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举办“享受阅读”读书分享会
为了提升广大师生对阅读的兴趣,更好地分享读书经验、交流读书心得, 4月22日,第24个“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时,我院举办了主题为《享受阅读》的读书分享会。新华社原总编辑、我校新闻与传播学科首席教授南振中先生出席本次读书分享会,我院副院长张淑华、郑素侠,副处级干部孟春建,工会主席、新闻系主任周宇豪和师生代表共120余人参加本次活动。本次分享会由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
我院新闻系褚金勇博士以《读书的风景:传媒时代如何优雅地阅读》为题为大家进行分享。他首先分析了信息化社会的现状,他认为,当前是一个手机缠身、信息焦虑、思维碎片化的传媒时代。在这样的环境下如何优雅地阅读?褚金勇老师分享了自己的阅读经验:让自己静下来;培养一种专注力;回归书籍和经典。
从儿童时期的读书经历谈起,党东耀教授为师生分享了他的读书历程——少年读小说,青年读人文丛书,成年读学科系列。大量阅读后,党老师总结出自己的读书感悟,他认为读书可以改变人的思维方式;围绕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进行阅读,可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张淑华教授具有非常扎实的学术素养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她从文献学角度切入,从文献综述的作用、文献综述的误区,如何去写、发现有价值的文章等四部分为现场师生讲述了如何写文献综述。张淑华教授建议,要明确综述目的,明白问题和价值导向的思路,要善于运用克雷斯威尔五步文献综述法。
生命是一场旅行,读万卷书便是与一万个人谈话。新闻系副教授李凌凌博士少年时接触的书籍多是文学作品,而新闻的学习让她开启了纪实类作品的阅读。结合自己的阅读体验,李凌凌老师认为,阅读的过程是对外部世界的探索,也是对自己内心疑问的求索与回应。
兴趣性读书和工作性读书是广告系主任颜景毅博士常用的两种阅读方式。他认为兴趣性读书虽不一定有直接用处,但最终还会呈现在自己的思维、思想和表达中。而工作性读书需要深度思考,需要认真阅读经典书,阅读前沿书。
本硕博毕业于复旦大学的谢晨静博士,结合自己读博期间的一门课程为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收获。她认为,我们在阅读新闻传播学书籍时,要有开放的视野,不仅要关注传播和媒介,也应该和其他学科展开对话。她建议,在阅读时要把理论和思想还原到具体的学术和历史场景中,学会建立文献的逻辑关系。
常燕民副教授从学习历程、阅读层级和收益困惑三方面汇报了自己的阅读成果。独特的求学经历和跨学科的学习过程让常燕民老师感受到了跨界阅读的魅力。
围绕自己的读书习惯,周宇豪教授为现场师生分享了自己的读书方法。他习惯阅读纸质书籍。半个月阅读一本理论书籍,喜欢在概念上咬文嚼字;而历史和人物传记类最多两天阅读一本。在读书感悟上,周宇豪教授倾向于“强博闻、弱强记”。
最后,孙保营希望各位师生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要“享受阅读”,通过阅读,丰富自身内涵、释放工作压力、拥抱多彩生活,走向更好的自己。希望广大师生培养“多读书、读好书”的院风学风,为培养更多卓越的新闻传播人才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为了提升广大师生的对阅读的兴趣,特别是对纸质阅读的兴趣,近年来,我院非常重视师生的读书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2016年至今,该院召开了23期博士读书沙龙;2018年,学院师生开展的读书会活动达80余次;2019年寒假归来,研究生、本科生各个班级都开展了读书分享会。可以说,读书、分享、交流已经成为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常态”。
南振中先生出席读书分享会并与分享教师合影留念
我院党委副书记孙保营主持读书分享会
褚金勇博士分享
张淑华教授分享
党东耀教授分享
李凌凌博士分享
常燕民副教授分享
颜景毅博士分享
周宇豪教授分享
谢晨静博士分享
(文:徐岚霄;图:陈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