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为我院师生作学术报告
应我院邀请,6月14日下午,我院校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李彬教授在我院四楼报告厅为师生作题为《反思中国传播学》的专题报告。我院新闻系刘宪阁教授、网络与新媒体系李凌凌副教授及一百余位师生聆听报告,本次报告会由我院新闻系主任周宇豪老师主持。
李彬教授以1995年全国传播学会议切入,他用“最好的时代”和“最糟的时代”来形容中国传播学的发展。当代中国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传播学者及传播学作品,但也出现了很多作品“不痛不痒”、“装神弄鬼”的问题。
20世纪初,传播学被引入中国,慢慢成为“潜流”,发展得悄无声息;20世纪末,中国传播学又经历了三次突进:1980年代,科学的传播学消解了政治的新闻学,中国传播学研究一味学习西方,忽视了社会和国家背景的不同;1990年代,传播学研究更加注重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取得了学科化、规范化和体制化的成果,但也延续了去政治化的政治和唯心唯物思想之间的争辩等问题;改革开放30年后,许多学者开始回顾传播学的发展,反思西方理论的同时开创中国学说。在这个过程中,政治自觉和文化自觉逐渐提高,涌现了赵月枝、吕新雨等一批对传播学有深入研究的中国学者,他们开始了世界视野下有中国立场的传播研究。在谈到传播学的本土化激发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谁更具有普世性和特殊性的矛盾时,李彬教授强调必须将引进的知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不能脱离中国国情。
通过对比中美传播学的不同逻辑起点,李教授认为中国传播学表现的是理想主义的世道人心,主要体现为个人的正心诚意、社会的将心比心、和天下的心心相印。他指出,年轻一代在未来不应固步自封,要博览群书,进行跨学科的学习和研究,拓展视野去发现更多有价值的内容,在研究中做到“大开大合,大破大立”,推动传播学研究的进一步完善。
我院刘宪阁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鼓励同学们要脚踏实地研究现实问题,不要被框在固有的理论之中,学会独立思考,从而为以后的学术发展作出改变和贡献。(文:詹玥;图:刘娟)
李彬老师作报告
周宇豪老师主持报告会
刘宪阁老师总结报告
李凌凌老师与李彬老师互动交流
报告会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