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语组**
11月7日下午3时30分,我院青年博士论坛德语组在德语教研室举办了第70期论坛。全体教师围绕2024年8月在CSSCI核心期刊《外语教育研究前沿》上发表的两篇关于德语教学的论文展开了深入的探讨。
讨论聚焦于产出导向法在德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效果以及教学型论文的有效写作策略。时晓博士认为,POA虽然是成名已久的理论,但是德语教学中的应用和探讨仍存在巨大空间,尤其如何与文明互鉴视角相结合,更值得探讨。龚乐宁博士认为,双向文化教学对于外语课程思政具有契合之处,而我们在德语课程思政教学中对其应用多具偶然性,采取的教学手段常停留于表层认知的具象层面,缺乏理论指导,一线德语教师在也需要注重理论素养的提升,实现系统深入的课程思政教学。黄金博士认为,论文基于“产出导向法”提出了一种有效的德语词汇教学模式,通过四轮教学实践探索,总结出以“整体驱动—形义初促—语用深促—产出评价”为步骤的教学方法。这种模式强调学用结合,为德语零起点学生提供了可操作性强且针对性高的教学参考。李婉婉博士认为,论文《文明交流互鉴观下德语专业基础阶段双向文化教学的行动研究——以促成环节为例》依托产出导向法的教学理念,探究如何在促成环节将母语文化融入德语教学中,实现双向文化教学。这对于我们基础德语教学工作者来说,有很强的借鉴和实践意义,尤其是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讲好中国故事的背景下,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德文化,同时提高母语文化的叙事能力,从而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高政博士认为,在产出导向法的理论框架下,德语课堂的设计变得更为有趣且富有活力。撰写教学论文必须紧密贴合国家的教育政策导向,并且建立在长期、细致的教学实验与观察基础之上。通过持续的教学流程优化,教师们能够实现教学实践与教学论文撰写的相互促进与融合。本次论坛在愉快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高政,图片:李婉婉)
**俄语组**
2024年11月7日下午15:3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70期系列活动(俄语组)成功举办。本次活动以报告会形式举行,俄语系陈胜男博士以“中国古代蒙学典籍俄译三百年”为题做汇报,俄语系教师、研究生等共计15人与会聆听并参与讨论。
陈胜男博士首先阐释了“蒙学”的概念,简要梳理了古代蒙学发展历程,列举了代表性蒙学典籍。接下来,陈胜男博士以时间为序,详细阐述了蒙学典籍俄译的背景、发展历程、译本传播情况和译本特色。她指出,蒙学典籍是中国文学作品俄译的开端,随中俄早期交往相伴而生,俄国东正教驻北京传教士团成员对此做出了巨大贡献。蒙学典籍翻译可划分为四个阶段:开端、繁荣、停滞和重启,受到两国关系、翻译政策、汉语教育、汉学发展等多方面原因影响。翻译活动曾一度停滞,多个译本未得出版,以手稿形式保存,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待深入挖掘。最后,陈胜男博士以《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为例,对比分析了六个俄译本的特点。
在讨论环节,俄语系主任顾俊玲老师指出,对蒙学典籍从翻译、传播等方向进行研究大有可为,应继续深入推进。马洛丹博士认为,蒙学典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其在中俄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值得进一步考察。俄语系其他与会老师也踊跃发言,积极参与研讨,对本研究的意义做出肯定,并就译本手稿中俄语书写、语言表述等进行了热烈讨论。本次活动在积极愉快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文字、图片:张玉伟)
**跨学科研究组**
2024年11月7日下午,由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博士论坛文学与国关组和郑州大学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承办的第70期分论坛成功举办。本次论坛由王亚庆博士主持,李雅副教授、王露阳博士、靳冠辉博士和贺巴博士参与。论坛围绕“全球三大倡议下的中阿合作”这个主题,就“一带一路”倡议和首届中阿峰会后的中阿关系发展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王亚庆博士首先对“全球三大倡议”的主要内容进行说明,并强调作为中国的外交话语与西方外交话语在全球治理场域中的本质差异。接着,王亚庆博士对“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与阿拉伯国家在安全、发展和文明三个维度上的合作与交流进行了阐述。随后,贺巴博士以阿拉伯人的视角,就首届中阿(阿中)峰会的内容进行了分析。她认为阿拉伯国家普遍认同中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并就中方对阿拉伯国家提供的援助予以高度赞扬。她指出,阿拉伯国家对中方在中东地区的外交话语传播接受度较好,认同中方的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后,王亚庆博士和贺巴博士都认为,中阿关系的未来发展应当继续保持在“全球三大倡议”框架下,以可持续的原则进行交流和合作。
之后,各位与谈人就中阿关系展开了讨论。李雅副教授认为,中国一直践行的不结盟原则为中阿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表明了中国团结第三世界国家的理念。靳冠辉博士就巴以冲突的中方立场以及阿拉伯国家如何确定共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在符合联合国决议的前提下建立合法的巴勒斯坦国是解决该问题的关键。王露阳博士对于中阿交流的历史渊源和文明共通性进行了讨论,再次肯定了“全球文明倡议”的核心原则——拒绝文明冲突和文明优越。
最后,论坛在热烈的讨论中圆满结束。
(文字:王亚庆;图片:王亚庆)
