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站站长童浩麟为我院师生做专题报告
12月1日上午8点30分,应我院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教授邀请,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开封站站长童浩麟来到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为新闻与传播专业研究生做题为“谈媒体人职业素养与消息写作”的专题报告。
童浩麟老师开场就强调记者要有高尚的品格:“邵飘萍认为记者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长江也表示‘只有拥有坚强、高尚的品格才能做记者’,只有品格好,‘眼睛向上,脚底板沾地’才是成为好记者的前提。”
童老师总结了自己从业20多年来的宝贵经验,给同学们讲述了新闻记者应该具备的素质和消息写作的原则与技巧。在新闻业务上,童浩麟老师认为要“会说,会听,会写”,即“会说是要有与社会上各色人等充分交流的能力,要深入基层,了解民众;会听就是要听懂当事人所说的话,善于动脑子;会写就是要求我们文笔要好,笔杆子功夫要硬。”
谈起获奖作品《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童老师说关于这篇文章的线索获得是意外的,采访过程是容易的,但是写作是困难的,“光是标题就改了16次。”由于多年的职业习惯,童老师对于每一篇稿件都是“能有多仔细就要多仔细”,“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有‘工匠精神’。作为一名记者,面对每一篇报道,一定也要做一名丝毫不差、精益求精的‘工匠’。”雕琢润色,反复推敲,思忖斟酌,严谨的作风让童浩麟老师在新闻路上斩获无数荣誉。
正是因为对新闻工作的热爱,正是由于爱动爱跑的天性,正是出于对新闻的兴趣,童浩麟老师在记者这个岗位上一做就是20多年。从1994年于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之后,童老师就在河南日报开始了自己的记者生涯,差不多十年前,童老师又来到郑州大学一边工作一边攻读研究生。“是兴趣爱好,让我选择记者这个职业,用心热爱的事,才能真正做好,”童老师说。
8点半到11点半,整整三个小时,童浩麟老师意味深长又风趣幽默地为我们讲了大储量的“硬货”“干货”,为我们这些年轻的准新闻人开启了灯塔,照亮了前路。
人物资料:
作为河南日报报业集团驻开封站站长,童浩麟老师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新闻奖,20多次获得省部级、河南省新闻奖一等奖。其采写的消息《火车站见证兰考经济变迁》通讯《马氏“兄弟”跨越20年的诚信》分获第23届、26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从业头10年,童老师走遍了河南省108个县;开封400多条胡同,驻站5年时间,他走了300多条,把20多名普通百姓的精彩故事搬上《河南日报》;他采写的新闻人物中,两名当选年度“感动河南十大人物”;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到兰考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童老师受命加入河南日报兰考报道组,近一年时间,他几乎每周都在兰考蹲点采访,和同事们一起采写100多篇报道,全面、深入、鲜活地阐释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兰考开展的情况,赢得了中央、河南省委领导和广大读者普遍好评。
童浩麟老师讲课
我院穆青研究中心主任董广安教授、副院长张淑华教授与童浩麟合影留念
(供稿人:李佳 图片:刘千才、刘庆、熊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