业发展现阶段如何与其他产业相融合,比如与旅游、与科技、与资本、与工业设计、与服装等融合;7、文化产业人才该如何建设、培养。8、应注重国内外、省内外案例的研究、专题研究,加强研究成果的转化,与政府有关部门结合,与企业结合,与媒体结合,及时发布研究成果。

登封窑董事长李景洲,作为民营文化产业的代表,他指出,登封窑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是传承脉络清晰,二是装饰性强,集宋代装饰瓷之大成。三是与绘画结合,与钧、汝、官不同。特别是珍珠地刻花曾作为贡品,具有极高的收藏和欣赏价值。他从2006年开始收藏、研究、恢复登封窑,并作出一些创新之举:一是工艺创新,发明了水磨瓷;二是使用麦饭石等新材料;三是结合嵩山历史文化实现瓷画结合;四是开始探索产品创新,尝试做一些实用瓷。他有几点感受:一是市场不相信眼泪,要产业化必须具备观赏性、实用性、价格低廉的特点。二是必须和现代科技结合,比如磁州窑与台湾法兰瓷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并开发了第一批法兰瓷和磁州窑在工艺和文化上相融合的产品——“流光美影”一下子打开了市场。三是艺术性和实用性充分结合,实用瓷和艺术瓷要融合发展。

河南省动漫协会主席张国晓指出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一部分,它的发展也应该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目前河南省动漫行业存在很多问题,最重要的是缺少出口。河南的动漫产量已经进入全国前8,但省内却看不到,原因在于没有专门的播出频道,渠道不畅阻碍了产业发展。他认为应该加强产业链研究,找到产业的短板,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改变原来盈利模式单一化的状况,此外还要打破体制内的行业垄断和行业控制,形成合力,推动动漫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河南省文化创意产业协会主席谷文雨指出,作为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应该做到不为课题而课题,不为研究而研究,要不断出成果,推动产业价值创造和盈利模式的改变,如何做到这一点,消费很重要,因为引导文化消费,提升普通老百姓的文化消费能力是很重要的一环。此外,河南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在文化产品创造过程中,应该注意历史文化符号的转化和创新,深入挖掘这种历史资源的潜力和张力。文化产业衍生产品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开发衍生产品有助于改变文化产业单一的盈利模式,从而促进文化产业向更高的层次推进。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张金岭 教授提出要注意文化产业时尚化的研究,文化产业要进入市场必须时尚流行,符合消费者的心理;河南省教育学院副教授 魏崇周 博士认为应注重文化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不应该将两者割裂开来,更不能将两者对立起来,文化产业要善于通过市场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张兵娟 博士指出应该加强对于河南节会文化的传播研究,如洛阳牡丹花会、郑州国际少林武术节、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信阳茶叶节等,要让更多的文化符号为世人知晓。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郑素侠副教授提出将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特别注意对河南新媒体产业发展壮大的研究。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张淑华 博士认为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加大文化产业的宣传力度,加大政府的扶持力度。

最后,我院 焦世 君书记对论证会做了总结。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