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我院开展2023年“重走穆青路——走进新华社”实践教学活动



5月9日,我院开展“重走穆青路——走进新华社”实践教学活动,追寻穆青足迹,传承新闻使命。本次活动由我院党委副书记李国栋、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宪阁、辅导员杜建锋、熊杰、刘子晨和景典老师带队,2022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2020、2021级穆青新闻实验班学生共78人参加。

上午九时许,同学们到达新华通讯社。首先参观新华社历史陈列馆。同学们一边倾听讲解员的细心讲解,一边观看馆中陈列了解新华社的发展历程。在展柜前,同学们看到了穆青先生的亲笔新闻稿《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以及当年采访的珍贵照片。“课本上的知识来到了现实。”2021级穆青新闻实验班的谭芳参观后说道,“在参观过程中,我们与历史中的名记者对话,通过一篇篇稿件和一幅幅照片,我真切感受到了他们身上那种深入实际的新闻精神。”

接着,大家走进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体验新华社新立方。“新立方”主要由5面LED屏构成,它运用AR、MR等技术,将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融合,突破时空壁垒,给人以沉浸式的体验。同学们站在其中,仿佛穿越历史,回到了瑞金、延安、西柏坡等新华社旧址,身临其境地“参与”和回顾了新华社的发展历程。此外,讲解员还通过视频,向同学们展示了3D全仿真、5G跨屏访谈等全新报道形式。2021级穆青新闻实验班的高路遥表示,通过参访新华社智媒中心,他体验到了新华社在数字智能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各项成果,也感受到了数字智能科技的力量与引领未来的趋势。“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通过5G跨屏技术突破了时空壁垒,我们沉浸式体验了新华社的发展历程,裸眼3D的视觉效果十分生动。”2022级新闻学硕士研究生牛凯利说道。

座谈会上,国内部中央新闻采访中心政文采访室副主任、文化教育领域首席记者吴晶,微信公众平台编辑李永锡与同学们面对面座谈分享。座谈会由新华社人事局周文帅主持。座谈中,吴晶和李永锡分别分享了所在部门的新闻生产过程及其特点。李永锡指出,要巧用新媒体,推动党媒变得生动和有趣,起到春风化雨、凝心聚力的作用;面对新闻热点,要第一时间勇于举旗“亮剑”;要深入探索将新媒体形态应用于重大报道中,做到有深度、有高度、有传播度。谈及新闻理想时,吴晶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在实践中感悟“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含义。在她看来,新闻人永远在路上,要坐得住“冷板凳”,心力和体力上的历练终会内化自身的优良品质。分享过程中,两位记者不约而同谈到对新闻事业保持热爱的重要性。李永锡通过分享任职经历中有趣的报道案例,强调对新闻事业要抱有兴趣,“从事新闻行业要有热爱、有探索有趣事情的主动性,对社会热点始终保持思考。”吴晶则结合个人在西部地区采访的经历,说明获得感和成就感在支撑她完成一线工作时所起的重要作用。她着重表示,我们应珍视个人身上的一切可能,始终对新闻事业保持热爱,要“不忘初心”。分享结束后,丁桂扬、刘懿丰等同学与老师们互动交流。2020级穆青新闻实验班的盛浩林感慨道,通过两位老师生动又富有哲思的观点分享,我深刻地体悟了勿忘人民的院训精神,也更加坚定了学好本领投身新闻事业的决心

下午三时,师生一行到新华媒体创意工场进行参观。在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大家依次参观了MR智能演播厅、5G新媒体实验室,了解了MR、AR等技术加持下新闻生产的台前幕后,并了解了新华社数字人“筱竹”的生产过程和技术优势,对新华社融媒体发展方向的新成果有了新认知。2020级穆青新闻实验班的赵语艺表示,大家都被国内唯一的Milo设备所深深震撼,有幸看到了新媒体传播最前沿的技术和成果这也激励着同学们向着更高的平台努力进发

本次重走穆青路——走进新华社活动,同学们受益匪浅,在实践中打开对于媒体融合的新视野。“对党忠诚、勿忘人民、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新华精神,会一直激励着同学们为党和国家的新闻传播事业贡献自己更大的力量。(文/李可欣 杜慧敏 图/马浩然 沈静雯)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