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日本大正大学榎本淳一教授讲座纪要

 

2022年11月25日下午,应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及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邀请,榎本淳一教授做了题为“日本国风文化时期对汉籍的输入与受容”的线上讲座。榎本纯一教授在东京大学文学获得博士学位,现就职于大正大学文学部,为中日文化交流史研究领域的著名学者。讲座由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副研究员王连旺副研究员主持,中国人民大学外国语学院李铭敬教授及郑州大学亚洲研究院执行院长葛继勇教授评议。

国风文化兴起于平安中期至后期(10-12世纪),日语假名、日本物语文学、和风书法、大和绘、和服十二单及和风建筑等等均为国风文化的象征。传统观点认为,日本国风文化是遣唐使废止后,日本减少了对中国文化的输入,日本独有的文化即“纯和风文化”由此诞生。

榎本教授对此提出质疑,指出遣唐使时代的290多年间,日本以20年一次的频率派遣了15次遣唐使,输入中国文化制度受到了多方面的限制。进入10世纪,日本虽终止了官方的对外关系,但国际交流并没有停止,只是由官方交流转向了民间交流,交流的担当者从外交使节变为民间商人、僧侣。日本由此输入了数量众多的汉籍、佛典及佛像。两国民间贸易的扩大为国风文化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日本知识阶层的扩大则为其奠定了人才基础。

榎本教授认为,日本的国风文化并非完全不受中国文化影响,在诗歌、绘画、音乐、文字等方面均以“和汉并行”的方式发展。上至医药瓷器,下至衣物文具,中国文化对日本社会生活的渗透体现在方方面面。被奉为圭臬的汉文甚至成为了官方文书的表记方式,可以说国风文化在尊重中国文化并以此为基准,在不断模仿的过程中获得了创造性发展,二者绝非对立关系。中国文化的“和风化”,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在日本的大众化,通过这种文化的普及,激发了日本人民“本朝意识”(文化上的民族主义)的诞生。

除此之外,榎本教授还提出了自己的“国风文化论”,指出,国风文化时期创造出的日本文化具有独特性、优秀性,但它的确受到了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在吸收中国文化之精华时,根据本国人的感性、生活感觉和常识等加以调整,使之不断发展,“国风文化”由此应运而生;全世界的优秀文化无一不是在与外国文化的接触、碰撞和融合中孕育而生。

榎本教授举例指出,受多种因素影响,很难看到10世纪后期流入日本的汉籍情况,乍一看汉籍的流入减少了,其实不然。不仅是上层贵族,中下级官员拥有的五代、北宋的汉籍数量也不容小觑。即便是“国风文化”时期也必须承认汉籍流入日本的事实。在日本“国风文化”时期,女性贵族也有读书、受教育的机会和环境,紫式部(《源氏物语》作者)、清少纳言(《枕草子》作者)等女性作家的作品虽然使用日语假名撰写,但她们自身都有着极为深厚的汉学素养。学习汉学成为贵族社会的普遍认识,不再仅限于汉学者。不仅仅是唐代,日本贵族广泛学习中国文化之精华,对最新的中国学术也很关心,例如经学、史学、天文学、佛教、道教、医学等等。

榎本教授结合相关资料,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国风文化时期中国文化对日本不容忽视的深刻影响。在会议的最后,李铭敬教授和葛继勇教授对讲座内容简要评议并提出了自己的疑问点,榎本教授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和回答。本次学术讲座对以往的传统观点提出了挑战,观点新颖,论据充分。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南京大学以及我校的百余名师生参加了本次讲座,反响热烈,演讲取得圆满成功。

(宿瑞华供稿)



上一条:牛保义教授讲座纪要

下一条:俄语系/俄罗斯语文研究中心第十一期硕士研究生学术沙龙纪要

关闭

联系我们  |  院长信箱郑州大学山东大学  |  浙江大学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科学大道100号
版权所有:郑州大学外国语与国际关系学院 邮编:450001