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踏寻穆青足迹,弘扬红旗渠精神”--“重走穆青路”高校联盟林州行

日期:2025-03-17    浏览量:

为传承红旗渠精神、追寻穆青新闻足迹,3月15日至16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了新闻理想教育与“重走穆青路”高校联盟林州行活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上海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安徽大学、云南大学、河南大学、郑州大学等高校的40余名师生共同参与了此次活动。

3月15日参与活动的师生走进红旗渠纪念馆,跟随讲解员回顾林州人民战天斗地的壮阔历程。在参观“千年旱魔,世代抗争”展区时,王水娥因水自缢的悲剧、500年内出现五次的“人相食”记录,让在场学子肃然静默。而在“英雄人民,太行丰碑”展区,穆青笔下“凌空除险”的劳模任羊成事迹则令师生动容,穆青曾这样描述任羊成:“我忘不了他腰间的那一圈老茧,忘不了他那满身的圪针,更忘不了一个普通农民对党对人民的那颗赤诚的心。”

在纪念馆前的草地上,师生代表们围坐一团,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怀东老师以“为什么要重走穆青路”为主题,展开了生动的现场教学。他从穆青在河南的足迹谈起,列举了穆青七访兰考、八下扶沟、四到宁陵、十进辉县、两上红旗渠的事迹,指出“穆青的作品饱含对人民的情感”。同时,王老师抛出疑问:在新闻客观性原则确立之后,在这个足不出户做新闻的时代,我们如何平衡客观性与情感?他提出,我们要像穆青先生一样,脚步深入到人民群众中,去体验情感,去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

随后,师生前往红旗渠青年洞,仰望绝壁上镌刻的修渠印迹。郑州大学研究生王棋表示:“经过青年洞,看着头顶的痕迹,好像能听见当年铁锤钢钎敲击的声音。红旗渠不仅是工程奇迹,更是人民的精神史诗。”

16日上午,参与师生走进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探寻中华文明的根脉。甲骨文的演变、青铜器铭文的厚重,让学子们惊叹于汉字承载的文化基因。“文字是历史的见证者,正如新闻是时代的记录者”,郑州大学研究生李梦涵表示,“作为新闻学子,我们既要守护文化根脉,也要用创新表达讲好中国故事”。

返程途中,云南大学研究生刘德林分享感悟:“重走穆青路,北上太行山,参观林州红旗渠。高山无言,渠水有声,红旗渠精神振聋发聩。”安徽大学研究生张若雨表示:“重走穆青路让我遇到了许多优秀的人,虽然我们不了解彼此,但是我们有着共同的目标。”

此次“重走穆青路”林州行活动,不仅让师生们深入了解了红旗渠精神的内涵,也使大家更加明确了作为新闻学子的责任与使命。未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将持续深化新闻理想教育与“重走穆青路”高校联盟活动,鼓励新传学子以穆青先生为榜样,脚踏实地,深入基层,关注民生,努力成为新时代有温度、有深度、有高度的新闻传播人才。(文:李博宇;图片:邹恩俊 徐广炫)

地址: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编:450001
建议1920×1080以上分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