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我院穆青新闻实验班师生“记者节”共话新时代的新担当

 

“报纸远了,但新闻近了,门槛低了,但要求高了。”11月8日,在我国第18个记者节来临之际,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穆青新闻实验班的师生们畅谈新时代下的记者使命,共话新闻工作者的新担当。

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辑李钧德,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副院长郑素侠,辅导员熊杰、高一哲、袁露等老师与2015级、2016级穆青班学生及新闻学、网络与新媒体等专业的260多人参加了“穆青新闻实验班师生‘记者节’共话新时代的新担当”的主题活动。

新华社河南分社副总编辑李钧德的另一个身份,是第三届穆青新闻实验班的班主任,这次会面,他向学生们提出了“富于理想、善于学习、勤于实践、敢于创新”的新要求。招收首届穆青班学生以来,学院便给每届穆青班配备了“媒体和专业双班主任”,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理论素养齐头并进。李钧德勉励大家把握发展机遇,勇立时代潮头,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并贯彻到学习和实践中去。“这是一个更加需要媒体和新闻的时代,人民在哪里,舆论的阵地就在那里。”他说。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素侠教授是第三届穆青新闻班的专业班主任,她作为评委刚从全国“好记者讲好故事”评选活动中归来,她向大家分享了三名杰出记者的感人事迹。当她介绍到老记者陈道龙采写了100多篇舆论监督报道,4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因为他的监督报道使60多人受到党政纪处分或刑事处罚,26年的记者生涯里他也由风华正茂变为两鬓斑白时,现场响起阵阵赞叹和掌声。她说:“记者职业的巨大魅力在于,一篇扎实有力的报道,能够回应百姓的关切,推动社会的进步。”

步入新时代,作为一名新闻人,该如何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如何践行“勿忘人民”的精神?如何承担时代赋予的责任?一个个看似深奥宏大的问题,学生们生动有力的分析,富有个性的阐释令人眼前一亮。2016级穆青班的李兰馨说新闻学子要深刻领会“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培养媒体人应有的新气象、新作为,走向新征程、践行新使命、构筑新篇章。该班的张笑岩同学表示,新闻人要勇做时代的弄潮儿,需要有高瞻远瞩的视野,果断准确的判断,坚持真实的勇气。杨晶茹与大家共勉:“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不管走了多远,都不要忘记自己当初是为何出发。”

学子们所以有独到见解,得益于2015年学院推出的“新传青年说”演讲比赛项目。“舆论的力量”“青春的信仰”“新青年·爱国说”“新闻人·新长征”等等,每个月的每个主题都围绕党和国家的时政要闻、社会舆论热点展开,常在学院师生间引发热议,这一项目也取得了出色的教育和培养效果,被评为河南省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优秀品牌、全省高校实践育人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并入选全省高校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建设计划。

“发扬穆青勿忘人民精神”“践行穆青记者成才的三原则”“重温穆青重要作品《风帆起珠江》”,活动现场,“穆青”成为了师生口中的高频词。穆青是当代中国新闻史上的一座丰碑,他笔下的焦裕禄、吴吉昌、王进喜、任羊城等重要的典型人物走入了几代中国人的心灵深处。2004年,在时任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同志的建议下,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建起了全国高校唯一一家专门从事穆青研究的学术机构:穆青研究中心,在2014年6月实现了新华社与郑州大学共建穆青研究中心。“穆青精神”为学院新闻人才的培养注入了灵魂。

建立穆青班、重走穆青路、学习穆青事迹、开设穆青研究课程,诸多特色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型培养模式的探索,已成为学院人才培养的一个特色品牌。穆青班的团支书毛雪就是一名穆青事迹展的义务讲解员:“我很乐意把穆青的精神传递给大家,‘勿忘人民’应该成为新时代每一个青年的情怀。”

入学不久的大一新生杨硕,在听过穆青班师生的分享后感到备受鼓舞:“有种找到家的归属感,新闻人一直在努力,相信中国的未来,相信新闻的未来,相信新时代我们的未来。”大二年级的张鹏也备受启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必须认清时代环境,把握时代脉搏,传播正能量,做时代的瞭望者,记者在今后必将发挥不可替代作用 。”

人民网、新华网对我院的此次特色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



























 

 

(文字/罗碧,摄影/薛鹏飞)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