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促进郑州大学师生与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推动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郑州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和德国文化中心的建设与发展,开阔我院教师及研究生的学术视野,特别邀请北京大学李昌珂教授来我院举办学术讲座。欢迎全校广大师生积极参加!
讲座题目:伯尔:德国人的精神记忆
主讲人:李昌珂教授
讲座时间:2025年11月20日(周四)14:30
讲座地点: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第五会议室
内容提要:伯尔(Heinrich Böll)于1917年出生于德国科隆,1985年在科隆附近的小镇逝世。他大学期间研读日耳曼语言文学,二战期间被征召入伍,其成长历程深深烙印着德国历史的痕迹,个人的创伤也折射出整个民族的苦难。这种经历使他对自己的国家怀有深切的忧患意识与责任感。
战后,伯尔选择以文学作为终身志业。他深受狄更斯、巴尔扎克、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本雅明等作家的影响,并在创作中展现出多方面的才华,长、中、短篇小说及其他文体皆有所涉猎,且成就斐然。在持续不懈的笔耕中,他逐渐形成独特的文学风格,成为德语文学界的重要代表。伯尔在多个文学领域具有开创性贡献,屡获重要文学奖项,1971年当选国际笔会主席,并于1972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尤其是诺贝尔奖的加持,使其在国际文坛上备受瞩目。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仍是透过阅读其作品所感受到的思想深度与人文关怀。
本报告将首先简要梳理伯尔的文学作品,进而探讨其思想内涵,重点分析伯尔所秉持的批评精神对当今世界的现实意义。
主讲人简介:
李昌珂,北京大学德语语言文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兼职教授,青岛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德语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德语近当代语言文学,著有《德国文学中国题材小说》等数部专著,出版有《德国刑法典总论》等数部译著,撰写有《德语长篇小说——阅读与理解》等2部教材,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80多篇,近期获北京市第十一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奖、中国教育部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北京大学第十三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和山东省第三十六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作为课题主持人已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2项和教育部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项;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加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歌德全集翻译》。

郑州大学区域国别研究院
郑州大学德国文化中心
2025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