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7日上午8点半,李彬教授特约研究员聘任仪式暨穆青与中国新闻学研究学术恳谈会在穆青研究中心120会议室举行。
李彬教授(1959-),籍贯河南正阳,生于乌鲁木齐。郑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新闻方向)“七七级”,1984年起执教于郑州大学新闻系。1995年到中国人民大学跟随方汉奇先生读博,1998年调入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01年调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任教。
新闻与传播学院正处级组织员、副院长(主持工作)张淑华教授在致辞中,首先欢迎李彬教授作为杰出校友回母校进行学术交流。随后介绍了学院近年在学科建设、师资队伍、项目申请等方面的发展,着重介绍了穆青研究中心作为学术平台取得的进展和面临的挑战,并请李老师为学院和中心发展出谋划策。
李彬教授感谢学院和中心的诚挚邀请与周到安排。他深情回忆起在郑大期间的读书生活和任教岁月。他表示自己早年关注传播学,近年则有感于学术现状逐步转向为中国新闻学鼓与呼,尤其是主编的《中国新闻学丛书》(已出25种)入选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他欢迎学院和中心老师积极为丛书投稿。
李彬教授在分享中谈到自己对清华大学新闻学院创始院长、原人民日报总编辑范敬宜的钦敬之情。对与范院长惺惺相惜、颇为相得,且同为中国共产党新闻人优秀代表的河南老乡穆青,亦是赞赏有加。特别是对南振中先生任院长时期力主以勿忘人民为院训,更是由衷称赞。
李彬教授荣休后仍然笔耕不辍,对当下的学风及学术现状更是痛心疾首,剀切陈辞。他分享了这两年特别是今年以来发表的几篇“大文章”背后的忧思所在和写作历程。正因深情投入,有次写完后甚至休息了一个星期才缓过劲儿来。他鼓励学院和中心师生,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要秉承穆青勿忘人民精神,时刻不能脱离新闻实践,不能脱离群众生活,不能脱离中国实际。这样的学问,而不是一些华而不实的屠龙术,才是真学位,才是值得努力的方向;这样的新闻学,才能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将近十年前在219讲话和517讲话提出的新闻学作为支撑性学科的重要任务。
李彬教授任教清华期间曾经担任主管教学的副院长。他对学院的重走穆青路实践教学,和中心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探索也给与了充分肯定,并对下一步的科研、教学等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李彬教授还与在座师生就大家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亲切互动。他温文尔雅的风度,平易近人的气质,生动形象的讲述,让大家如沐春风,近距离感受到一代名师的风范与魅力。
鉴于李彬教授对中国新闻学和穆青研究的重要贡献,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心决定聘任他为特约研究员。中心研究员、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张淑华教授为李彬教授颁发聘书。
郑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郑素侠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郑达威教授,新华通讯社-郑州大学穆青研究中副主任王晓宁、刘宪阁,以及中心研究员褚金勇、常启云、王一岚、魏猛,学院年轻教师刘子晨、王超和博硕研究生等十余人参加活动。
本次学术恳谈会,也是穆青研究中心战略务虚讨论、新闻系专业发展咨询和重走穆青路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系列活动之一。恳谈会之外,李彬教授还进行了面向本科生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讲座《新闻与读书》和面向研究生的名家讲座《新中国与新文化》等多场学术交流。
(通讯员:穆新,摄影:陈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