**英国文学组**
2024年11月7日下午3点半,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青年博士论坛英国文学组与英美文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70期分论坛活动。本次研讨以圆桌会议的形式展开,由陈辉博士主持,英国文学组的李星博士、袁洋博士参与了讨论。研讨围绕周雪滢发表于《外国文学》2023年第6期的文章“洁净与规训:颓废派的污垢观与维多利亚时期的医学话语”展开,该文为理解维多利亚时期的医学话语提供了新思路。
陈辉博士首先介绍了该论文的核心内容及写作特色:1.对福柯理论的运用与延展,特别是维多利亚时期医学话语的权力规训从男性/女性,理性/非理性层面进入到西方/东方层面;2.采用多样文本,以佩特、王尔德、比尔兹利等为代表,涉及散文、小说、插画乃至广告,综合把握并微观呈现了颓废派对维多利亚文化道德的反叛,为理解具体文本提供了新的视角;3.论文的摘要和结论部分写得高度凝练。接着,在研讨环节,袁洋博士指出“污垢”是对维多利亚时期医学话语的解构,对反向话语的关注是该论文的创新点,同时谈及论文潜在的理论性倾向;李星博士探究了“污垢”一词的内涵及外延,建构出其积极意义,同时建议将该主题专题化,以拓展讨论的深度和广度。
本次活动在热烈讨论中结束,通过本次研讨,与会者拓宽了学术视野,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出新的研究灵感。
(文字:陈辉;图片:郭华)
**语言测试及习得组**
2024年11月7日下午3:00,我院青年博士论坛之语言测试及习得组于1208会议室成功举办了第70期分论坛活动。本次活动以课程思政教研讨论会为主题,语言测试及习得组杨瑞锦博士、赵媛媛博士、叶亚飞博士以及胡楠博士积极参与并分享了优秀思政教案。
杨瑞锦博士分享了《理解当代中国:英语演讲教程》第六单元“Live green, live better”的教案。该教案呈现出四大鲜明特点,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多元任务驱动、全过程思政融合以及多位一体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其创新之处在于全流程融合的思政育人理念,清晰地展示了同步达成多重教学目标并实现思政育人与语言学习相统一的可行性,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进程中达成知识传递、能力培养和价值塑造的全面发展。
赵媛媛博士分享的思政教案源自《大学英语读写I》的Unit 6“Winning is not everything”。此单元设计精巧、内容充实,以中国特色的POA教学理论为指引,沿着“思政引入-思政渗透-思政推进-思政巩固-思政延展”的路径,通过“闻、知、言、融”四步,引入真实案例和体育故事,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与思考,提升了教学的趣味性与互动性。同时,教学设计重视课内外的有机结合,将课前准备、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推动学生综合素质与思想品德的提升。
叶亚飞博士的案例取材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2》Unit 6“Door Closer, Are you?”。其教学流程围绕驱动-促成-评价三个核心环节展开,以学生为主导,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案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力求让学生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课后利用多维平台反馈服务教学过程,达成对学生发展的动态追踪。教学思政内容涵盖生活教育、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和美学教育等多个方面,旨在向大学生传递关于生活选择、中国传统文化价值以及个人牺牲与国家责任的重要性,以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文化自豪感和良好审美观的现代大学生。
胡楠博士分享的思政教案则取材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3》的Unit 3“Let’s go”。本单元以“旅行”为主题,在探讨旅行目的和不同旅行方式优点的教学与评价全流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具体表现为引导学生认识“行万里路”的重要意义,使学生认知从个人层面提升到社会和国家层面;让学生体会出行方式的时代变迁,了解中国速度、大国重器,从而培育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名山大川、人文景观、非遗文化以及红色教育基地等,进而能够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培养文化自信。
此次分论坛活动为青年博士们提供了一个交流课程思政教学经验与理念的良好平台,对推动我院课程思政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文字、图片:胡楠)
**认知翻译组**
2024年10月31日下午15:00,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外国语言文学博士后流动站、外国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郑州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共同承办的青年博士论坛第70期系列活动(应用语言学——认知翻译组)成功举办。此次论坛活动以王艺臻博士主讲题为“Weblink软件技术研讨会研究”的报告会以各位与会老师深度参与实验过程的形式展开。
Weblink是一款屏幕记录软件,可以收集被试在浏览网页、操作各类计算机软件、观看或参与直播、进行游戏娱乐以及其它多媒体内容互动过程中的眼动追踪数据。本次论坛的核心议题是基于既有的实验设计探讨Weblink软件的程序编写与数据分析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该软件功能的理解和应用。本次论坛活动取得了较为重要的突破和进展。解决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互动中数据收集的问题。经过今日的论坛活动,接下来小组成员可针对专四写作开展有针对性的大规模实验研究。
(文字、图片:刘磊,金慧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