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测试及习得组**
2024年10月10日下午2:00点,我院青年博士论坛之语言测试及习得组于第四会议室举办了第68期分论坛活动。本期圆桌论坛由杨瑞锦博士主持,语言测试及习得组的赵媛媛博士、叶亚飞博士以及胡楠博士参与讨论。在本次论坛里,各位参会者逐一分享自身研究领域的综述类文章,并深入研讨相关话题的前沿趋向。
杨瑞锦博士所分享的文章聚焦于学术英语写作中的同伴互评匿名效应研究。研究表明,匿名的同伴互评能够提升学生对互评价值的认可度,提供更具批判性的反馈,并增强社会效应。杨博士指出,此研究为教学实践中的同伴互评提供了参照依据,教师应依据多种因素来决定是否采用匿名互评并优化评价方法。赵媛媛博士分享的综述文献运用文献计量学对105篇同行评议文章予以分析,以探究该领域的多个方面情况。研究发现中国学者的发文数量最多,这彰显出国内学界对其的重视程度。在2005 - 2021年期间,研究集中于英语媒介教学对高等教育、民族文化认同的影响、教学所面临的挑战、双语教学作为补充等五个领域。赵博士的分享揭示了英语媒介教学在全球教育中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国学界的研究趋向与广泛关注。叶亚飞博士对“双减”政策下家长教育焦虑问题进行探讨。尽管该政策有助于优化教育生态,但家长的焦虑状况依然复杂,且衡量焦虑的方式缺乏理论依据,因此叶博士认为构建标准化的教育焦虑量表具有较高的现实意义与社会价值。胡楠博士针对数字素养的系统综述显示,自2013年起相关研究显著增多,涵盖对数字工具的理解与使用、数字资源的整合能力以及在数字环境中的批判性思维等多个主题。胡博士指出,在未来的二语习得领域,教师可借助数字工具和技术提升学习者的语言能力,并利用数字化资源开展语言文化的沉浸式学习。
此次圆桌论坛气氛积极而热烈,参会者们畅所欲言,充分展示了不同领域的研究成果与见解。会议成果颇丰,一方面,参会者明确了各自研究在相关领域中的地位和价值;另一方面,不同领域间的交流启发了新的研究思路,促使其他参会者在自身研究中融合相关理念。
(文字、图片:胡楠)
**俄语组**
2024年10月10日下午15:3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68期系列活动(俄语组)成功举办。此次论坛以教研活动的形式开展,我院俄语系讲师李亘博士就“新文科背景下的《一带一路俄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进行汇报,陈胜男博士主持会议,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成员与会聆听并参与讨论。
李亘老师首先简要介绍了新文科建设的背景和要求。新文科建设强调跨学科融合与创新,俄语教育不再局限于语言技能的训练,而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对俄语国家国情的深入理解。“外语+区域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为俄语国家概况类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整合俄语语言教学与区域学研究,可以使学生既掌握扎实的语言基础,又具备对俄语国家全面深入的认识,这种人才培养模式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国际视野和综合素质。接着李老师以具体的教学单元“哈萨克斯坦国情概况”为例,从课程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优化“外语+区域学”类课程建设。
在讨论环节,张玉伟博士指出在《一带一路俄语国家概况》课程建设时,除了融合区域学的相关知识,还可以融入国际关系学相关知识,简要梳理“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让同学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与“丝绸之路经济带”俄语国家的紧密历史联系。余芳博士和马洛丹博士指出,在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环节,可以充分调动同学们的学术兴趣,通过翻转课堂、小组讨论等多样的教学手段让同学们主动查阅“一带一路”沿线俄语国家的区域概况,自主收集资料、分析问题并形成期末的学术论文。此次教研活动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图片:陈胜男)
**英国文学组**
2024年10月10日下午三点半,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博士论坛英国文学组与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68期青年博士分论坛活动。本次论坛由李星博士主持,英国文学小组的陈辉博士、袁洋博士以及特邀嘉宾美国文学小组的张雯博士参与。论坛围绕“中国风与英国审美合法性”这一问题展开,探讨18、19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元素与英国美学国族主义之间的关系。
活动中,李星博士首先介绍了博达伟(David Porter)教授的论文“Chinoiserie and the Aesthetics of Illegitimacy”的核心观点和研究方法,傅达伟用“怪异之美”(monstrous beauty)来概括英国人对中国风艺术风格的矛盾心态:一方面,英国人钦慕中国艺术之美(beauty),大肆购置产自中国的瓷器、漆器装饰居室,甚至欧洲的仿制品都令他们如痴如醉;但另一方面,正如monstrous一词包含有:1.极端错误的;道德败坏的;极不公正的;2.巨大的;3.丑陋的;骇人等负面含义,“怪异之美”暗示英国人在醉心于中国风格的艺术品所带来的异域之美的同时,内心又泛起一种具有排他性的恐惧与不安,由此引发了“国际派”与“本土派”、苏格兰与英格兰、情感与理性、人工与自然的争论,论战的结果是双方各有胜负,而在论战的过程中英国的现代审美逐步确立。
