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家进课堂第128讲:薛世君谈新闻评论写作的“三板斧”
10月31号上午,应我院魏猛老师邀请,河南日报主任记者、新闻评论员薛世君老师走进2017级穆青新闻班《新闻评论》课堂,同穆青班学子交流新闻评论写作的知识与技巧。
薛世君老师首先谈起自己与新闻评论写作的结缘。他坦言:在读大三时(2004年)开始写时评。当时自己在羊城晚报实习,写了一篇关于“民工荒”的评论,发在中青报“青年话题”栏目,很受鼓舞,就一直坚持了下来。
薛老师说,纸媒衰落,但评论继续。与十年前相比,时评的文体式微,但观点生产蒸蒸日上。目前,观点生产平台的迭代速度加快,问题渐趋复杂,公众对新闻评论的期待和要求越来也高,新闻评论员在可预见的未来仍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对于新闻评论学习者来说,撰写新闻评论所锻炼出来的逻辑能力和表达技巧将会成为其专业发展无可取代的核心竞争力。为了写好评论,一定要有信息基础和知识储备,初学者可以通过建立资料库来分门别类地搜集资料,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使自己成为某一个领域的“专家”。
薛世君老师把评论写作的技巧归纳为三个步骤,及选好一个话题、找准一个角度、提炼一个观点,他把这三个步骤称为评论写作的“三板斧”。新闻评论的选题应该避开死稿的误区和雷区,投媒体和评论编辑所好;选题确定以后,通过对事件的逻辑推理和判断,我们可以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切口进行写作,而非面面俱到;观点可以通过讲故事、举例子、摆数据、借理论、用科研、引名言等方式来论证,必须做到在逻辑上能够自圆其说,即论据支撑充分、论证链条无破绽。薛老师说,初学者可以通过阅读分析优秀时评,来提高自己的写作技巧。
薛世军老师还与同学们分享了党报评论写作的经验与技巧。薛老师说,新闻写作要因时而动、顺势而为,发表和写作稿件要理性、专业、科学和包容,不能为赋新词强说愁。党报评论员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守住“不出错”的底线,从事实中提出新问题、进行新思考、提出新观点,对理论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最后,薛世君老师希望同学们:在新闻评论中,要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知道方法,绝不等于消化了方法。只有通过多读、多写、多看来反复锤炼,才能把方法转化成习惯,才能真正无招胜有招。(文:赵奥博 张远 图:李雨函 张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