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和中国翻译研究院签署中原文化与外交话语翻译传播基地战略合作协议在北京举行。全国政协副主席、民进中央常务副主席朱永新作特别致辞,由民进中央宣传部部长毛梦溪代为宣读。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外文局局长、中国翻译协会会长杜占元,中国外文局原局长、中国翻译研究院院长周明伟,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中国外文局总编辑、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翻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高岸明出席。
朱永新在致辞中指出,翻译是促进人类文明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性工作。面对国际传播领域重大现实问题,通过翻译研究提出根本遵循和行动纲领,通过翻译实践对文化意涵进行准确译介,让世界更好认识新时代的中国,对推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翻译事业发展应持续锚定文化强国建设,坚持以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以翻译工作筑牢人类文明交流的共识根基,重视翻译教育培养,坚持文化建设着眼于人、落脚于人。
杜占元强调,以高水平翻译工作促进人类文明交流,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中国贡献,是我国翻译界面临的共同使命责任。进一步提升翻译工作水平,要围绕对外宣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对外话语体系,综合用好各类话语传播资源渠道,推动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强化数字技术赋能,并注重翻译人才培养。中国外文局多年来始终践行责任使命,高站位谋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推进翻译工作,为服务党和国家人类文明交流大局做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外文局副局长、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院长于运全分别为上海理工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译品网等基地授牌。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党委书记刘洪建参加基地授牌仪式。
于运全为共建基地授牌
中国翻译研究院分别与上海理工大学、郑州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沈阳建筑大学、译品网签署了科技翻译人才培养基地、中原文化与外交话语翻译传播基地、历史文化公众教育翻译与传播研究基地、建筑文化翻译研究基地、中国新能源汽车文化翻译研究基地等战略合作协议。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参加基地签约仪式。
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形成了“外事外交翻译”“中原文化翻译”“公共政策翻译”等特色培养方向,并取得良好实践成果。其中,“外交话语研究院”获批河南省新型高校品牌智库,相关成果得到国家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在“中原文化翻译”和“公共政策翻译”方面,我院承担了中国外文局“中国关键词地方文化系列研究专项”“河南地方特色文化对外翻译标准术语库”“国家翻译能力建设”以及中联部、教育部等大型翻译项目,承担了大河网、河南省政府门户网站的对外翻译任务。荣获中国外文局“2020年度对外传播十大优秀案例”以及中宣部“2020年地方外宣书籍一等奖”,为中原文化国际传播做出了积极贡献。这些都为建设“中原文化与外交话语翻译传播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签约仪式
活动期间还举办了“翻译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翻译与文明交流互鉴人才培养”两场专题座谈,与会专家展开热烈研讨。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高晓玲以“郑州大学翻译与文化交流人才培养实践与发展规划”为题进行主题发言,汇报我院人才培养的实践特色:打造特色方向,优化课程体系;围绕国家需求,强化师资转型;强化学科交叉,打造特色优势。她提出我院人才培养的国际化规划:建立“全球视野”课程群;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圈;深化协同育人合作度。发言内容引起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
专题座谈
高晓玲作主题发言
本次活动由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指导,中国翻译协会、中国翻译研究院主办,全国相关院校和翻译专业机构代表参加。
图片:周伟强
文字:王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