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追寻心灵圣火,重走穆青之路

——记2015级穆青新闻实验班师生赴延安采风见闻

 

  

 (通讯员 李侦)12月9日至11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5级穆青新闻实验班全体同学赴延安采风。《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课程任课教师张举玺教授和王一岚博士主持了多场现场教学,本科生2015级辅导员袁露老师一同前往,并组织了学习心得交流会。

三天时间里,师生们分别在壶口瀑布、南泥湾、延安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枣园革命旧址、鲁艺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延川县梁家河村等陕北多地采风,就新闻采访与写作等问题进行现场教学。

滚滚延河水,巍巍宝塔山,枣园油灯亮,红日照延安。10日上午九时许,穆青班师生登上延安宝塔山,在此进行了新闻摄影、采访等教学工作。王一岚博士强调:“作为一名记者,我们到达新闻现场,不能像游客一样只是简单地走走看看,一定要用心去观察和感受这里的历史与人文风貌。在历史和现实的交错中,发现新闻;在行走和交流中,培养自身的新闻敏感。”

随后,大家来到清凉山下,参观了“延安新闻纪念馆”。延安新闻纪念馆馆名由穆青先生亲笔题写。在讲解员的引领下,大家认真学习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为发展新闻事业而艰苦奋斗的历史。一孔孔寒窑、一排排铅字、一台台简陋的印刷机、一盏盏昏暗的煤油灯……无不透视出早期新闻人对新闻事业的热爱,无不体现着早期新闻事业对党的忠诚……

在纪念馆三楼,穆青先生担任新华社上海分社社长的照片,引起了师生的共鸣。大家在重走穆青路上,突然发现了穆青先生的身影与足迹。

延川县梁家河村,是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生活了七个年头的地方。11日下午,同学们来到这里,深刻感受了以习近平为代表的北京知青和梁家河村民们,当年在这里白手起家,战天斗地的大无畏精神。

不到6点,天就黑了下来。大家回到驻地,同学们不顾一天的奔波劳顿,参加了袁露老师组织的“学习心得交流会”。同学们踊跃发言,31位同学有31种感受。罗碧说:“延安精神鼓舞着我,在这里,我找到了力量。”熊培杰说:“本来以为只是一次简单的远行,没想到收获的却是心灵的震撼。当我在延安新闻纪念馆看到穆青的时候,更坚定了自己的新闻理想和信念。”毛雪、王晨阳、刘袁抒……一位位同学争先恐后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表达着自己的感受。

张举玺教授在交流会结束时点评说:“今天我们看到了许多内容,感受也很多。但是不可能把所有内容和感受都写进稿件里。这就需要我们从中发掘新闻点。同学们今天的体会可以归纳为两点:其一,所有成就都是由日积月累的艰苦奋斗组成的。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是成就大业的基础。其二,毛泽东倡导的“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团结最大多数”的舆论思想,是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的法宝。无论你怎么去发掘新闻点,延安“艰苦奋斗”的精神则是我们在写作时必须强调的。

11日上午,师生们考察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师生们惊奇地发现,穆青先生是文学系第四届学员,于19402月~1943年12月底在文学系学习。当天下午,师生们乘车返回郑州。

此次延安采风活动,同学们收获良多。不仅增长了采写技能,而且从心灵深处受到了红色洗礼,先辈们艰苦奋斗、前仆后继的大无畏革命精神,为我们今后学习和创业,树立了榜样。

梁奇慧在谈及此行感受时说:“三天来我们走出了教室,把课堂搬到了延安,那些从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在新闻现场得到了实践。我会十分珍惜延安之行所学到的一切,这必将成为我本科四年中最难忘的一课。”

 

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当年下乡插队的梁家河村

考察延安新闻纪念馆

考察中央大礼堂

考察枣园

考察鲁迅艺术文学院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