在讨论环节中,陈辉博士认为18世纪中国风的风靡与19世纪哥特艺术和怪诞风格的兴起之间是否存在传承关系,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袁洋博士则从异国情调的角度指出中国风的出现标志着英国对华东方主义的形成。张雯博士指明博达伟的论文具有方法论上的启发,论文将器物研究与文化研究进行了深度结合,形成了具有说服力的阐释框架。
本次论坛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大家在讨论过程中发现了许多新的研究问题和研究思路,约定就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日后小组活动中进一步展开。
(文字:李星;图片:刘哲)
**日语组**
10月11日下午16点,我院青年博士论坛日语组与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亚太研究中心在第五会议室联合举办了第68期论坛活动。论坛邀请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金山教授做学术讲座,题目为“外国语学院开展区域国别研究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本次活动由王连旺副研究员主持,葛继勇教授、张燕燕博士、李丽博士、卢俊伟博士、靳丽芳博士、崔惠善博士、苏亦伟博士作为与谈人参与讨论。日语系博士、硕士研究生共30余人参加了论坛。
金山教授首先对区域国别研究的发展史进行了梳理,然后结合海南大学的实际案例,从顶层设计、研究方向选择、团队建设等方面介绍了外国语学院开展区域国别研究的经验,认为区域国别研究应以整体研究为目标,加强顶层设计,不能以现有科研成果的整合为主,外国语学院开展区域国别研究,要立足自身学科优势开展,立足中国实际,回应中国崛起需求,积极开展对策研究,要坚持科研与育人相结合。最后,金教授分享了日文海南文献研究团队在区域国别研究视角下,拓展研究方向的具体实例。
在与谈环节,王连旺副研究员对金山教授的讲座做了总结,认为海南大学的外语学科成功完成了转型,非常值得我们认真学习,金教授的讲座为我们开展区域国别研究指明了前进的道路。随后,张燕燕博士、李丽博士、卢俊伟博士、靳丽芳博士、崔惠善博士、苏亦伟博士等分别发表了自己的感想和收获,提出了自己在研究转型时遇到的困惑,金教授对大家的困惑也进行了详细的回应。讲座结束后,在场的师生都表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
(文字、图片:苏亦伟)
**德语组**
2024年10月12日14:30,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德国文化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六十八期系列活动(德语组)成功举办。同济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德国研究中心主任郑春荣教授在学院第五会议室做了题为“外语学科区域与国别研究的守正创新”的学术讲座。本场讲座由我院副院长张莉教授主持,副院长杨明星教授列席,中原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随新民教授参与讨论。德语系教师、硕士研究生、本科生现场聆听了讲座。
郑春荣教授首先厘清了“守正创新”的渊源,指出外语学科的“守正”在于其人文学科属性,应立足于学科本体;同时在新文科建设的背景下外语学科必须突破固有局限,积极推动跨学科创新和融合发展。外语学科应自觉服务国家战略,培养国别区域人才、国际传播人才和国际组织人才。郑教授讨论了目前德国研究中的问题与路径,提出了国别与区域研究需要坚持的总体原则:“学科主体性与开放性相结合”、“国别-区域-全球研究视域相统一”、“坚持从中国立场和视角看问题”。最后,郑教授认为外语学科区域与国别研究应坚持学科自信、坚持问题导向,以中国传统、中国实践、中国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密结合区域国别学领域国家急需的关键前沿问题,将数智化、绿色化、融合化作为创新路径,建构中国自主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体系。
张莉教授表示,郑教授立足中国立场发现实际问题的真知灼见为老师和同学提供了宝贵启示。郑教授对国别区域研究知识体系的理论创新和方法创新做出了有益探索,为在场的学者开拓了思路。与会老师从国别与区域研究的立足点、发展趋势、研究范式等各个方面向郑教授提出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交流。讨论问题包括:区域国别学设为一级学科后,对外语学科下国别与区域研究的影响;德国高等教育研究在区域国别研究中的定位;如何进行智库建设和决策咨询;课堂教学如何有效融入区域与国别研究;国别区域研究与区域国别学的命名问题;文学与区域国别研究的融合途径问题。讲座持续近三个小时,在愉快的气氛中圆满结束。
(文字、图片:时晓)
**认知翻译组**
2024年10月10日下午3:3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68期系列活动(应用语言学——认知翻译组)成功举办。
此次论坛活动以王艺臻博士主讲题为“基于眼动追踪与键盘记录的综合写作过程研究(二)”的报告会以及各位与会老师深度参与实验过程的形式展开。在上次论坛活动基础上,确定了3个实验研究中面临的困难。第一,眼动实验仪器和translog软件的对接问题。第二,写作材料的导入问题。第三,眼动实验结果的导出问题。本次论坛活动解决了上次活动中三个问题的前两个问题,并邀请了我院研究生同学参与实验过程,确定了实验结果,但是对眼动实验的数据导出问题仍然面临一些困难。小组成员反复尝试导出translog和眼动仪结合之后的眼动数据结果,但一直到下午6点,该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最终决定求助校外做过类似实验的专业老师予以指导(浙江大学城市学院贾娟博士),并初步确定于10月中下旬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进行。该步骤完成后,便可召集学生参与实验过程,收集数据。
(文字、图片:刘磊 金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