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导师进讲堂”之六:
中国传媒大学博导、《现代传播》责任编辑潘可武老师谈《媒介视角中的网络剧》
10月11日上午8点至12点,应我院宗俊伟老师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博导、《现代传播》责任编辑潘可武老师走进研究生《影视剧类型叙事研究》课堂,在中核816视频演播实验室为2018、2019级艺术学专业硕士作了题为《媒介视角中的网络剧》的专题讲座。
潘可武老师指出,网络剧的产生和互联网密不可分。互联网新媒体不仅是网络剧传播的平台,也是网络剧存在可以触摸的形态。受众从接受者到创作者身份的模糊性,使得对网络剧的认知不能不考虑用户的需求,以及互动性等对网络剧文本创作产生的影响。潘可武老师将网络剧置于大众传播的框架之中,从媒介的角度,考察媒介的变化所催生的网络剧与传统电视剧、电影的传承与发展关系,从一个侧面勾画网络剧的本质特征。网络剧有两个支点,一个是网络对它的规定性,一个是网民对它的要求。网络剧随着互联网发展而发展,对网络剧的认知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其自身的本体特征将在这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得以逐步展现,必将获得独立的艺术身份。讲座过程中,潘老师结合热播网剧的大数据分析,并以《白夜追凶》《纸牌屋》等高分网剧为例,为同学们讲述了网剧的独特美学形态及存在价值。在提问环节中,潘老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关于网络大电影传播、短视频发展前景等问题。
潘可武老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影像美学与视觉传播,开设有《视觉传播》等课程,著有《镜界—电视剧的视觉传播》等著作,曾在《当代电影》等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视剧传播中视觉形式动力机制研究》等多项课题。
潘可武曾执导大量纪录片、广告片、微电影等,创作多部电影剧本,其中中国传媒大学百集电视系列片《中国院士》获国家音像制品奖,担任摄影的独立纪录片《何以为食》入选半岛电影节竞赛单元。(文:张雨霏,图:孙怀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