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专家进课堂第168讲:作家李树波博士谈写作技能
2022年4月7日上午,应我院王茜老师邀请,作家、前媒体人李树波博士走进2019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英语新闻》课堂,以“写作技能:媒体人生涯立身之本”为主题,在腾讯会议平台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在学界和业界有关写作技能的心得与经验。
李树波,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媒体研究博士,曾任《经济日报》记者,《南方都市报》市场部运营总监、副总经理,挪威奥斯陆大学高级讲师。现从事专职写作和文学翻译,为挪威非虚构作家协会会员,为《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纽约时报中文版》等媒体撰稿,出版《艺术的金枝玉叶:西方绘画》《艺眼千年:名画里的中国》等著作。
首先,李树波博士介绍了自己的从业与写作经历。她谈到,在《经济日报》的工作使她懂得了记者应该在各色人等前保持平等的心态,并且应当注重对资料的保存和积累。同时,李老师在工作期间萌生了探究媒体背后深层理论的想法,前往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进行深造。接着,树波博士讲述了非虚构写作的四种作用:(1)VIP沟通,无论是研究计划、申请信还是发言稿,写作就是在与人进行交流和沟通。(2)个人表达,写作中一定要有自己的声音和观点。中国学生在写论文时常常使用“我们认为”“众所周知”等类似表述,缺乏自己的观点和声音。(3)知识升级,在最前沿的领域作出哪怕一点点的学术贡献,是学者最大的成就感所在。(4)知识传播,传递大众不熟悉的知识,扩大知识的可及性。之后李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写作技能的主要构成,主要包括研究技能和迭代技能两部分。研究技能包括占有资料、占有不同语言的资料、反向拆解(reverse engineering)、主题性拆解和收集不同代表观点和采访。迭代技能包括大纲-初稿、吸纳新资料后迭代、吸纳不同观点后迭代、重复审阅后迭代和他人审视后迭代。李老师强调,写作一定不能等所有资料都搜集完整再进行,而是要先写出来,而后不断地编辑修改、完善。
讲座最后,李老师对王茜老师和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对于如何积累资料,她推荐了申克·阿伦斯的《卡片笔记写作法:如何实现从阅读到写作》中的“卡片式写作”,即将有感想的语言记下来,作为一个凭证(reference),然后用若干条笔记组成一个框架。
写作是新传学子的立身之本,本次活动加深了同学们对写作的理解,对于日后的学术论文或新闻稿件写作都有所助益。
(图文/王馨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