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香港浸会大学郭中实教授做客我院传媒名师名家讲坛




12月10日上午,应我院邀请,香港浸会大学新闻系教授、传理学研究生课程主任、《亚洲传播学刊》副总编辑郭中实教授做客我院传媒名师名家讲坛,于院办四楼报告厅为我院师生作了一场题为《新媒体的多重研究视角》的专题报告。本场讲座由张淑华副院长主持。

报告会开始前,郭中实教授回忆起小时候在河南生活的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河南的深厚情感。他表示,这是他第一次做客郑州大学,希望自己能为大家带来一场轻松易懂的学术讲座。

郭中实教授首先谈到了自己对新媒体的反思。他提出了一个问题:“新媒体中的‘新’到底是什么意思?”郭中实教授并没有直接给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而是分析了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娱乐方式,通过“以前在院里踢球,现在玩手机游戏”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抛出了他的观点:不要看形式上的变化,要关注追求的本质是否有变化。借此观点,郭中实教授用生动幽默的比喻重述武松打虎的故事,他把店小二对武松的劝告比喻成“朋友圈”,把官府贴出的告示比喻成“央视新闻”,认为新媒体从本质上看,没有发生根本变化,不同时代的“新媒体便是不同的“新”。

既然新媒体在本质上没有发生变化,那么变化的是什么呢?郭中实教授认为有两个变化:一是内容,二是“去公化”。在他看来,如今的新媒体内容变得简短且平庸,这个变化导致人们主动接触各种资源的欲望消失,人们的追求正从形而上的崇高追求变成对自己感官的满足。而新媒体正在朝向个人发展,逐渐有了“去公化”的趋势。郭中实教授表示,这些变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数字鸿沟,他认为新媒体的变化虽然使人们沟通更加便利,但却扼杀了人们求知的欲望。

除了对新媒体的一些反思,郭中实教授还谈到了大数据时代和人工智能。郭中实教授认为,在大数据的背景下,人们所做的一切事都在被“监视”着。至于人工智能,他表示人工智能的普遍应用将会导致人类能力退化,甚至会让人们变得机器化,丢失掉原本属于人类的情感和思想。但是面对这些新变化,郭中实教授表示我们既不用感到悲观,也不能特别乐观,而是要跟着潮流走。

报告会最后,现场师生纷纷向郭中实教授提问。郭中实教授就“新媒体‘去公化’”、“民族主义”和人机互动等问题一一解答。他还鼓励新闻学子要敢于主动抓住话语权,积极提出问题,并欢迎同学们赴港深造。



郭中实教授作报告



张淑华副院长主持报告会



报告会现场



供稿人:徐岚霄

摄影:尹江滕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