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的新闻生产流程是什么?新闻如何呈现?新闻人的职业前景怎么样?带着上述问题,5月23日,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系和网络与新媒体系师生到洛阳日报社开展了一场认知实践教学。通过座谈交流、实地参观与沉浸式体验,了解现代主流媒体的生产流程和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深化对专业前景的认知。
同学们首先观看了洛阳日报社的宣传片,洛阳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李勇回顾了报社77年的发展历程,强调“守正创新”是媒体人的使命,他结合自己上学时看到的报纸生产流程中浇铸铅版的情景,对比现代的新闻生产技术,向师生们介绍了洛阳日报社媒体融合的发展情况,他说,目前,媒介技术呈现加速度发展的态势,希望新闻学子对未来要保持想象力、好奇心和对新鲜事物的冲动。希望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洛阳日报在产学研、国际传播等领域深化合作,不断谱写合作的新篇章。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宪阁教授首先感谢洛阳日报社领导给予的盛情接待。他说,到洛阳日报社开展认知实践教学是同学们了解新媒体生产和传播业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的重要机会。《洛阳日报》在解放战争的炮声中诞生以来,不断自我革命,以适应新形势、新技术的发展。洛阳日报社不断创新的实践与穆青先生致力于推动新华社革新新闻教育、新闻报道形式和新闻生产技术的精神是一致的。新闻学子只有不断创新,才能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和以“勿忘人民”为核心的穆青精神落在实处。而且,今天的媒体人更需以创新思维讲好中国故事。
座谈会上,洛阳国际传播中心平台运维部总监李鹏鹏介绍了中心成立以来内容生产和传播的成果;洛报融媒采集中心资深记者李雅君分享了自己大学毕业以后找工作的经历和在洛报融媒采集中心做时政报道的心得体会;掌上洛阳客户端编辑部副主任李娜介绍了“@掌上洛阳”的运营情况。
座谈会结束后,师生们分批参观了洛阳国际传播中心、视觉梦工坊影视制作部、掌上洛阳和洛阳网,并亲自体验了洛阳日报最先进的内容生产新技术。
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副主任刘宪阁、新闻系支部书记王一岚、新闻系主任魏猛、网络与新媒体系支部书记姚鹏、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杨勇,新闻系教师常启云、褚金勇等带队参加了认知实践教学。 (供稿:谢玮欣,图:芦煜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