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家进课堂第九十五讲:中原工学院熊铮铮博士对话2017级穆青新闻实验班
11月19日,应我院邓元兵老师邀请,中原工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教师、文艺与传媒博士熊铮铮老师来到2017级穆青新闻实验班的课堂上,就“信息可视化传播”做出分享。
课堂上,熊老师结合自己七年的留学与工作德国的经历,为未来的新闻工作者们带来一场“饕餮盛宴”。
“可视化信息契合了网络时代的碎片化阅读,而我们天生就是视觉化动物。”熊老师开门见山地指出信息可视化的原因和必要性。她说,可视化是把信息从无形转换成有形,将理性认识转化为感性认识的过程。可视化,方便了受众去“看”,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对于一个现代人而言,如果没有经过视觉素养教育和训练,也是一种“文盲。”随后,熊老师通过各种象形图的介绍及制图要素的介绍,告诉同学们要有意识的学习、培养设计思维,学会梳理信息,形象地表现复杂的信息逻辑。
图文并茂,两翼齐飞,是报刊视觉化尝试的开端。而在当今融媒体时代,具备一定的图像知识是必要的。熊老师指出,生活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一定是视觉化的信息能够吸引人们,如《人民日报》的中央厨房、图解新闻、游戏新闻等。
信息可视化、传播形象化,不是一蹴而就。对于如何培养这种能力,熊老师通过干货分享及举例分享,告诫同学“只有多看才知道信息应该如何展现,看得多的时候,才会有灵感和联想,在今后的创作中也会如鱼得水”。
分享结束后,邓元兵老师坦言道,如果从小部分人群抓起,趁着思维模式还未定型,多接触一点东西,是很有必要的。
近一个半小时的分享,邓冉同学意犹未尽:“总的来说,一节课下来,干货满满。老师的分享让我对于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图像、视频等可视化信息有了更深的了解,也为今后新媒体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供稿人:赵奥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