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黄旦教授做客我院传媒名师名家讲坛




2018年628 日,受我院邀请,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组长黄旦老师做客我院传媒名师名家讲坛,为我院师生作题为《新媒介、新传播:媒介学理论的视角》的专题报告。我院张兵娟教授、党东耀教授、刘宪阁教授、赵智敏副教授及一百余名学生聆听了黄教授的报告。报告会由郑素侠副院长主持。

黄教授从三次工业革命出发,介绍了传播技术革命的现状。他认为,近二十年来,新闻业经历了“向网络转移内容、社会网络兴起、移动媒体的流行”三次重要变化,并根据大众以往对媒介“工具论、能力论”的理解提出了“技术不仅仅是手段”“技术还要参与到现实的建立中”等观点。

黄教授就“媒介性:媒介学的不同视野”和“新传播:传播形态的改变”两个模块做了深入阐述和分析。谈及媒介学的不同视野,黄教授根据麦克卢汉、英尼斯、梅罗维茨的经典观点,结合多位名家的经典著作为师生们做了“媒介即环境”的重要论述。“它(媒介)开启了我们新的实验和实践方式,而没有这个装置这个世界对我们来说是不可通达的。”黄教授说。

针对新媒体时代下传播形态在不断改变,黄教授介绍了大众媒介的标准化放射模式和移动数字媒介。黄教授用普通人使用的手机为例,将移动数字媒介比作“千手观音”,介绍了移动媒介与人密不可分的关系及其量身传播的特点。其中,黄教授从“既是中介又是终端、流动传播即传播流动、多重感知与多重现实、共享‘通信价值’和通信规则”四个方面,结合唐·伊德、曼纽儿·卡斯特等的著作对量身传播进行了解释。黄教授认为,传统大众媒介类似于“农耕主义”,意在将变动的社会固着为点,而人-手机的移动数字媒介类似于“游牧主义”传统,暂时固定着是为了不断移动。

报告会最后,黄教授为新闻传播学科的创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表示:“新闻媒体要成为新闻聚合媒体,媒介要重新理解什么是‘原创报道’,掌握某种数据的能力,以及能从中创造价值的能力,将日益成为新闻媒体的重要技能。”



黄旦教授作报告



郑素侠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刘宪阁教授进行总结



报告会现场


                                          (田鑫宇)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