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重走穆青路,探寻延安魂


——记我院2017级穆青班师生延安采风活动





坚定新闻理想,传承革命精神。1228日至30日,我院2017级穆青新闻实验班师生一行33人赴延安采风。《新闻写作》与《新闻采访》课程任教老师张举玺教授和王一岚博士主持多次现场教学。新闻系郭克宏副教授,本科生2017级辅导员李涵老师也一同前往,并组织学习心得交流会,为同学们答疑解惑。

三天时间里,师生们先后参观了南泥湾、梁家河、枣园革命旧址、宝塔山、延安新闻纪念馆、鲁迅艺术文学院旧址以及杨家岭革命旧址。寒风凛冽,滴水成冰,零下16度的低温里,这场实践教学依旧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同学们更是满怀如火的热情参与其中。

在正式参观前,张举玺教授反复强调:“大家要记住我们这次出来不是来旅游的,是来学习的,我们不仅要了解那段历史,还要找源,看看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是怎么一路走来的。”记者的职责是将真相告诉远方的人,但不能忘记爱国是记者的第一要义。王一岚博士也提醒大家:“从你进入现场,采访就已经开始了,你们要带着目的去采访。”

首先来到第一站南泥湾。在这里,面对敌军封锁,红军战士们曾用自己的双手与汗水,将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变成“平川稻谷香,肥鸭遍池塘”的陕北江南。望着这片田野,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南泥湾精神。

第二天上午,同学们走进梁家河,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七年的下乡岁月。“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的第二故乡。”在讲解员的介绍下,同学们了解到年仅20岁的习近平挑起支部书记的重担,带领乡亲们打坝淤地,建立知青井,大办沼气池的故事。以习近平为首的知青们以不怕牺牲的大无畏姿态,时时刻刻践行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一页页的画面闪现在同学们的眼前。

下午,穆青班一行来到枣园革命旧址。一口口的窑洞记录着共产党人为中华民族奋斗的历史,他们简陋的摆设,陈旧的书籍,黑白的照片讲述着革命岁月的不易。在宝塔山上,整个延安市的风貌跃然眼前,山上的延安宝塔在炮火纷飞中竟奇迹般地保存了下来。张举玺教授再次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细节能在自己文章中发挥作用。

随后,同学们来到清凉山下的延安新闻纪念馆,这是全国唯一的新闻事业专题纪念馆,广大的新闻工作者正是在延安的窑洞中把党的英明政策,人民的呼声,胜利的希望传递出去,党的新闻事业由此蓬勃发展起来。更令人激动的是,“延安新闻纪念馆”七个大字是由穆青先生题写,同学们纷纷合影留念。

当晚七点半,同学们积极参加了李涵老师组织的学习交流会,分享各自的体验与感受。张举玺教授首先表示自己感动于同学们不怕苦的90后品质,“我们想做就一定会去做。”同时他更谈到一位新闻记者应有的担当与责任。杨硕同学说:“谢谢学院给的这次机会,让我看到这些平常在书里的名字,他们作为一个人的样子更加鲜活的展现在我面前,收获很大。”马小凯,崔国玉,邓冉……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手发言,纷纷表达此次学习的收获与感动。

李涵老师深有感触,她讲道:“延安是一座有魅力的城市,不仅是它的自然风光,更是保存完整的历史遗迹。在这场和伟人穿越时空的交流中,时代变了,但新闻理想没有改变,愿你们脚下有泥土,心中有光芒。希望大家在属于你们的时代熠熠发光。”

在交流会的最后,王一岚博士感叹道:“这是我第三次带着穆青班来了,每次来的感受都不同,但每次都像朝圣一样。当站在宝塔山上的时候,阳光打在你身上的时候,仿佛就踏进了当年火热的延安,在历史的长河中穿梭。此外,梁家河是习近平总书记成长的原点,两代领导人都在延安这一地方吸取原料,都从这里出发,把我们的祖国带到今天。”

30日上午,穆青班一行参观了鲁迅艺术文学院和杨家岭革命旧址。在鲁迅艺术文学院,同学们更是兴奋地询问讲解员穆青先生曾在这里学习的故事,他是文学系第四届学员,曾在这里度过近三年的学习时光,之后便跟随解放日报、新华社奔赴前线。

这次的延安采风活动,同学们不仅锻炼了新闻实践能力,更真切感受了那相信奇迹创造奇迹的一代时光,延安魂凝聚在这片红星照耀的土地上,也永远闪耀在人们心中。作为新一代的新闻工作者更要坚定理想,追寻先辈的脚步。


 参观延安新闻纪念馆



 同学们在梁家河采风



 讲解员为同学们介绍枣园革命旧址



  张举玺院长在南泥湾现场教学



 参观杨家岭



 讲解员介绍鲁迅艺术文学院

(供稿人 毛艺璇)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