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李长栓教授莅临我院做学术报告

    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李长栓教授莅临我院做学术报告

    331日晚,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翻学院副院长(主持工作)李长栓教授应邀做客郑州大学外语学院,为师生做了题为“口译的三项挑战和应对办法”的学术报告。报告由外语学院英语系主任、郑州大学口译研究中心主任夏莉博士主持,院领导、各专业老师、翻译硕士及部分本科生聆听了此次报告。

    报告开始前,外语学院钱建成院长为李长栓教授颁发聘书,聘请李长栓教授为郑州大学外语学院兼职教授。随后,李教授以发人深省的问题:“口译需要学习吗?”拉开本次报告的序幕。李教授以古时土著的交流为例,通过极具感染力的音乐和想象,生动地再现了土著居民交流的方式。由此得出结论,口译是自然而然的交流方式,翻译是一种本能。结合当今翻译的现状,李教授提出,从古至今,翻译的职责虽未改变但工作的条件变了——从简单的生活交流到今日的工作需要,如果语言不过关或者内容不熟悉,必将成为翻译的障碍。至此,便引出此次报告的主题——口译的三项挑战:听、记、说。具体表现为:听不懂,记不住,说不出。李教授结合实例,对以上三种挑战提出了常规应对办法、教学意义及对译员的启示:

    首先为了“听得懂”,就要具备基本的听力能力,熟悉活动背景和充盈专业知识。听力的重点在于“Who is speaking to whom, about what, when, where and why?”李长栓教授成就卓著,却谦称自己是“伪学者”,因为自己的翻译经验并不来自于学术研究,而源自于以研读会议记录为途径的多年翻译实践,由此可见实践在口译中的重要性。李教授接下来指出了对口译教学的意义:建议口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所学新闻与会议的资料,并训练学生专注听讲和逻辑思维能力。为了更好地达到训练效果,可以采用情景模拟的口译课堂练习;为帮助学生了解背景,提前告知会议内容,甚至可以开设专门的口译准备课。此外,平时应通过敦促读书和开设讲座来系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结合自己为中国和美使馆的翻译经历,李教授强调了“听得懂”对于译员的意义,并鼓励译员听不懂时要大胆要求澄清;并且指出“翻译是思想的理解和再表达”,故“听得懂”是口译的基础和重要的一步。

    其次,为了“记得住”,李教授指出要采取脑记和笔记相结合的方式。脑记需依靠逻辑与画面,而笔记则需注意格式和记录方式。口译教学的过程中,训练脑记时应让学生再现讲话逻辑,无笔记复述或翻译,抓整体放细节,并做充分的准备;训练笔记时,应教授学生系统的笔记方法,适当使用笔记符号。为了辅助记忆,突出逻辑关系,笔记应采用纵向,内缩与并列的记录方式。李教授进一步建议译员:“较短的内容采用脑记,较长的则采用笔记;理解困难时停止笔记,听得轻松时多做笔记。”

    接着,针对最后一点,若要说得出,则需在理解的基础上重新表述,借助短期记忆和笔记,整理逻辑,按时间或因果顺序表达。对于口译教学和译员来说,需追求与原文的逻辑对等;细节可以暂且不管;切记不要编造,知道问清楚再说;如果笔记妨碍理解,请果断放弃;译员可以要求发言者配合。以上三大点,便是应对挑战的三项常规方法。

    最后,李长栓教授以幽默的语言,慷慨地提供了屡试不爽的应急办法。在没听懂时,应大胆地要求重复、澄清、放慢语速,少说多说,不记笔记;没记住时,应要求重复;不会说时,应解释大意甚至可以询问听众。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要主动听讲,全神贯注,调动一切可以运用的背景知识;有稿时,应规范语言,保证专有名词准确无误;无稿时,要尽量做笔记,如果无法做笔记,可以申请停顿,不求字斟句酌,在确保专有名词准确翻译的前提下,适当融合肢体语言进行指向翻译。

    讲座结尾,夏莉老师对李长栓教授的报告进行了精彩总结,向李教授表示衷心地感谢并组织同学们有序提问。李长栓教授的报告内容异彩纷呈,叙述生动幽默,颇具实践和指导意义,全院师生受益匪浅。此次报告,使老师们完善了高效的口译教学方式,同学们拓宽了口译学习途径,对口译的教学和实践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讯员:王园



    上一条:澳大利亚著名学者Paul Patton教授为我院师生做学术报告

    下一条:俄语系2017届毕业生考研成效喜人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