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博士论坛第38讲:郑达威副教授主讲“传播学研究中的技术哲学”


 

最近,ChatGPT话题引爆了业界和学界的讨论,也引发了社会各界对于人与技术关系的重新审视。2023年3月4日下午,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38期博士教师学术论坛就以“传播学研究中的技术哲学”为主题深入讨论了人与技术关系的问题。本次论坛的主讲人是郑州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传播技术史领域研究专家郑达威老师,同时邀请了《新闻爱好者》杂志副主编施宇老师以及新闻与传播学院广电系副教授王振宇老师座谈交流,褚金勇副教授担任主持人。

 

郑达威老师首先从整体的角度对技术哲学进行了介绍。接着,郑达威老师从三个部分来展开探析本次的主题。首先是对技术概念辨析,郑达威老师借用了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中对技术的定义,即技术是自我意识的外化。用通俗的话来讲,这句话是说所有的技术都是由人产生的,是人的意识实体化的产物。在理解技术概念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认识技术哲学。

 

其次,郑达威老师对于技术哲学进行了分类。第一类是社会——政治批判,郑达威老师带领我们从四个领域来梳理这一类技术哲学的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在经济领域,代表人物是马克思,他看到了机器对人的劳动的取代作用,即“机器吃人”,并且带来了人的异化;政治领域的代表人物是马尔库塞,他提出了技术合理统治,即政治领域是如何通过技术影响人的,比如大众媒体的宣传会使人的思考变得单一,久而久之人就变成了单向度的人。同时郑达威老师也警告了倘若社会的变得“单向度”就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一个有活力的社会必须要保证多样的可能性。知识领域的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他看到了作为意识形态的技术,也看到了技术可能会使人追逐事功性,从而让人失去对未来更加美好的生活的向往。语言领域的代表人物是芬伯格,他提出了技术代码的解释规则,认为任何技术都决定着相应的规则,人们在使用这些技术的时候也会无意识被规则所束缚,语言中的技术代码可能会使的人们的思想被禁锢。第二类是哲学——现象学批判,主要代表人物是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他们的科学即真理以及技术座架思想发人深省。郑达威老师结合我们日常生活中易于理解的小事,以小见大,剖析技术哲学。

最后,郑达威老师结合古今中外的案例来讨论传播学中的运用。郑达威老师先是将技术哲学与媒介环境学派进行了对比,认为两者具有相似点,技术哲学不是科学哲学而是偏向批判理论,认为技术源自人的意识,如果反过来压迫人的发展,就要审思与批判;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技术不是客观存在,媒介技术具有意识形态,同样是从批判的视角出发。郑达威老师还具体谈到了印刷术的技术哲学问题,列举了《作为变革动因的印刷机》中金属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三大运动的观点,结合中国印刷术在宋明党争中的作用,对比中国印刷术对社会的影响,让人能够对技术哲学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对话与谈环节,主持人褚金勇老师对于郑达威老师的精彩分享进行了简单的总结。王振宇老师从自身摄影专业出发,通过介绍照相机的发明过程来思考人与技术的关系,提出技术在不断发展,而人的作用在不断下降,引人深思。施宇副主编梳理了人兽之辩谈到人机之辩的演进历程,并告诫我们:人在利用技术过程中不能迷失自己,人们要对技术的发展持审慎的态度,技术不能无序发展,否则就是人类的悲哀。随后,他就自己的编辑期刊的经验,就如何写论文的问题向同学们传授自己的心得,提出了“问”“小”“清”“新”四字口诀,让人受益颇深。刘宪阁老师从“术业有专攻”出发引经据典,结合自身感受发表对于技术的看法。

这场论坛营造了紧张又融洽的学术讨论氛围,不但让老师们增进了了解与对话,也让广大学生开拓了学术视野。老师们在讨论中提出的学术问题的凝练、理论方法的应用等问题对于学生开展研究也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唐頔蕊供稿)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